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刑法概述

2023-05-04 12:48 作者:法师小杨-  | 我要投稿

刑法的概念

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犯罪+后果)

刑法的立法权

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制定的刑法

刑法的形式

1、刑法典

全面、系统地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内容的法典

刑法典的历史

最早——79刑法(1979·7·1颁布)

现行——97刑法(1997·3·14修订,同年10·1正式施行)

最新修正案——2020《刑法修正案(十一20)》

2、单行刑法

概念

是指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

⚠️ 现行的单行刑法是《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于1998·12·29施行

3、附属刑法

概念

是指在经济、行政等非专门刑事法律中,附带规定的一些关于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

⚠️ 我国目前的附属刑法,一般只是重申刑法典的内容,而不是确立新的犯罪和法律后果的具体内容

广义的刑法和狭义的刑法

*广义的刑法

是指包含一切形式的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狭义的刑法

特指刑法典

⚠️ 刑法典,又被称为普通刑法,而特别刑法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当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时,应当适用特别刑法(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两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两个特别刑法的条文时,应当遵循新法优先于旧法原则

刑法的任务

1、惩罚

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2、保护

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护国、保制度和保政权);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以及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保财产);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保障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维稳);保护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权利)

关联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

  第二条 【本法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法的机能

概念

是指刑法所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分类

1、规制

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约束,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对其规定刑罚,向国民实现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容许,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

2、保护

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法益

3、保障

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以及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功能

大状解读:保障机能也是对刑罚权进行限制

刑法的特征

1、调整范围广泛性

包括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秩序到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国防以及廉政等问题

2、调整对象专门性

对犯罪人实施刑事制裁

3、刑法制裁严厉性

刑法制裁的方法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自由、财产、资格等

4、刑法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最后性/谦抑性)

刑事制裁作为最严厉的手段,也是保障社会的最后手段,当其他部门法无法充分保护社会的某种关系时,才用刑法进行制裁,也就是刑法为其他法律部门的保障法

⚠️ 能用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进行调整的,就不用刑法进行调整

刑法的体系

狭义的刑法体系,就是刑法的体系,刑法典的体系分为编、章、节、条、款、项

广义的刑法体系就是以刑法典为核心的,由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以及国际刑法所组成的刑法规范体系

刑法的解释

概念

是指对刑罚条文的含义,进行阐明

分类

1、以解释效力作为区分

(1)有权解释

1⃣️ 立法解释

是指由立法机关对刑法条文作出的解释,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刑法条文作出的解释

2⃣️ 司法解释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两高)对刑法条文所作的解释

I、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司法解释

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出的基石

II、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

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出的解释

(2)无权解释

即学理解释,是指有权对刑罚进行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机构之外的机关、团体和个人对刑法条文的阐释

解释方法

文理解释

是指根据条文字面的含义,进行的说明

论理解释

是指根据立法精神和目的,对条文进行说明,包括目的解释、扩大(缩小)解释、当然解释、比较解释和历史解释等

补充

1、刑法的根据

(1)法律根据

我国宪法

制定、修改、补充、解释和适用,都要符合宪法

(2)实践根据

我国通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关联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

  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2、解释方法

(1)解释理由

1⃣️ 文理解释

概念

根据刑法所使用的文字中的文义及其通常使用的方式,使其含义明确的解释方法

适用

I.如果文理解释的结论具有唯一性,或者文理解释的结论公平、合理,就不能通过论理解释推翻文理解释的结论

II.如果文理解释的结论具有多重性,则需要论理解释确定法律含义

2⃣️ 论理解释

概念

对于法律条文中的含义按照立法精神,根据法理所作的解释,无论扩大还是缩小的解释方法,都不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分类

I.历史解释(2022·刑事法律综合二810·名词解释)

根据制定刑法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刑法发展的源流,阐明刑法条文的含义

II.比较解释

借鉴外国立法和判例,阐明刑法规范的含义

III.目的解释(2021·刑事法律综合二810·名词解释)

根据刑法规范的目的,阐明刑法规范的含义

IV.体系解释(2019·刑事法律综合二810·名词解释)

根据条文在整个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含义,阐明其规范含义

V.当然解释

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出罪时,举重以明轻

2、解释技巧

(1)平义解释

针对法律中的日常用语,按照该用语最平白的字义进行的解释,解释结论等于一般文义

(2)扩大解释

又称扩张解释,是指刑法条文中的含义大于条文字面的含义

(3)缩小解释

又称限制解释,是指刑法条文中的含义小于条文字面的含义

(4)反对解释

根据刑法条文中的正面表述,推导出其反面含义

(5)补正解释

补正刑法表述文字的错误

(6)类推解释

解释结论超出用语最大文义和公民预测可能性

⚠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7)宣言解释

对法文概念的再定义、对法文含义的再选择,因此,宣言解释依然以文理解释为前提

3、相关学说

(1)法益侵害说

1⃣️ 基本观点

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法益

所谓的法益,就是所有被刑法所保护的利益,既包括个人法益,也可以还原为个人法益的国家法益和社会公共法益

2⃣️ 评价

*赞同

I.这是从我国《刑法》第一条规定中所推论出的当然结论

II.刑法之所以将一定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对其科处一定刑法,目的就是在于通过防止该种行为,以达到保护该种

行为所侵害的利益(法益)的目的

III.从我国当前社会强调“以人为本”、主张个人利益和权利的背景来看,说刑法的目的在于优先保护个人生活的

利益,有妥当意义

*反对

I.法益概念可能高度抽象化、精神化,保护法益实质上是保护规范关系

如:赌博罪是处于社会和谐才在刑法上予以规定,本质上是对社会规范关系的违反

II.法益保护有时候显得太晚

如:环境污染罪,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就很难补救

III.存在着一些有法益侵害,但是法律不予保护

如:高速交通运输业带来诸多危险,但是刑法不予禁止

(2)规范违反说(2019·刑事法律综合二810·名词解释)

1⃣️ 基本观点

根据规范违反说的观点,刑法的目的是“维护规范”,即维护隐藏于生活背后的法规范,社会同一性和公众规范认

同感

2⃣️ 评价

*赞同

I.有利于确立公众对法律的信赖感,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通过确立公众的法规范忠诚意识来有效遏制犯罪

II.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转型期,存在各种利益冲突,需要国家通过法规,确定利益的归属,在各种利益关系不明

确的情况下,法益保护也无从谈起

*反对

I.导致人们对立法的盲从,难以起到法益论所具有的批判作用

II.无法回答规范有效运作的目的何在的问题

III.有本末倒置之嫌

犯罪首先是侵犯法益,进而破坏规范,而不是相反,刑法的目的首先是保护法益,保障规范的有效性只是保护法益

的反射效果而已

4、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

(1)注意规定

概念

在刑法已作基本规定的前提下,提示司法人员注意,以免司法人员忽略的规定

基本特征

1⃣️ 注意规定的设置,并不改变基本规定的内容,只是对基本内容的重申即使不设置注意规定,也存在相应的法律适用的根据

2⃣️ 注意规定只有提示性,其表述内容与相关基本规定的内容完全相同,因而不会导致讲原本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行为,也按照相关规定论处

(2)法律拟制

概念

是指即使某种行为原本不符合刑法的相关规定,但是在刑法明文规定的特殊条件下,也应按照相关规定论处

基本特征

将原本不符合某种规定的行为,也按照该规定处理

设置原因

1⃣️ 形式上(外在)的理由是基于法律经济性考虑,避免重复

2⃣️ 实质上(内在)的理由是基于两种行为对法益侵害相同性或相似性

区分的意义

1⃣️ 明确该规定是否修正或者补充了相关基本规定,是否导致将不同行为等同视之

2⃣️ 注意规定的内容属“理所当然”,因而可以“推而广之〞或者说,可以进行类比推理;而法律拟制的内容并非理所当然,只是立法者基于特别理由,才将并不符合某种规定的情形(行为)赋予该规定的法律效果,因而对法律拟制的内容不能“推而广之”,不能进行类比推理

3⃣️ 对于注意规定,应当按照基本规定作出解释;对于法律拟制,应当按照该拟制所使用的用语的客观含义进行解释



第一章 第一节 刑法概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