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华语辩坛老友赛第六场】法律审判之外的道德审判,是正当的么?

个人愚见有地方说错了,请见谅。我先说一下我的观点,我是站在正方的。
一、首先确实基本很难举例出网络审判结果是好的的例子,这非常难,因为这有关于网络上的一些风气原因。
我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碰瓷的人屡见不鲜?第一是因为风险与收益不匹配,他碰瓷成功获得的一些钱财与他碰瓷失败之后获得的惩罚不一致;第二则是一些取证比较困难,当然这第2点不在今天论证的范围,先不谈。
好再回过头来,为什么今天网络上的道德审判会出现很多反转,它的结果往往是不好的?第一,源头是很多人不知全貌就擅自评价,第二,为什么会不知全貌呢?因为他获取信息的来源本身就不靠谱,或者说本身就有意挑起一场道德审判,第三,就是很多人在推波助澜。
我用一个现实中的例子来说明这3点:秦皇岛17岁男孩见义勇为救三个落水女生自己却牺牲。网络上对于这件事的发展是这样的,有疑似女生自己发表的评论对自己的恩人,发表了非常令人生气的言论,导致了网友义愤填膺对三名当事人进行了网暴。之后有一名疑似女孩的哥哥发表了道歉声明,而这则道歉声明被《观察者网》以及《都市时报》所转发,将这一次晚报再次推向高潮。而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是:经过官方媒体证实,三个女孩在17岁少年的告别仪式上,痛哭流涕的向男孩家属道歉,并且提出主动赔偿。发现了吗?我所说的3点全部在于这个例子当中证实了。第一,不知全貌,擅自评价,这是很多网友;第二,获取信息的来源本身就不靠谱,《观察者网》和《都市时报》转发了疑似女孩哥哥的道歉声明,但最终被证实这个哥哥是假的。第三,有人推波助澜那些冒充女孩对救命恩人恶言相向,以及冒充女孩哥哥的人。
再回到刚刚开始那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碰瓷,因为风险与收益不一致。那两个媒体在转发了错误的视频之后,他们获得的流量,即使被拆穿了,他们只不过被网友骂一顿而已。再看看那些推波助澜的人,他们也是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先把流量掌握在手中等这件事情,风声一过自己在把自己的账号做起来,这种手法这种事情在网络上屡见不鲜。还有那些网友他们可能是骂三个女孩的人,也能随时变成骂两个媒体的人。这三件事情其中最最最严重的就是没有明确的惩罚机制,那些人都没有受到严重的惩罚。还是那句话,风险与收益不一致,收益远高于风险。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为什么,每一次的网络审判最终都会沦落到网暴,最终的结果都是不好的,因为我们没有惩罚的机制。正如郑博文,所说的法律,审判错误国家要付出代价,但是道德审判错误没有人付出代价,或者说他的代价很少很少。所以我的观点是应该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道德审判规定网络上的发言,就比如网络实名制等等。想象一下,我们能够找到网络上辱骂我的人,并且让他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么请问这个网络还会出现那些网暴吗?所以我想说的是,道德审判为什么会不正当就是因为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网络审判,各种审判都是工具,我们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工具的使用范围,规定错误使用这些工具的人应该遭受怎样的惩罚。工具永远是工具,技术永远是技术,犯错的永远是人,对一件无意识的东西进行审判,这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二,大名鼎鼎的江歌案,我相信各位都有所耳闻。其他的不说,我就说一说一审,法官在这个案件上非常困难,因为没有哪一条法律明确规定刘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法官依旧判决了刘鑫赔偿江歌母亲60余万元的惩罚。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如果法官判决,刘鑫无罪,那么这个法官就是下一个王浩法官,江歌案就是下一个彭宇案,它所造成的影响就是让中国的社会道德水平倒退10年。这个案子的法官他背后站的是舆论,他如果判无罪,那么他就要被网友们进行道德审判,这就是他身后的压力,这就是道德审判所表现出的作用。具体的情况可以去看一看王小七的视频。
但是生命是无价的,60余万远远不够偿还江歌母亲。很明显这个判决是不符合我们的道德直觉,所以我们对刘鑫发起了道德审判,而这种道德判决就是对其他人起警示的作用,其实所有的判决都有警示的这种警惕,别人不要干相同的错事。
所以道德审判在我的眼里是正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