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点校《日本外史》(武田氏上杉氏3)

卷之十一 武田氏上杉氏3
(川中岛)
十一月朔,进阵河中岛。信玄闻之,请援于今川氏,将步骑二万出雨宫渡,使山本晴行等四人觇之。返报曰:“北军锐甚,君宜厚集其阵,不战屈之。”信玄从之。两军夹水而阵,谦信挑战,信玄不出,相持二十七日。
谦信遣使者言曰:“吾闻公用兵所向无留阵,而何独不与我决乎?我于公非有怨仇,特为义清辈,敢问公何以夺彼地?公不欲与吾战则还地于彼,不欲还地则与吾战!”信玄答曰:“公庇义清,真为高义。虽然,晴信而未死,公不能成志也。公欲战,则自公始。”谦信曰:“诺。”乃决议,约诘朝会战。即夜,传发。以七队合为圆阵。平明,度桥而进。信玄勒十四队迎战。自卯至未,争桥相逐,胜败不决。谦信分兵渡上流,出甲斐军后。甲斐军顾之,退去。横田源助、板垣三郎等及骏河七将皆死,而越后兵亦多死伤,引兵归。
先是,谦信数出兵越中而未得志。是岁,使使招降能登国主畠山义则,以女兄妻之,取其弟义春子养之,称弥五郎,实质之也。是时,所管佐渡及庄内、会津盗起,遣兵击平之。
二十三年五月【1554年】,信玄与小笠原长时战于桔梗原,胜而降之。长时终出奔京师。
信玄以女为北条氏康妇,为长子义信娶今川义元女,于是二国相共翼武田氏,以捍谦信。
而信浓客将乐岩寺布下、和田等阴通谦信。谦信出兵清野,纵火鼠子驿,闻客将事觉被诛,乃还。
八月,谦信复以八千骑入信浓,曰:“吾此行必与信玄亲战、决雌雄耳!”进渡犀川阵。
既望,信玄以二万人出,与之对,固垒不出。間日,谦信使村上义清等夜伏兵而晓出。采樵者近甲斐垒,甲斐兵出追之,陷伏皆死。诸队随出,乃大战,终日十七合,迭有胜败。
信玄潜下令,张䊺犀川而渡,伏旗帜,径芦苇中,直袭谦信麾下。麾下溃走,信玄乘胜而进。宇佐美定行等以手兵横击,破之,挤之于河。信玄与数十骑走,有一骑黄袄骝马,以白布裹面,拔大刀来,呼曰:“信玄何在?”信玄跃马乱河,将逃。骑亦乱河,骂曰:“竖子在此乎!”举刀击之。信玄不暇拔刀,以所持麾扇扦之,扇折,又击斫其肩。甲斐从士欲救之,水驶,不可近。队将原大隅枪刺其骑,不中。举枪打之,中马首,马惊,跳入湍中,信玄才免。
武田信繁闻信玄危,返之。呼骑索战战死之。是日,两军死伤大当,而信玄被创,夜收兵退。后获越后捕虏,言向骑乃谦信也。
弘治元年四月【1555年】,信玄攻降木曾义高,以女妻之。
二年【1556年】,信玄取伊奈郡,于是尽定信浓。以高坂昌宣【高坂昌信】守贝津城【海津城】,以备谦信。谦信为武田氏强敌第一,诸将因荣昌宣也。
三月,信玄、谦信复对垒河中。信玄与山本晴行等谋曰:“我分兵绕出越后军后,鼓噪逼之,而以本军夹击,必大得志。”乃令信浓客将保科弹正等以兵六千,夜度户神山。时月黑,迷失道,不能达。谦信见甲斐军夜爨,人马有声也,潜起擐甲,传令:举八千骑出,五鼓诣信玄牙旗。会天大雾,谦信自雾中直斫营而入,营惊溃,斩山本晴行等六将。
而天明矣,客将兵达上杉氏营,营无只骑,顾闻河中战声如雷,则还,渡筑摩河,出北军后。甲斐军望见,乃返,夹击北军,北军败走。
追逼之犀川,北军轮转返战,包追兵,将鏖之。甲斐后军横击救之,北军乃倒队而退。宇佐美定行植帜渡口,护之 ,尽济。甲斐兵疲,不复追击。
八月,谦信复出河中,使村上义清等营旧战处,而自过河,背水阵。信玄知其志在必死,不敢出战。其候骑报曰:“北军积薪如山。”信玄令诸将曰:“敌中夜有火举,慎勿进击,进击者族!”及暮,候骑又报曰:“北军扫营,荷担将去。”诸将争请追击。信玄曰:“谦信岂迫暮扫营者?击之必败。”其夜,北军火起,甲斐军不动。天明,望见北军疏行者,严阵而待,诸将乃服信玄。
信玄谋设伏两山间,挑战佯败,诱敌入山,瞰射歼之,乃夜设伏而明纵马入北军中。出轻卒追之,谦信不出,信玄虑兵老有变,乘夜退入上野原。谦信举兵迫击,信玄返战,杀伤相当,交收兵归。甲斐、越后兵连不解,两国士民患之,皆愿讲和。今川义元为周旋之,谦信将有事于关东及越中,于是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