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缺乏智慧含量,只是一种垃圾科幻
有网友问我, “张祥前你怎么看待最近很火的《流浪地球2》,如果科技高度发达的果克星人遇到这个事情,他们是如何移民的?” 《流浪地球》中描述了太阳即将毁灭, 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12000台高度达一万米巨大的火箭类推进器,把地球推走,走出太阳系,驶入半人马星座,寻找一个新的家园。 果克星人如果他们的家园将要毁灭,不能居住了,他们不会采取这种愚蠢的移民方法。 他们会用人工场扫描人的大脑,记录拷贝人的思想意识,把人的思想意识信息用数字表示,把全球一百亿人的思想意识信息储存在一台电脑中。 他们移民的时候,只要把这台电脑带着就可以了。 他们如果找到了一个新的适宜他们居住的星球,他们会用人工方法制造出许多没有自主意识的年轻人身体。 他们再把这些思想意识信息从电脑中调出来,安装到他们人工制造的没有自主意识的年轻人大脑中,使这些人从电脑中走到现实世界中。 果克星人如果一时间没有寻找到理想的适宜居住的星球,就暂时居住在环境恶劣的星球上,比如说像我们太阳系的金星、火星。这些星球在宇宙极为常见,但是,明显不适宜人的居住,果克星人会慢慢的改造这些星球吗? 不是的,他们有巧妙的办法,他们把人的思想意识信息从电脑中调出来,把电脑中的数字人变成光线虚拟人。 光线虚拟人的身体是光线组成的,可以在这些高温、严寒、没有氧气、没有水、辐射量巨大、没有其他生命、环境恶劣的星球上生活。 《流浪地球》是一种垃圾科幻,甚至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作品。之所以这么轰动,一个原因是中国本来就没有真正的科幻,一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缺少能拿得出手的国产硬核科幻作品。 我看到中国第一个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说激光多么的厉害,其实,那时候激光已经诞生了,这个已经不算是科幻了,科幻最大的亮点是预言未来。 《流浪地球》很火的另一个原因是迎合了主流的机械僵化唯物主义思想。 《流浪地球》中的太空电梯,还有用类似于火箭之类的发动机,把地球推走,这种想法源于日常经验,不但没有什么智慧含量在里面,严格的说,都不算是科幻。 衡量科幻作品的含金量,关键是出人意料【另一个词叫:脑洞大开】和智慧因素。 果克星人的宇宙飞船就是光速飞碟,是利用变化电磁场产生反引力场,对飞碟照射,使飞碟质量变成零,飞碟质量变成零,自动的就以光速运动起来,这个飞行原理充满了高级智慧在里面。 《流浪地球》爆火的最关键是以下一段煽情情节: “此时地球已经逃离了太阳系,摆脱了太阳的引力,地球开始加速驶向半人马星座。 在人类逃离太阳系后,观察到太阳并没有像之前科学家预测的那样氦闪大爆发,太阳依然稳定的进行着核聚变,这极大的刺激了当时饱受折磨的人们。 流浪地球上很多人开始愤怒的反抗地球联合政府,并要求地球掉头重新回归太阳系。 他们最后成功的占领了地球推进器,并推翻了地球联合政府,将那些预言太阳将会发生氦闪的科学家和地球执行官们处以死刑。 在所有人看着这些被处死的科学家和地球执行官,并高唱《我的太阳》时,太阳氦闪突然爆发,很快太阳就吞并了金星、水星和火星之后便坍塌成为一颗红巨星。” 大家见惯了底层小人物、个人英雄人物的悲壮故事。这个少有的描述主流精英的悲壮情节,让主流精英们泪流满面,极为感动,这个是他们热捧《流浪地球》的主要原因。 一个作品有主流的捧场,对比遭到主流的封杀,结果是天壤之别。 科幻诞生的土壤是思想自由,科幻的灵魂就是敢想。但是,现在很多人思想被条条框框束缚太久、太多,就是不敢想。 还有,现在很多社会底层的人生活压力巨大,日常社会六个字——吃饭、干活、睡觉,这些人不但不能创造科幻作品,也对科幻作品不感兴趣。由于这种人太多、太多,也造成了科幻作品没有市场。 科学就是较真,但是科幻不是较真,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并不重要,重要是敢想。敢于想象无论看起来是多么荒唐不可能的事情。 我在1985年访问的那个果克星球,他们的科技,我们地球人无论怎么敢想,都不会想到。 这个就是时间的魅力,他们领先我们几千年,我们无法想象他们的科技水平和生活场景,就像明朝人无法想象我们现在的科技和生活场景。我们现在人无法想象5千年以后地球上人们的生活场景。 果克星球上产品的特点是,高度虚拟化,中心化,形成的原因居然是他们长期沿两条线发展形成的,一个是追求产品性能,这个我们很容易理解,一个是节约成本,这个我们似乎不能理解。 他们的交通工具是全球运动网,人出门只要把自己的运动请求发给天空中人工场扫描装置,人就可以一秒钟出现在全球任何你想要去的地方。 全球运动网是一种虚拟运动网络,不但快,而且,你出门不需要带任何交通工具,我想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有这个方便。 他们的电脑或者叫手机,是零质量的纯虚拟产品,就是随时随地在身边出现的三维立体虚拟图像和声音。他们出门都不用带手机,不担心电脑、手机的丢失。 他们的人的身体都可以用没有质量的光线来代替,光线虚拟人的身体是光线组成的,可以长生不老,又不存在身体上的疾病,人没有肉体上的痛苦。单节省的医疗费,就不得了。 很多人看了我写的《果克星球奇遇记》后,对我说, “你这个书没有教育意义啊,也不能够给大家提供正能量,传播的是一种负能量啊?我们地球人如果都像果克星人那样不劳动,生活就是玩,还得了?” 现在很多人对一个作品的评价,有没有价值唯一的一个标准是——能不能教育大众?有没有教育意义? 至于脑洞,新奇,鬼魅,拓宽人的思维和视野,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没有人提起。 现在很多人缺乏基本的科学思维,遇到问题,不喜欢从科学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这一次新冠,很多人发信息给我,有的人发巨量的信息给我,看来是认真的,叫我念佛,说念多少遍【具体的数目我忘记了】就可以躲过。 有人叫我吸烟喝酒,说吸烟喝酒就可以躲过,有的人主张放炮仗,更多的人在传土方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搞点平常的植物熬水喝喝,就可以躲过灾难?没有这么简单便宜的事情吧?
作者简介: 张祥前,安徽庐江县一个农民,初中水平,在1985年夏天去一个高度发达的外星球旅行了一个月时间,不但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还了解了他们许多超前的科学技术,以及与宇宙核心秘密有关的方程。 代表作:《果克星球奇遇》(新版)、《统一场论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