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401号核潜艇有感

今年1月末,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来到了青岛中国海军博物馆。我来这里的,自然是被这里的镇馆之宝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吸引来的。
有关核潜艇的海军博物馆全球都寥寥无几。中国海军博物馆,正因为这艘难得的嘉宾的莅临,才给这看似荒凉的博物馆增加了一份生机。

由于核潜艇特有的保密性质,本人不会过多讲解核潜艇内的技术和布局情况,只是想把个人看到的,感受到的感想分享给大家,谨此让我们怀念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
1958年,毛主席宣布,中国要建设自己的核潜艇。当时的中国,就连组装生产苏联提供的03型(北约代号w级)潜艇还是刚刚起步,由此可见我们的雄心壮志。当然,面对一个潜在的新型大国,就算是老大哥苏联也不会让我们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势力。在1959年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专家后,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们在检查苏联留下的图纸和技术档案时,震惊的发现相当一部分数据居然是有意篡改的。要不是我们当年老一辈顶尖科学家们抛弃了在欧美的前途和名誉回国,我们甚至有可能识破不了这背后的陷阱,中国的两弹一星也许就会胎死腹中。但我们从此更加坚定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线。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没有一个国家,会把自己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传授给他人。我国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艰难的开始了核潜艇研发之路。
第一个拦路虎是核潜艇的水动力设计。在那个年代,中国手里最先进的技术是苏联交给我们的R级潜艇(国产型号033,改进型为035),但是R级潜艇充其量只是二战德国21型潜艇的改良版,从水动力结构上还停留在二战末期,而同一时代的美国鲣鱼级,长尾鲨级核潜艇已经全部改为水滴型布局。显然,水滴型布局比起雪茄型布局有更高的前途,但我们怎么去开发呢?
转机来自于一个偶然的出国之旅。我国科研人员,在海外意外发现了美国一个模型公司推出来美国最先进的乔治华盛顿级核潜艇的缩比模型。

这套模型一经问世,让中国科研人员瞬间如获至宝,赶紧动用外汇购入一套作为参照研究。然而中国做不到美国乔治华盛顿级采用的单壳体结构(去年中国单壳体实验潜艇才在江南造船厂面世)和七叶大倾斜螺旋桨(中国90年代随039型潜艇制造出来),因此我们还必须按照我们能够实现的能力加以改造,后来我们参考033级常规潜艇的内部布局,和这个美国模型,一起造出了401号核潜艇的外壳。这一切的工作,都是在60年代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研发的。
有了外壳,没有核动力,潜艇也不能称之为核潜艇。苏联撤走后,留给中国只有两个简陋的实验用反应堆,其中一台是教学用的压水堆(按中核集团官网,这台反应堆1958年投产后用2007年才退役)便成为了我国401的技术来源。中国第一台潜艇反应堆陆上模式堆是在三线建设时期建设的简陋厂房里建设的,几乎从厂房到设备绝大多数施工都靠人手完成,但我们做到了。1970年,陆上模式堆正式运转,距离开工仅用了7年。当然他比起1970年美国研制中的洛杉矶级核潜艇的S6G反应堆逊色不少,但比起故障极高的苏联第一代反应堆(如N级,H级核潜艇,最有名便是K-19号核潜艇出现的核泄漏)要安全许多。到了1970年,核潜艇成功下水并开始海试,1974年潜艇服役,命名长征一号,自从毛主席“核潜艇一万米都要搞出来”,我们只用了15年就让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问世了。这是我国海军史上一次伟大的飞跃。
当然,核潜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为了让核潜艇能打击侵略者,我国又过了相当的时间才让他具备战斗力。这其中最大的门槛就是鱼雷。
鱼雷虽然早在甲午战争时就出现了,但很少人知道鱼雷的设计开发都是非常困难的系统性工程。有关鱼雷历史可以看本人前一篇专栏。401艇服役当年,一枚划时代的鱼雷——美制mk-48鱼雷服役了。mk-48鱼雷美国1958年开始研制,和中国核潜艇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它前前后后投资了高达65亿美元,其中15亿是打造900米级深水靶场,鱼雷本身开发费高达60亿美元,和当年最贵的企业号航母几乎等价。Mk-48投产时价格就高达50万美元,是德国研发中的豹2坦克的60%,到了1988年,mk-48改进型鱼雷投产时,价格已经飞涨到320万美元,虽然从此之后mk-48改进不大(预留了光纤制导但没加装),但现在价格仍然在380万美元,是有名的战斧导弹的两倍价格。所以,一枚先进的鱼雷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我国鱼雷发展也是非常艰苦的。早在091提出之时,我国就认识到核潜艇一个重要能力就是水下反潜作战。中国当时手头仅有几种苏联鱼雷的样品,仅进口过鱼-2空投鱼雷的技术,但潜艇显然不能用空投鱼雷。所以中国通过逆向工程,在60年代成功逆向苏联53式氧气鱼雷(和日本93式类似),命名鱼-1。这种直航鱼雷中国一直使用至今,一直是033/035的主力鱼雷。

虽然直航鱼雷仿制成功,但这样的鱼雷显然早已落伍,根本不能反潜。因此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鱼-3声导鱼雷的开发。鱼-3鱼雷是中国开发的第一种独立自主的鱼雷,采用电动机作为驱动,速度35节,和当时德国人开发的黑鲨鱼雷,英国虎鱼鱼雷,苏联Seat-65属于同一类水平。尽管它比起采用OTTO2燃料和斜盘式活塞发动机,喷水推进器和线导控制的mk-48简单很多,但研发中的各项问题却一直困扰我国20余年,1987年才宣告定型服役。这背后的难点就是鱼雷遇到的水下声学环境极为复杂,很容易因为水底反射(尤其是中国近海大陆架)而失去精度,美国1987年以前的Mk-48也不能在水深低于50米情况使用(否则有可能撞上海底),因此英国在1982年击沉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将军也是靠Mk8mod4直航鱼雷(和击沉俾斯麦号战列舰,足柄号巡洋舰为同一型号)做到的。通过鱼-3的开发,中国初步掌握了现代鱼雷独立自主开发的能力,目前全球具备独立开发533口径鱼雷国家除了五常,只有德国尚可做到(不过德国只开发电动鱼雷,迄今达不到mk-48水准)。随着鱼-3的投入使用,091终于在1988年宣布定型并实现战斗力。距离1958年已经是整整30年了。
2000年,劳苦功高的401号退役,经过15年无害化处理后,2016年它入驻青岛海军博物馆向社会大众开放。当我们登上这艘劳苦功高的功勋艇时,看到里面狭窄的卧铺(401只有30左右床铺,90人轮流使用,其中60人睡在鱼雷舱,部分卧铺只有1.5米长),半地下的卫生间(091卫生间来自于033,90人只有3个厕所),聆听到讲解员“每名指战员每天只会得到1杯洗漱用水”时(中国90年代以前潜艇没有海水淡化机,必须控制饮水,而二战美国小鲨鱼级就有淡化机,因此美国二战潜艇就可以洗澡和洗衣服),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先烈们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为我们打下这如今醉美江山的。在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今日,当美国重新举起制裁和封锁的大棒时,我们一定要用当年的话“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武装我们的大脑,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反击帝国主义的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