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梓庆杂谈:想清楚这件事就能过上好日子

2023-03-06 10:14 作者:北溟湾  | 我要投稿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两件客观之事:

其一:每个人的生命在宇宙中就是一颗极其微不足道的小小尘埃,这是确定的,而不是好像。

其二:每个人不管身内身外,一切的得到,都是偶然,而一切的失去,都是必然。包括生命、名利等。

 

人这一辈子要想过得好,其实只要想清楚一件事就够了。这件事就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要把这有限的生命时间,拿来安排做什么?也就是我们要如何度过我们的一生。

 

 

《庄子》里关于人的四个

陈引驰教授把《庄子》里提到的四种人,以这样的四个层次来区分,分别是:

第一个层次,世俗功利。这个人能够做官,能够取信于乡里,德合一君,而征一国。乡里和国家,他都能够胜任。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这段是什么?实际上这个人有能力,他的知识(这个知识一方面可以讲知识,也可以讲是智慧、智力、智能)、学养、能力可以做官,可以提拔。不仅是做官,在乡里甚至到国家,整个国家都行。

第二个层次,追求自我。宋荣子讲,“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他完全知道什么是内外的分别。内是什么?内是内心,外就是外在。他知道什么是自我,什么是外在,知道什么是荣辱。他知道大家都讲他好,但是不加劝。这个劝不是今天讲的劝告、劝戒,是劝勉。不是因为大家都讲我好我就要去做,所有人都讲我不好,我就很沮丧,这个事情就不干了。这都是外的,举世誉之和举世非之都是外在的。用孟子的讲法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所有人都反对,我也自己走,不在于外。他看到你这个人低,他觉得高。前面那个境界是什么?是一个世俗的境界,获得世俗的成功。这个世俗的成功依据的是什么呢?是比较普遍的,一般的标准:有官位,有能力,当然也有钱,有经济回报,这可能都是世俗的。但是宋荣子说这都不重要,最重要是我自己,是自我要认为这件事情好不好,做得对不对。

第三个层次,顺势而为。列御寇讲我本事很大,能够乘风而行,一走就十天半个月,转一圈回来,很飘飘洒洒。他看不起宋荣子。为什么看不起他呢?道家虽然强调自我,强调个体,但并不是完完全全以个体为主,它还有另外一面:强调人和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不是万物的灵长,不要和世间万物相刃相靡。列子能够顺势而行,因势利导。他能够借风,驾着风走来走去,飘来飘去。这个境界就高了,外在的东西,像云气,能够成为他的凭借,借了势以后达到他的目标。

第四个层次,天人合一。庄子里面有很多讲以人合天,顺应着阴阳回溯、风雨变化,这时候就无待,因为你跟天地是一体的,跟宇宙自然是一体的,这时候有风有雨,这都不是问题,你可以乘风,你就是风,你就是雨,讲起来有点玄虚,实际上是完全与这个东西合为一体。后来有的人就说了,你这样讲起来,列子是借着这个风走,那你和天地自然,你不是也凭借着天地自然呢,这怎么是超然呢?你也是要依凭着这些东西。后来一想,也简单,当你真的和天地自然合为一体的时候,也就无所谓和天地自然的分别,完全化和为一了。

以上这四个层次,可以把它们简单理解为:向外求、向内求、顺势求、无所求。

 

 

先生之人生四境界

 

冯友兰先生说:“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结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我来简单理解一下冯友兰先生提及的人生四境界。第一境界是自然的也就是生物本能,甚至可以说是动物本能,也就是活着就行,这样的人,是没有任何想法和追求的,大部分是体力劳动者,然后有口饭吃,最多就是满足养家糊口的需要。第二境界是功利的那就有了追求,比如要当包工头,就是一种为了赚钱更多劳动利益的追求。从自我的利益出发,去做官也好,做生意也好,为自身的名利而去努力奋斗。第三境界是道德境界,开始考虑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开始考虑人生的意义。本质上是一种思想的升华。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伸张正义”等思想。这是精神层面的追求。第四境界到了考虑天地宇宙万物,考虑成为圣贤之人,考虑千古流芳。甚至是处在一种虚空的精神领地,往往体现为“救世主”般的追求。

 

当然,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是有着一定年代背景的因素。但就其作为哲学思考,对我们的人生是有参考价值的。

 

 

 

 

人本主义的归宿

基于《庄子》的人生四个层次和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我可以做一定的参考,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当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之后,就可以很明确的安排生命的日程。

 

我是一个对数字很敏感的人。三三得九,九九归一。这里的“一”即是人本主义的归宿。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而我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便是《庄子》人生层次的第三个层次,以及冯友兰先生人生四境界的第三个境界。

 

以人为本,必须要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所处的国家地理。不同时代的人,处于不同疆域的人,必然是有不一样的人生追求的。

 

我们讲究顺势而为的人生,不仅要顺应外在的势,比如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比如社会秩序的特殊性等。也要顺应内在的势,比如自己擅长的专业,比如让自己感到幸福和快乐的触点等。

 

然后在顺应内外势的基础上,构建条件的可能。

 

而我们追求的道德境界,也是需要建立在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基础之上。因为道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如果说做事情,那就是要做对社会对自己都正确的事,而不是为自己的功利不顾结果对社会的好坏,或者只考虑社会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在顺势而为的基础上,把正确的事做到极致,功利的到来是自然而然的。

 

 

 

 

 

正巧书院的“正”与“巧”

 

创建正巧书院的目的,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石构建一套人本主义教育体系。这套教育体系包含了人生最重要的生命教育和财富教育两部分,其作用是面向身处中国当下经济发展历史时期的有为之人,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做一名新经济下的资产家(有产阶级),从而过上平和、快乐的美好生活。

 

这里的“正”,刚好契合冯友兰先生的第三种人生境界,但不是儒家所谓的“正其义不谋其利”。遵从自己的内在,遵从社会的准则,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取其中正,做一个正大光明的人,做正确的事。是不作恶,也是人性之“善”的平衡态。

 

这里的“巧”,契合《庄子》里的第三个人生层次。御风而行,借势而为。这本身就是生活的一种艺术、一种技能。我们常常说选择大于努力。其实是先要有正确的选择,然后才是努力,否则努力是没用的。这也是要求我们顺势而为。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过着很苦逼的生活,大多数人也都不愿意跟这个社会发展唱反调。

 

就像帮助小孩子学会吃饭穿衣懂礼貌一样,而不是教他们美食的标准、衣服的搭配和孔孟之道。正巧书院这套课程的内容,帮助那些处在复杂世道中的迷惘者,回到最本质的简单生活中来。让他们明白生命是怎么回事,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什么回事,财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资产家和资本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从而学会好好生活,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平人。

梓庆杂谈:想清楚这件事就能过上好日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