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拉丁皇帝鲍德温篇

2019-05-05 12:33 作者:Pad13ofCK  | 我要投稿

进入1204拉丁帝国的剧本后,就像剧本名字那样,该部最核心的主角自然是紧接前篇的拉丁帝国和拜占庭。这个剧本中推荐的有趣角色,也正是以拉丁帝国和尼西亚的两皇开始的。首先是鲍德温一世,他是第四次十字军的领导者之一,也是1204剧本中的拉丁帝国皇帝。在这个系列中,其实他早已经出过场了。不过那时鲍德温还没有参加十字军,他还只是个弗兰德斯的伯爵,身处英王理查和法王腓力二者间斗争的漩涡中。没错,鲍德温就是在理查篇和腓力前篇中,在后期都有登场的那位。由于在前篇中,弗兰德斯及鲍德温在英法间所扮演的角色已有提及。那么接下来我们的重点,就放在之后鲍德温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旅,以及在他成为拉丁皇帝之后,发生在本剧本中的故事。

1204剧本开始时的拉丁皇帝鲍德温一世,五维和前一位主角伊萨克二世比起来,已经好得太多了。由于鲍德温在入主君士坦丁堡后放弃了原有的领地,因此他的地盘仅限于君堡附近,同时有其余的一大票宣称


一、难逃离英法漩涡,十字军艰难启程


前篇提到过,鲍德温是埃诺伯爵鲍德温五世和弗兰德斯女伯爵玛格丽特的长子,法兰西王后伊莎贝拉的弟弟。小鲍德温在8岁时,便和香槟伯爵、布洛瓦家亨利一世5岁的女儿玛丽订婚,此时也正是法王路易七病重的前后。随后腓力二世继位,布洛瓦、弗兰德斯和卡佩王室间发生争端,这在前篇中已有提及就不再赘述。等北法基本安定后,未满15岁的鲍德温便和玛丽正式成婚。小鲍德温正值青春年少,精力旺盛,很快陷入对娇妻的迷恋中。不过小新娘玛丽似乎并非如此,她对教会活动的兴趣远超男女之事。不过无论如何,小鲍德温和布洛瓦家的这层姻亲关系,使得英格兰-法兰西北部的关系网更加错综复杂,感兴趣的话可以翻回去参考前篇中的插图。

不过小鲍德温想要真正登上历史舞台,还要耐心再等将近10年的时间,也就是他母亲、弗兰德斯女伯爵玛格丽特去世,将伯爵位置传给他之后。小鲍德温成为弗兰德斯的鲍德温九世一年后,其父老鲍德温也中年离世,留下了埃诺伯爵和纳姆尔边伯两项头衔。其中小鲍德温作为长子,继承了埃诺伯爵的头衔,而其二弟菲利普则继承走了纳姆尔边伯,不过他仍将作为埃诺的封臣。

纳姆尔边伯菲利普,属性比鲍德温差了不少。在他们父亲老鲍德温死前不久,神罗皇帝海因里希六世才确认将纳姆尔升级为边伯。不过在游戏里,纳姆尔仍然是男爵级。而且菲利普被降级的还不止头衔,他从兄弟里的老二变成了老三

埃诺及纳姆尔那边暂且不提,只说弗兰德斯这边,鲍德温继承到的也并不完整。其中缺失的最大一块,就是当年她姐姐伊莎贝拉嫁给法王腓力二世时,作为嫁妆陪嫁的阿图瓦。不过伊莎贝拉在1190年时,已经因为产后大出血去世。随后腓力二世让自己和伊莎贝拉的儿子,太子路易继承了阿图瓦的爵位,继续保持对这块领地的控制。而鲍德温在掌权后,则一直想要收回这些领地。再加上后来英法两王相争,理查封锁了英格兰-弗兰德斯间的羊毛贸易,鲍德温的财政收入大受影响。于是在英王的游说下,鲍德温转变阵营背叛了法王腓力,并出兵攻打阿图瓦。然而理查在沙吕-沙布罗重伤不治身亡后,腓力二世击败了弗兰德斯的军马,并抓住了鲍德温的弟弟、纳姆尔边伯菲利普。为了保证自己弟弟的安全,鲍德温只能于1200年1月,在佩罗纳同法王达成协议。协议规定鲍德温可以得到之前进攻阿图瓦时掌控的领地,但是同时他也必须向腓力二世宣誓效忠,重新成为法王的封臣。

佩罗纳协议达成的一个月后,鲍德温就在圣灰节星期三于布鲁日接受了十字架,宣誓他将前往东方参加十字军。先说在第三次十字军失败后,仍然陆续有欧洲的军马前往圣地。其中比较大的一次,是“红胡子”弗雷德里克一世的儿子、神罗皇帝海因里希六世组织的,可惜同样也是半途而废。而后教宗英诺森三世一直希望联合欧洲各大贵族,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十字军,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英法两王正忙着互相攻伐,而德意志则正自己内部南北对峙。而且对于像腓力二世这样已经参加过一次十字军的领主来说,他们有充分的理由不再参加新的东征。毕竟此时距离上次东征也才过了10年,而前面的三次大规模东征,两两之间的间隔则都有40年,各地领主早已换了一代人。不过等到理查去世,法兰西短暂地进入了休战期,终于空出一部分人手能够响应教宗的号召。随后在同年年底的一次骑士大会上,贵族们终于就组织新的十字军东征达成一致。他们决定由此次大会主办者、香槟伯爵西奥博尔德三世,担任十字军的指挥。西奥博尔德三世是前香槟伯爵亨利一世的次子、娶了耶路撒冷女王伊莎贝拉的亨利二世的弟弟,因此他有着充分的动机前往东方。至于十字军的目的地,他们则参照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理查的意见,不再拘泥于巴勒斯坦,而是打算转攻撒拉逊人的大本营埃及。于是十字军的领导们向威尼斯、热那亚等城邦派出信使,希望获得海运上的支持。不过热那亚对此完全不感兴趣,反倒是和埃及间有贸易联系的威尼斯,同意建立一支舰队将十字军护送过海。毕竟商人所追求的根本还是利益,威尼斯同意将预计前往东方的3万余十字军运送过海,十字军则需向威尼斯支付8.5W银马克的佣金。这笔支出即使对贵族老爷们来说,那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他们一下子肯定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的。好在建立如此庞大的舰队,光建造船只、训练水手和准备补给就需要一年的时间,因此他们还有时间筹集军资。

香槟伯爵西奥博尔德三世,布洛瓦家族已经不像他父辈时那样,能在法兰西搅起惊天风浪了

鲍德温作为参加十字军众多贵族中的一员,也在积极筹备自己的军马。不过还没等出征,十字军便先遭打击,总指挥香槟伯爵西奥博尔德三世突然去世,年仅22岁。于是十字军的指挥权,被交到已是蒙费拉边伯的博尼费斯,另一个和耶路撒冷王室渊源颇深的人手上。虽然弗兰德斯和圣地也有几代的联系,不过与前面两位比起来,鲍德温只能算宣称权靠后的一位了。

第九任蒙费拉边境伯爵博尼费斯,他的哥哥康拉德从理查篇开始存在感就一直很高。游戏中他的军事基准值有10,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到了1202年4月,预定的集结日期将近,鲍德温终于准备离开自己的领地。在他做准备的这两年中,鲍德温在自己父亲的基础上,完善了领地内的刑法和继承法。这样即使他远征在外,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自己领地内的争端有法可依。而孕有二胎在身的伯爵夫人玛丽,则作为代理人留下监管弗兰德斯和埃诺,确保鲍德温的法令能够确实得到执行。

同年晚些时候,鲍德温和十字军的领袖们陆续到达了威尼斯。这只军马远比当初预计的小,只有大约1万2千人前来参加东征。十字军不仅人比预计的少,凑到的钱也不够,只有3.5W银马克,不足说好的一半。而威尼斯人则按照原计划,准备好了50艘加列战舰及450艘运输船。威尼斯总督恩里克 丹多洛眼盲心不盲,他要求十字军先付清讲好的8.5W银马克,然后再启程前往开罗。双方经过谈判,丹多洛同意减少部分佣金,但仍然要求十字军再支付1.4W银马克,否则将继续押解贵族老爷们并减少供给。

威尼斯传奇总督恩里克 丹多洛,关于他的故事其实也有不少。不过既然他只在商共DLC列表中,而不像后来汉萨同盟执政直接出现在推荐开局人物中,因此这里就不再专门涉及他

于是包括鲍德温在内的十字军,就和威尼斯人这么僵持了一整个夏天。眼看冬天临近,这次十字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继续拖下去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不仅威尼斯人倾尽全力的投入将血本无归,十字军的参与者也将一无所有。于是丹多洛和十字军的统帅们在圣马可大教堂举行会谈,提议贵族老爷们通过打工清偿债务。而打工的具体内容,就是威吓沿海的城邦向威尼斯臣服,以帮助威尼斯在亚得里亚海扩大影响力。其中影响最大的一座城市,便是达尔马提亚的扎达尔(扎拉)。扎达尔的历史也很悠久,是从一座典型罗马式聚落发展而来。中世纪盛期以后,扎达尔的发展十分迅速,一直也是周围的几个阵营争夺的焦点。前篇中提到过,在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时,威尼斯就不止一次想夺下扎达尔的控制权。而到了此时,该城的庇护者,则是贝拉三世的儿子、匈牙利-克罗地亚国王埃默里克。因此围攻扎达尔,实际是一场对天主教同宗的战事,这实质上已经把十字军变成了雇佣兵。教宗英诺森三世对此自然十分反对,他遣使送书正式表示反对这一计划。很多十字军也不愿与同宗为敌,于是总指挥蒙费拉边伯博尼费斯离开了营地,北上找南派德意志国王、施瓦本的菲利普商议对策。但多数人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以及夺回耶路撒冷这个更远大的目标,无视了教宗的意见。

达成协议后,鲍德温等十字军终于开始登船。威尼斯总督恩里克 丹多洛亲自率领战舰编队,于1202年10月1日首先启航,清理沿途的航路。1周后十字军的运输船陆续启程,在普拉和前队会合后一同前往扎达尔。按照丹多洛的计划,十字军将留在扎达尔过冬,因此行程并没有很赶,在圣马丁日(双11)才到达扎达尔。尽管扎达尔以铁链封锁了港口,不过十字军在威尼斯人舰队的帮助下还是冲破了防御,成功建立了滩头阵地。面对气势汹汹地十字军,扎达尔市民在城墙上立起十字旗,表明自己是基督教徒的城市。而这也导致了十字军内部出现分歧,西蒙 德 蒙特福特、罗伯特 德 博韦斯,以及塞尔奈的沃克斯修道院院长、西多会修士盖伊等人,均拒绝参加随后的攻城。作为教宗英诺森三世的代表,盖伊宣布禁止十字军参与攻城,还提醒人们“这是座基督徒的城市,而你们则是朝圣的人”。其言下之意,无疑是在告诫众人,十字军并非是雇佣兵或强盗。然而只有西蒙等少数人随他远离扎达尔结营,大部分十字军为了还债还是站在了丹多洛一边。2天后十字军架起攻城器开始攻城,只用了10天时间便占领了扎达尔。


二、违初心转攻君堡,只为钱再动干戈


攻陷扎达尔后,鲍德温随参与攻城的十字军留在城中过冬。正当他们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时,一个好消息在新年的第一天传到了城中。流亡中的拜占庭皇子阿莱克修斯愿意出资替他们偿还债务,还会出兵协助他们的东征。不过前提条件是,十字军需要帮阿莱克修斯从他叔叔手里夺回皇位,并救出被关押的伊萨克二世。这样的协议对十字军十分有吸引力,毕竟小皇子许诺的20W银马克不仅能解决债务问题,还能让许多人变成富人。威尼斯总督恩里克 丹多洛也很支持这个计划,尽管他很怀疑小阿莱克修斯的承诺能否兑现。不过只要能控制君士坦丁堡的贸易权,对威尼斯来说就不虚此行。然而这一计划还有一个很大的阻碍,那就是君堡同样也是一座基督徒的城市,按照誓言十字军不能对其动武。虽然经历了东西大分裂,但是这么多年来,双方间的关系一直在缓和,这一点早在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时候就有体现。

而且鲍德温及十字军刚刚看到一点曙光,一个坏消息又传到了扎达尔。教宗在得知十字军对同宗动手后,绝罚了所有参与其中的十字军战士和威尼斯人,并督促他们遵循自己的誓言回到正途上。由于担心这一消息会影响军心,十字军的统帅们只好隐瞒了这一消息。另外一边,博尼费斯和皇子阿莱克修斯离开南德前往罗马面见教宗,商议进攻君士坦丁堡的计划。教宗英诺森三世起初并不同意,他告诫博尼费斯既不要像扎达尔那样攻击罗马天主教徒,也不要去进攻君堡的东正教徒。然而当皇子阿莱克修斯许诺会将君堡的教权归于罗马教宗之下后,英诺森三世也动摇了。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为十字军的众人争取到了另一个好消息,教宗同意赦免他们的绝罚,不过威尼斯人不在此列。随后博尼费斯和皇子阿莱克修斯离开罗马,前往科浮岛和已经启程南下的大部队会合。

虽然鲍德温等人的绝罚被赦免了,但是十字军内部仍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分裂。当统帅们最终决定还是要去攻打君堡后,西蒙 德 蒙特福特、蒙米拉伊的雷诺等人选择离开大部队,改道去了阿克。因此当1203年4月底启航前往君士坦丁堡时,十字军战士的数量还没有摇桨的威尼斯人多。2个月后,这只规模已经缩水了很多的部队,逐渐逼近了自己新的目标。此时君堡城内尚有人口50万,带甲1万余人,精锐瓦良吉卫队5千,战船虽破旧却也有20 艘。拜占庭的军力虽然大不如前,但是纸面上的兵力其实并不比十字军差,至少也是足够自守的。而且拜皇阿莱克修斯三世仍有君堡市民的支持,民众并不在意被推翻的伊萨克二世及流亡的皇子阿莱克修斯。然而本应占据主场优势的拜占庭军马,却几乎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除了在卡尔西登和克里索波利斯(斯库塔里)登陆时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十字军很快就扭转了局势,甚至仅凭80名骑士就击败了500名拜占庭重骑。

在君堡对面建立前沿阵地后,鲍德温及十字军仍然需要面对一道难题,那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尽管威尼斯人的舰队有超过200艘船,战舰也是拜占庭的3倍,但是面对君士坦丁堡沿岸一圈的城墙,如果无法登陆那么同样没有任何用处。对面的阿莱克修斯也明白自己最后的优势所在,将城中的军马部署在金角湾沿岸城墙和北边的加拉塔塔楼中,并依靠金角湾的铁索连江阻挡十字军进军。因此十字军也没有头铁硬冲金角湾,而是迂回在加拉塔北侧登陆,打算先破掉铁索的其中一端。当运输船靠岸后,骑士们直接纵马上岸,将拜占庭的军马压回了塔楼中,并随即紧逼这座至关重要的防御工事。拜占庭人尝试出城反击,虽然击退了十字军的第一波攻势,但是终究难以制胜。骑士们再次集结发起冲锋,而拜占庭人招架不住只能撤退。在撤退的混乱之中,塔楼守军没能及时关闭大门,十字军趁势一举涌入,迫使拜占庭北部的军团只能投降。

对鲍德温及其他十字军领袖来说,占领加拉塔后金角湾的铁索连江就不再是己方最大的阻碍了。随着威尼斯人的舰队进入金角湾,十字军轻松过河来到了君士坦丁堡城西北角,于7月11号在布莱克奈尔宫外侧建立围城工事。皇子阿莱克修斯在城墙外侧游走演讲,然而城中的市民不为所动,仍然支持阿莱克修斯三世。6天后在陆地一侧,十字军兵分四路正式开始攻城,但是被瓦良吉卫队挡住,没能突破防御工事。不过与此同时,威尼斯的海军也在金角湾一侧攻打君堡堤岸的城墙。这边可没有另外一支精兵能够阻挡攻城者了,威尼斯人一度攻破了沿岸的25座防御塔及其间的城墙。城墙上的瓦良吉卫队急忙分兵发起反攻,威尼斯人并不打算硬碰这个难缠的对手,放火掩护自己撤回了船上。击退威尼斯人后,阿莱克修斯三世为了鼓舞军心,亲率17个军团约8500人,从圣罗曼努斯门出城想要决战。然而当拜皇出城后,面对城外大约只有3500人的十字军,人数是对方两倍的拜占庭守军,却从了心还没有交锋就慌忙退回了城内。

第二天十字军在鲍德温等人的指挥下,继续对君士坦丁堡发起猛攻。而拜占庭这边,则显然还没有从前一天的交手中恢复过来,士气极度低落,城中的大火也还在燃烧。虽然拜皇阿莱克修斯三世向臣属们许诺会斗争到底,不过当晚他就带着女儿伊莲娜和一船财宝,悄悄跑路去了色雷斯的德贝托斯。当太阳再度从东边升起,十字军猛然发现君士坦丁堡城头旗帜突变。阿莱克修斯三世脚底抹油跑路后,君堡市民从地牢中放出了已被关押八年的伊萨克,重新将他推举为拜皇。尽管伊萨克的眼睛已被自己哥哥下令刺瞎,实际上并不能真的胜任。不过无论如何,随着伊萨克二世复位,十字军和皇子阿莱克修斯也就没有了再继续攻城的理由。显然这场围攻以这样的结果收场,着实让各方都有些意外。不过说到底十字军最关心的,还是能否拿到之前被许诺的那20W银马克。于是他们要求伊萨克二世将皇子阿莱克修斯加为共治皇帝,以维持战后君堡的稳定,并确保能够如数支付酬金。

1203年十字军围攻君士坦丁堡大致路线图

基于和皇子阿莱克修斯的合作关系,十字军的大部队仍然驻扎在城外,只有鲍德温等统帅进入君士坦丁堡商议具体事项。同年8月1日,皇子阿莱克修斯正式加冕,称阿莱克修斯四世。按照之前他的承诺,阿莱克修斯四世应支付给十字军20W银马克的酬金。然而近二十年以来,拜占庭的局势一直颇为动荡,想拿出这笔巨款谈何容易。阿莱克修斯四世想尽办法,包括掘墓摸金、将敌对家族资产没收充公等,依然只凑出10W银马克。无奈之下小阿莱克修斯只能请十字军宽限6个月时间,亲率6000士兵前去攻打阿德里安堡,想从伯父阿莱克修斯三世那里设法弄出另外10万银马克。但是既无根基也无经验的小阿莱克修斯,想要攻破整个色雷斯谈何容易。虽然他在几座城镇中取得了一些收获,但只是杯水车薪,仍然远远填不上那个巨大缺口。

另一方面,由于鲍德温及十字军的到来,君堡市民在之前的围攻中损失不轻,部分房屋被毁之余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因此城中的反拉丁情绪进一步被激化,阿莱克修斯四世前脚刚走,8月下旬君士坦丁堡就发生了暴乱,愤怒的居民开始攻击城里的拉丁人。而鲍德温等十字军的统帅们同样不是好惹的,他们和武装起来的威尼斯人从金角湾闯入城中,攻击并烧毁了一座清真寺。这场大火烧了3天才熄灭,再次严重波及了周围的民居,导致更多市民失去居所。在这之后双方的对立情绪越来越尖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年底,并且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

等到圣诞节前阿莱克修斯四世返回君士坦丁堡,鲍德温等十字军统帅找到阿莱克修斯四世,要求他兑现当初承诺中剩下的那10万银马克。而年轻气盛的小阿莱克修斯也被拱起火来,不仅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还声称“不会再多给他们一块钱”。阿莱克修斯四世甚至准备了十数艘火船,想要攻击威尼斯人的舰队,但是并没有成功。十字军认为自己遭到这个小拜皇的欺骗,威尼斯总督恩里克 丹多洛也趁势煽风点火,宣称阿莱克修斯四世正在集结军队对付远道而来的十字军。然而还没等十字军最后下定攻城的决心,又是拜占庭自己这边先发生了剧变。1204年一月底,元老院打算推举年轻的贵族尼古拉斯 卡纳波斯为新任拜皇,反对已经不受民众欢迎的伊萨克二世及阿莱克修斯四世。但是尼古拉斯 卡纳波斯不愿在此时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躲进圣索菲亚大教堂拒绝承担这一重任。于是另一名贵族,阿莱克修斯 杜卡斯 “穆泽弗鲁斯”(意为愁眉不展),则接替尼古拉斯完成了这一任务。阿莱克修斯四世明白自己已失民心,并且洞察到城中反对派即将对自己不利,便躲在布莱克奈尔宫中闭门不出。绝望之际,他又想向十字军求救,便让阿莱克修斯 杜卡斯 “穆泽弗鲁斯”出城去见鲍德温和博尼费斯等人。然而阿莱克修斯 杜卡斯 “穆泽弗鲁斯”本身就是城中反拉丁派的领袖,根本不可能会去找十字军介入。他还借着自己能出入布莱克奈尔宫的便利,贿赂了瓦良吉卫队,反手抓住了阿莱克修斯四世和伊萨克二世。前篇中已经提到,安杰洛斯家的这对拜皇父子,先后在这场变故中身亡。而阿莱克修斯 杜卡斯 “穆泽弗鲁斯”则正式加冕为拜皇,称阿莱克修斯五世。为了彻底铲除其余有威胁的觊觎者,阿莱克修斯五世甚至把不愿合作的尼古拉斯 卡纳波斯从圣索菲亚的庇护所中拖了出来,并在大教堂前的石阶上杀死了他。

对于鲍德温和其他十字军统帅来说,谁当拜皇其实并无所谓,他们最关心的还是那没有支付的10W银马克。然而当他们要求阿莱克修斯五世继续履行之前的承诺时,却遭到了新任拜皇的拒绝。阿莱克修斯五世还增兵修缮城墙,大有要将十字军拒之门外的架势。尽管真要说起来,阿莱克修斯四世许下的承诺,似乎确实不能简单算到推翻前任的阿莱克修斯五世头上。不过除了继任的拜皇,十字军们又能向谁去讨要这笔钱呢?另一方面,按照之前已支付的数字来看,十字军自身欠威尼斯人的债务其实应该已经偿还完成了。但他们还是将从撒拉逊人手中收复圣地的神圣使命暂时扔在一旁,决定将这笔被许诺过的钱要到手。到了1204年3月,十字军和威尼斯人起草了一份正式协议,决定再次围攻君士坦丁堡,并商定战后如何瓜分拜占庭。


三、破巨城疯狂劫掠,派系间权宜称帝


当鲍德温等人筹备再次攻城时,又有更多的人从西欧来到君堡加入围城的阵营,其中就包括鲍德温的夫人玛丽。前文提到过,鲍德温离开弗兰德斯时玛丽正有孕在身。而当她产下次女玛格丽特并从月子中恢复后,玛丽将弗兰德斯交给鲍德温的弟弟菲利普代理,又将埃诺交给鲍德温的叔叔威廉,随后留下两个女儿前往东方参与自己丈夫的战事。玛丽从马赛启航后,最初到了阿克。结果却得知鲍德温及十字军根本就没到巴勒斯坦,而是在君士坦丁堡。于是玛丽只得又从阿克赶去君堡,和丈夫鲍德温汇合。

到了1204年3月底,鲍德温及十字军已经做好准备,在加拉塔蓄势待发。另外一边,阿莱克修斯五世也在积极备战,整顿城防并训练士卒。进入4月后,双方间的火药味就一直很浓。到了4月9号,十字军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攻城。但是他们很快发现,新任拜皇同前次围攻时的阿莱克修斯三世不一样,经常会在城外发起有组织的反击。这样的反击确实十分有效,成功阻止了十字军靠近城墙。同时城中的守城机械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十字军的很多攻城器都被投掷出来的石块摧毁。而他们要面临的麻烦还不止如此,糟糕天气也成了十字军的敌人。由于狂风的影响,船只很难在沿岸停靠,更别说像前次一样让人从水上登陆攻城了。这次拉丁人一方一共只拿下5座塔楼,而且在缺少后援的情况下,到了下午就全部又被城中守军夺了回去。

经过这次失败的尝试后,鲍德温等十字军的统帅不得不想办法鼓舞低落的士气。一些人开始认为,攻城失败是上帝对十字军攻击基督徒的惩罚。于是在与随军的牧师商议后,几位统帅对战士们宣称9号并不是上帝裁决破城的日子,而是考验十字军信仰的日子。统帅们进一步说到君士坦丁堡背叛并谋杀了他们的合法领主,因此这座城中的人是有罪的,攻打君堡是为了传播上帝的善行。尽管英诺森三世再次来信要求他们不得对基督徒动兵,甚至威胁要再次绝罚十字军。但是随军牧师悄悄将这些信件扣下,仍然不断以上帝及教宗的名义鼓动十字军的士兵们准备下一次攻城。

经过三天的修整与准备,鲍德温等统帅们终于等来了好天气,便指挥十字军及威尼斯人再次进攻君士坦丁堡。在北风的帮助下,威尼斯人的船队可以从金角湾一侧靠岸,并对沿岸的城墙发起猛攻。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数十名十字军成功进入了君堡,在城内引发了混乱。后续部队也在城墙上挖洞,以便更多骑士能够冲入城中。尽管在与瓦良吉卫队的交锋中损失惨重,但十字军和威尼斯人逐渐占了上风。瓦良吉卫队毕竟人数有限,且巨斧狂战那一套在西欧早已被证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很快十字军占领了城北的布莱克奈尔宫,并以之为前线基地,继续攻打君堡的其他部分。阿莱克修斯五世试图鼓舞市民协助防守,混乱中他们想通过火墙阻止十字军前进,但由于逆风反而有更多的民居被焚毁。眼见局势不妙,阿莱克修斯五世做出了和前任一样的选择,当天夜里君堡再次上演了“月下走拜皇”的戏码。阿莱克修斯五世带着自己的情妇欧多基娅 安杰丽娜和她老妈,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了君堡,前往色雷斯投奔欧多基娅的老爹阿莱克修斯 安杰洛斯,也就是前任拜皇阿莱克修斯三世。虽然阿莱克修斯 安杰洛斯起初接纳了逃难而来的阿莱克修斯 杜卡斯 穆泽弗鲁斯,还允许其正式娶了自己的女儿欧多基娅。但是毕竟一堡不容二阿莱克修斯,很快阿莱克修斯 安杰洛斯就派人逮捕了穆泽弗鲁斯,还下令刺瞎了他的眼睛并将自己这位新女婿赶出了营地,使其永远不能和自己争夺拜皇的宝座。

描绘1204十字军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油画

关于穆泽弗鲁斯的后续暂且不谈,回到君士坦丁堡这边,鲍德温等人率领十字军在新的一天开始后,继续占领城中剩余的部分。阿莱克修斯五世逃走后,城中的贵族在圣索菲亚大教堂打算再推举一位新的拜皇,带领剩余的人抵抗城中的十字军。就算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仍然不缺觊觎这个宝座的野心家,其中之一就是君士坦丁 拉斯卡利斯。不过还没等他们争到最后,十字军就打到门口了。结果君士坦丁 拉斯卡利斯也只能选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没捂热乎拜皇的宝座就匆忙向帝国东部逃去。

经过两天的猛攻后,鲍德温等人率领下的十字军完全占领了君士坦丁堡。随之而来的,则是市民和文物的三天浩劫。十字军和威尼斯人烧杀抢掠,以破坏性的手段彻底将君堡清洗一空。其中十字军主要搜刮的就是金银珠宝,他们不仅把教堂和修道院打劫一空,甚至就连一部分市民都不放过,而且并不会去刻意区分对方是否是异教的撒拉逊人。威尼斯人则相对更有头脑一些,他们更看重那些稀世的艺术珍品。比如大竞技场的铜马雕像,就被运回了圣马可大教堂。不过更多难以搬运的艺术品还是惨遭损毁,其中之一便是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创作的赫拉克勒斯大型青铜像。在十字军的眼中,这座绝世珍品只不过是一堆青铜,便将其彻底熔掉了。除了这些艺术品,君士坦丁堡图书馆也没能在这场灾难中幸免,大量宝贵的知识与技术在这些人眼中却一文不值。

通过疯狂的劫掠,鲍德温等十字军及威尼斯人收获巨大。光是明面上的财富,就至少价值30万银马克。其中威尼斯人自己拿走了约15W,十字军也搜刮到了5W,剩余10W则被两方共同瓜分。然而这恐怕还不是全部,据信十字军的骑士们还私藏了至少价值50W银马克的宝藏。全部价值加在一起,已经是当初阿莱克修斯四世许诺的数倍。虽然十字军证明了君堡在筹资上确实还有一定的潜力,然而这样的掠夺却是破坏性的,不论是民生还是文化都不可能彻底恢复。到了此时,这次东征实际上已经跟十字军的本意宗旨毫无关系了,完全变成了雇佣军的性质。尽管教宗英诺森三世三番五次的告诫,甚至以绝罚来威胁,十字军的统帅们却总是想方设法糊弄了过去,早已把自己神圣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而且由于他们对君堡的洗劫,还使得百年来所有弥补东西分裂的努力全部浪费。尽管在双方对立关系的激化上,其实拜占庭一方也脱不了关系,不过这实在不是十字军能为自己行为辩解的理由。这次十字军到最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去了东方的圣地。以鲍德温手下弗兰德斯的军马为例,其中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确实到了耶路撒冷王国剩余的领地协助防守。其余人则同他们的领主一样,在君堡丢掉了十字军的本心。

无论如何,面对英诺森三世的谴责,鲍德温及其他统帅们还是需要想办法安抚一下这位愤怒的教宗。英诺森三世对十字军的行为深感不齿,但是他心里也明白,这次十字军已经完全脱离了自己的控制。教宗严厉地谴责了十字军,但是对其种种行为他也无可奈何,只能选择接受这一既成事实。至于鲍德温等十字军的统帅们,毕竟还是要照顾一下英诺森三世的面子,给罗马送去了大量金银财宝。而教宗对于这些劫掠来的财物也没有多做推辞,毕竟金子还是金子。

回到十字军这边,包括鲍德温在内的统帅们还要面对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君堡如何处理,以及下一步何去何从。前面提到了,十字军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选择继续前往圣地的朝圣之旅。更多的人则决定留在君堡,推举一位自己的皇帝,就像百余年前第一次十字军那样进行本地化。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应该由谁来加冕这项桂冠,带领他们继续向前?按照战前的协议,十字军和威尼斯人在总共24人的新成立的议会中人数各半,只有双方都能接受的人才能坐上拜皇的宝座。而若说对君堡周围的了解,西方的贵族老爷们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威尼斯人的,因此实际上威尼斯人掌控了这个议会的话语权。首先人们想到的是威尼斯总督恩里克 丹多洛,这次十字军的实际掌控者。然而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拒绝了这一提议。在丹多洛之后,十字军一方的总指挥、蒙费拉边伯博尼费斯,按理说应该最有资格坐上皇帝的宝座。不过对威尼斯人来说,蒙费拉家族和拜占庭的联系太过密切了,康拉德、博尼费斯、以及他们的弟弟雷尼尔,都和拜占庭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威尼斯人并不愿意博尼费斯在君堡掌权,担心他会偏向与蒙费拉家关系密切的派系。于是经过双方的谈判协调后,在拜占庭没什么根基的弗兰德斯伯爵鲍德温,于1204年5月最终被推举为这个拉丁帝国的皇帝。


四、居高位困难重重,遭惨败身死狱中


在经历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鲍德温到了此时,才真正又成为了这一篇的主角。就像前面吕西尼昂家的盖伊一样,虽然鲍德温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全程参与,但很难说他对局势的发展造成了多大影响。对比本系列前篇中的另外一些主角,比如几乎主导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后半段的“狮心”理查,鲍德温的存在感实在是低的太多了。不过不管怎么说,鲍德温倒也不可能光靠混,就混到了现在的高位。而且既然他已经成为了拉丁皇帝,便更不可能混得下去了。随着在君堡本地化,鲍德温不能再像无根的远征军那样只在战事层面考虑,同样也要顾及周围复杂的势力环境。

首先鲍德温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作为拉丁帝国的皇帝,他究竟能掌控多少实际的领地?按照十字军与威尼斯人达成的协议,不论是在君堡还是在整个拜占庭,皇帝本人可以直辖其中的四分之一。剩余的部分,则由其他十字军统帅和威尼斯人平分,即各自占有八分之三。具体到君堡城中,鲍德温实际只能掌控布莱克奈尔和布克伦两宫。放眼到整个拜占庭,他也只分到小亚细亚西北部,以及利姆诺斯、莱斯博斯、希俄斯、特诺斯等靠近小亚细亚沿岸的岛屿,即1204剧本中鲍德温开局时的直辖领地。而在这其中,实际还有很多领地需要征服才能真正控制。对比之下,威尼斯人分到的领地括东色雷斯、伊庇鲁斯、爱奥尼亚群岛等大量沿海地区,十字军其余统帅分得了巴尔干内陆地区和大部分希腊的山地地区。而且对于领地范围的划分,也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协议就能确定的。至少博尼费斯就不愿意屈居于名义上曾受自己指挥的鲍德温之下,他更想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就像安条克之于耶路撒冷。因此博尼费斯不仅拒绝向新皇帝宣誓效忠,还极力阻止鲍德温进军萨洛尼卡。两人间的争执愈演愈烈,博尼费斯甚至出兵围攻鲍德温指派的阿德里安堡领主,内战一触即发。在恩里克 丹多洛和布洛瓦伯爵路易一世的调解下,双方才各退一步。博尼费斯同意向鲍德温宣誓效忠,而鲍德温则将萨洛尼卡的领地,换给按协议原本应该去小亚细亚的博尼费斯,还授予他征服希腊的专权,这才暂时稳定了局势。但从中可以看到,原十字军内部的各派势力,鲍德温尚且不能完全掌控,更不要说他能对威尼斯人产生多少影响力了。

除了内部弗兰德斯和伦巴底派系间的纷争,一个个人层面的坏消息同样给了鲍德温很大打击。前文提到过他的夫人玛丽,离开弗兰德斯来到东方,却到了阿克才得知鲍德温一行人实际在君士坦丁堡。得知鲍德温在君堡加冕后,玛丽原本打算前往君堡与丈夫会合,但是没等启程便一病不起,最终在叙利亚香消玉殒。当这个消息传到君堡后,鲍德温深受打击,且短时间内也没有续弦的计划。这一方面说明鲍德温与玛丽间的感情确实不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还要忙于对卑斯尼亚的征服。

经过一冬天的努力,鲍德温在自己弟弟亨利的协助下,接连于波依曼内农和布尔萨击败了拉斯卡利斯兄弟,即前文提到的君士坦丁,和其兄弟狄奥多尔。凭借这一系列胜利,鲍德温掌控了包括阿德拉米提恩在内的卑斯尼亚大部分领地。随后拉丁皇帝留下自己的兄弟亨利驻守在阿德拉米提恩,自己返回了君士坦丁堡。因为此时另一个巨大的威胁已经到了家门口,那就是北方的保加利亚人。虽然保加利亚人在脱离拜占庭的控制后,与西方的关系一直不错。但是此次的十字军在定居后,扩张领地时不断跨过边界劫掠保加利亚人的村镇,招致了沙皇卡洛扬的极大不满。于是卡洛扬遣使和色雷斯尚未完全臣服于拉丁帝国的民众联系,双方结成了对抗君士坦丁堡的同盟。在保加利亚沙皇的支持下,到了1205年春天,阿德里安堡等城市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并且很快蔓延到了几乎整个色雷斯。

为了稳定北方的局势,鲍德温只得率军前往平叛,并于三月底到达阿德里安堡。拉丁皇帝并没有立即攻城,他一面围困城中的叛军,一面建造攻城器械并挖掘地道,以期在城墙上打开缺口。在每座城门口鲍德温都部署了重兵,以防叛军出城或外援入城。不过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想要没有一点动静是不可能的。得知鲍德温率军北上后,保加利亚沙皇卡洛扬也联合库曼人举大军南下,于4月10号到达阿德里安堡东北不远处。尽管卡洛扬手下的人数占优势,不过保险起见,他还是先派出库曼轻骑,试探性的前去突袭拉丁人。鲍德温遭到敌方进攻后,迅速率骑士发起反击。但是库曼轻骑并不接战立即后撤,将拉丁人引出了营地。鲍德温的军马在机动性上毕竟比不过库曼人,经过长距离的追击后人困马乏,却难以给对方造成实质性的损伤。而库曼人则看准时机不断以弓箭发起攻击,给拉丁人造成了很大损失。于是鲍德温只得改变战术,返回营地摆出站桩防御的态势来应对敌方的跑轰战术。他召集身边的贵族指挥们,要求即使库曼人发起攻击也不得追击,只能在营地前列阵迎敌。下达指令后,鲍德温继续调集后续军马,准备等到第二天的复活节庆典后再重新发起反击。不过与此同时,卡洛扬并不打算和鲍德温长时间对峙,他拿出了前篇中保加利亚人打伊萨克二世的老战术,命人挖了大量其称之为“狼坑”的陷阱,又将军马预先埋伏在隐蔽处,为拉丁人准备了一个口袋阵。

到了第二天,当鲍德温等人正在举行公教的复活节庆典时,库曼轻骑再次对拉丁人的营地发起了袭击。由于圣典遭到亵渎,愤怒的骑士们立即全副武装发起反击。这种情况下,一部分骑士早把前一天定好的战术计划扔到脑后,其中布洛瓦伯爵路易一世更是不等军队集结,就独自率领本部人马发起冲锋。一旦有人带头,很快便有更多的人加入了追击的队伍,而他们也被库曼轻骑一步步引入到卡洛扬准备好的陷阱中。

眼见制定好的战术已经无法实施,鲍德温只好集合剩余的军马,急忙追去支援前军。然而等他赶到时已经太晚了,前军已经落入“狼坑”陷阱并被保加利亚的步兵重重包围。尽管鲍德温尝试打开缺口救出布洛瓦伯爵路易一世,但是却没能成功。而且随后就连拉丁皇帝自己,以及他身边的骑士,也被卡洛扬的重骑分割包围。失去纵列阵型保护的骑士们,被保加利亚人上钩下绊纷纷落马,死伤惨重。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拉丁帝国的军队遭到了数以千计的损失,骑士更是几乎全军覆没。其中布洛瓦伯爵路易一世阵亡,而拉丁皇帝本人则成了沙皇卡洛扬的俘虏。

1205阿德里安堡之战

战败后鲍德温被送往保加利亚人的王城特尔诺沃,关押在沙皇的查雷维茨要塞的塔楼中。而君士坦丁堡这边自然也不可一日无君,鲍德温的弟弟亨利成为摄政,代理国事。关于鲍德温遭囚后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到同年7月中旬他已经身亡,并且死因不明。像鲍德温这样高贵的身份,肯定是有相当高的赎金价值的,因此起初他还是得到了应有的优待。不过很快情况发生了变化,也许是因为拉丁帝国夺回了菲利波波利斯,卡洛扬一怒之下处决了手中的俘虏。也可能是像保加利亚人坊间传言的那样,鲍德温试图勾引卡洛扬的妻子,结果他的头盖骨便被沙皇做成了酒杯。不过与四百年前另一个有类似遭遇的拜皇尼基弗鲁斯一世不同,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鲍德温真的是因此而死。无论如何,在沙皇卡洛扬给教宗英诺森三世及拉丁帝国宫廷的通报中,他只是声称鲍德温在狱中身亡,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空白的想象空间。


到这里为止鲍德温这一篇也要结束了,那么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一段的内容。首先是关于鲍德温本人,很难说他的一系列经历是成功还是失败。早期在弗兰德斯他与法王的对抗,最终以腓力二世的全胜告终。到了第四次十字军时,鲍德温也并不是其中的主导。虽然最后他得到了拉丁皇帝的宝座,但这似乎是派系斗争后的权宜结果,而非其本人真有什么过人之处。且阿德里安堡之战的结果,更加印证了鲍德温对于各方贵族缺乏足够的掌控力。就像本帖的另一个主角、吕西尼昂家的盖伊一样,鲍德温自身的能力本就有限,而复杂的内部派系斗争更加限制了他的作为。甚至这两人就连曾以一国之君战败被俘虏这点上都一样,不过至少盖伊在获释后还有奋斗的机会,而鲍德温则只能以阶下囚的身份迎接上帝的怀抱了。

这里额外再说两句关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本系列在前面不同主角的篇章中,对前三次十字军都已经多少有所提及。因此这次同样也借着鲍德温,说了说第四次十字军的大致过程。关于这次十字军的话题一向争议性比较大,每个人有各自的观点及立场也很正常。不过仅以后人的角度来说,不妨跳出其中某一方的立场,从更高的层次看看局势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最后结果的。因为如果上升到物种层面,这只不过是几个群落间的生存斗争罢了,和两群野猫打架争夺地盘没什么本质不同。而历史对人最大的意义,是能从中学到什么教训。不要等到因为同样的错误被打倒在地,才想起相似的剧情其实在历史上早已经反复上演过了。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拉丁皇帝鲍德温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