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可看】【和差问题(三)】复杂一点的和差问题
大家好,我带着新内容来了。
两周了,咱先复习上次的重点:
【复习】甲乙两个海盗共有60枚金币,两人根据现有金币达成协议:乙海盗分得的金币要比甲海盗多4枚。那么两个海盗分别能得到多少金币?
有和,有差,是个和差问题。一种常用思路如下:

(其余思路不赘述,感兴趣的请翻上一篇推文)
下面咱稍微改改条件:
【例题1】甲乙两个海盗原共有60枚金币,甲先花了其中的4枚,乙又抢来6枚。接着两人根据现有金币达成协议:乙海盗分得的金币要比甲海盗多4枚。则两个海盗各自能分得多少金币?
有和,有差,是个和差问题,吗?
共60枚是一开始的,差4枚是又花又抢之后商量的,时间上不对应,放一起算没道理——可以感受到,分金币的时候,金币似乎已经不是60枚了。
那么自然引出下一个问题:分金币时一共有几枚金币呢?思路如下:

所以,数量发生变化,需要仔细分析。
类似的问题还有:
一辆大巴共有60名乘客,经过某站后,有4人下车,6人上车。已知现在的男乘客人数比女乘客人数多4人,则目前男女乘客分别几人?
这题咋做,相信机智如娃一定能明白,哈哈哈~
对比之前的基础题,这类稍微难一些的和差问题,只是多一两步——可就是这一两步,常让孩子为难。怎么办?把基础的练熟,才能顾得上新增的。
再来一道:
【例2】甲乙两个海盗原共有60枚金币,甲先给了乙4枚金币,接着两人根据现有金币重新分配。他们达成协议:乙海盗的金币要比甲海盗多4枚。则两个海盗最终各有多少金币?
先给,再重新分,看起来很没必要(现实也确实没啥必要),却给一些孩子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给之前是多少呀?给之后是多少呀?”等等。因此咱需要解决一个前置问题:
给之前,给之后,金币数目有什么变化?
我们看这张图:

图中的差距很明显有变化,就不标了。好玩的是,和一直没变。
即:给来给去和不变。
类似,可能也是更好懂的,是左口袋与右口袋的钱:

(其实现在感觉孩子对实体钱......不那么熟悉了)
而海盗给金币的情况,如下图:

由于是三四年级,个人不建议目前整“甲-a,乙+a”这种活儿。看到规律,明白道理,用就完事儿。
和不变,说明给之前两人一共60枚,给之后也一共60枚:

算式中的“+4”“-4”,是“乙金币要比甲多4枚”中的“4”,指金币差。
还有没有利用和差搞事情的问题呢?当然有:
【例3】甲乙两个海盗共有60枚金币,两人分完金币后,各自花了相同数量的金币。他们比了比剩下的金币,发现乙海盗的金币要比甲海盗的多4枚。那么两个海盗原来各分得多少金币?
扎实的孩子应该能发现“疑点”:各自花了相同数量的金币。花了多少?有啥信息?
咱们举个例子:

同增,可以看成“各自获得相同数量的金币”
同减,可以看成“各自花了相同数量的金币”
很明显,差距一点儿都没变。
其他表达如下:

(为了方便观察,我把增加/减少的部分画在下面,注意看甲乙差距部分)
总之一句话:同增同减差不变。
既然差不变,就有如下解决思路:

最后,有一个跟上面类似,但经常难住孩子的问题
甲乙两个海盗共有60枚金币。两人分完金币后,各自花了一些。已知乙海盗花掉的金币要比甲海盗多4枚,且甲乙剩余金币数相同。那么两个海盗原来各自分到多少金币?
其实还是同增同减,但哪怕提示同增同减,还是有孩子一头雾水。因为他们想不到【某人的总金币-剩的金币=花掉的金币】。
想不到,太正常了——这是对于一种关系的抽象总结。
想到了还能讲出来,家里烧高香吧,这孩子灵光。
请尝试解答。附思路如下:

以上例题基本是海盗分金币的背景,如果碰到其他背景的题,孩子能通过分析一通百通当然最好;如果孩子没感觉,则需要家长(或老师)引导,带着分析到和是多少差是多少,点明是和差问题,再由孩子完成剩余部分即可。
看到这里,喘口气。
总结如下,三句话:
变多变少仔细看;给来给去和不变;同增同减差不变
在和与差上整活儿,将两个量的和差分开/藏起来的问题,我们一般还叫做暗和/暗差问题。暗和、暗差在日后介绍的和倍、差倍问题中同样能看到。
操练起来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