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吃上,日料算不上高档了

2022-12-07 11:09 作者:新商界高级管理  | 我要投稿

现在出门逛街,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街边的餐饮店变少了,而且就餐时也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店内用餐的人变少了。

这一现象和近几年的疫情脱不了干系,因为大家减少了出门就餐的次数,所以这些餐饮店的生意也就大不前。这些餐饮店不仅有夫妻小门店,也有大型的连锁店;不仅有国内的餐饮品牌,也有国外的餐饮品牌。



消费者在这几年变得更加现实,在收入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也变得更加节约,追求性价比。一些价贵量少的餐饮店也就因此频繁关店,像贤合庄这样有明星效应的餐饮品牌都一蹶不振,就更别说那些没有品牌效应的外来品牌了。

除了西餐披萨等种类外,日料品牌在国内餐饮市场的日子也不好过,吉野家、味千拉面等日式快餐在近几年也不断关店,而且营业额也很不理想。

前段时间火了一阵子的烧鸟也没能将日料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不过消费者也对日料有很多疑问:为什么日料都这么贵呢?简单的日料和国内的餐品有什么差异呢?为何吃日料是一种高逼格的行为呢?



1. 日料摇身一变成“高级货”


在日本,拉面和牛丼饭是最常见的平民食物。一到饭点,众多打工人就会选择去饭店吃上一份牛丼饭或者拉面,三两下就能解决一餐,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消费也不高,这两种食物也成了他们大多数人的选择。

不过在国内早已大名鼎鼎的味千拉面和吉野家,没有进军国内市场之前在日本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门店,店铺内顶多只有20多个座位。不做外卖,也不让打包,来就餐的客人很多都直接站着吃饭。



而这些品牌在进入国内市场后,与在日本的营销思路截然相反,无不选择了走高端路线,漂洋过海后,简陋小店摇身一变成了有品位的小食堂。

吉野家在1992年将第一国内餐厅开在了北京繁华的王府井,当时一碗牛肉面的售价标的是6.5元,这个价格现在看不高,但是在当时这可是三斤猪肉的价格。1997年,味千拉面也进军中国市场,在上海的淮海中路开设了第一家门店,而30元一份的“大骨熬面”成了门店的招牌。



这些日料快餐进入中国后,也像披萨一样成了大家追捧的食物,当时人们逛完街都会选择去吉野家吃份牛丼饭或者去味千拉面喝碗面。

高客单价标志着这些日料品牌成了高消费的场所,因此也就成了高级货。

而且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日本文化也如日中天,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故事》火遍全国,这也为日料的发展带去了活力。日料成了年轻人喜爱和追捧的食物,俨然一副“网红”的面貌。



2. 这几年的日料店不好过


之前每当到了饭点,各大办公楼附近的味千拉面和吉野家都会人满为患,经常出现排队的状况。不过在近几年,就连商场中的日料店都没有几桌客人,更别说工作日了。

在今年味千拉面的财报上似乎能看到端倪,据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味千(中国)快速休闲餐厅业务的同店销售增长率为-11.1%;而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里,味千的企业营收额仅为6.77亿元,净亏损1.07亿元。

而且在投资市场,味千的往日风光也不早已不在。自从2011年味千夺得每股12.85港元的高位股价后,便开始跌下神坛,如今的股价连1港元都没有,彻底沦为了交易市场里无人问津的“烂股”。



祸不单行,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吉野家。在今年8月,吉野家宣布将其旗下品牌“花丸乌冬面”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而专营牛丼饭的吉野家在今年上半年也关闭了约30家。另一家日式快餐品牌——丸龟制面,近期也在中国内地进行全面闭店,目前仅剩4家门店继续苦苦支撑。

早在去年2月,吉野家就关闭了全球150家门店,味千拉面今年上半年也关闭了国内的68家门店。

日料店不受欢迎,在表面上看,其原因是因为门店的迅速扩张导致的同质化太严重,进而让消费者失去了兴趣;但是在根源上看,日料店不再受欢迎还是因为产品本身的问题。拉面和牛丼饭跟我国的饮食习惯相似,而且国内也有众多口味更好的拉面和牛肉饭,单一的日式口味让消费者不再买单。



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内消费者不再追捧日料其实也跟文化自信有关,大家不再将日料看做高级的食物,反而更喜欢国内众多口味的美食,因此日料也就像“网红”一样,火了几年就在中国市场暗淡了。


3. 从日料店看餐饮业


日料店的落寞有众多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大多数餐饮业都存在的问题。

餐饮业需要服务人员,而人力成本的上涨,让本来利润就不大的餐饮业更受局限。而且日料和我国的四大菜系一样,如果做出美味的食物,不仅仅是像吉野家用预制菜包那样简单,更需要有烹饪经验的厨师。


而国内的日料店良莠不齐,就连国内优秀日料餐厅林立的上海,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有食客曾公开抱怨,“很多贵价日料店,料理技术配不上价格,还不如飞去日本吃。”

其实国内的餐饮业也一样,很多私房菜为什么能那么火,就是以为他们有自己独家的厨师,烹饪的菜品也是高质量的,能让食客感受到物有所值。如果一家店没有好的厨师,那么即使服务和卫生再好,也不会有回头客。

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食品健康问题,大家都知道日料有很多海鲜是直接生吃的,而生吃就对食材的要求特别高,不仅要保证新鲜,还要保证干净。



由于涉及的生鲜食材众多,日料食材一方面保鲜要求高,对冷链渠道依赖大;另一方面,也要求从业者对食材种类有正确的识别和界定。然而,目前日料食材供应市场却不容乐观。

食材是食品卫生安全最主要的因素,餐饮业要对食材严格把控,不能为了节省原料费用而使用过期或者不干净的食材。

在经营扩展方面,餐饮业不应像日料品牌那样,为了疯狂捞金而急速开店,最后导致同质化严重,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降低了品牌形象。要做到科学调研后,合理地开店扩张。



结语


日料的发展其实并不是全无空间,在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打出差异化的特点是日料品牌急需做到的。日料的食材上不好突破,但是从服务、风格和价格或者品牌形象上,都可以有所突破。

不过小编还是觉得,日料虽然有系统、有文化,但是受众有限。


在吃上,日料算不上高档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