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发明坦克的英国为什么没有打造出“钢铁洪流”?

2023-07-04 19:03 作者:燕赵节度使  | 我要投稿

1917年11月20日早晨,法国北部康布雷镇附近,英军千门大炮轰击德军阵地,随后378 辆Mark IV坦克排成密集的阵型冲锋,德军为了防止英法军队进攻的堑壕、铁丝网、机枪在这些钢铁巨兽面前丝毫不起作用。坦克如履平地一般踏过铁丝网、堑壕和机枪火力网,许多德军士兵吓得精神崩溃,纷纷放弃阵地逃走。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英国军队大获全胜,以不到4千人伤亡的代价,越过了德军用铁丝网、堑壕和机枪组成的防线,占领了德军阵地,消灭了大量的德军,俘虏了7500人。

胜利的消息传来,英国举国欢腾,伦敦所有的教堂响起了庆祝的钟声。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仅有的一次。


在康布雷战场硝烟余烬中,一个叫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的英国军官更是激动不已。这次英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与他的建议是分不开的。

正是他强烈建议将坦克集中使用,对正面的敌人阵地进行冲锋,一举突破德军的防线,才获得了今天的胜利。


1918年8月8日的亚眠战役,集中使用的坦克冲锋再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大败德军。但由于没有摩托化部队和步兵的配合,难以扩大战果,这都促使富勒对坦克战进一步思索。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一战结束后,法国元帅福煦看到《凡尔赛和约》内容不由得失声惊呼:“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20年后,希特勒的德国大军横扫欧陆,把英法军队打的狼狈逃窜。德军坦克的“钢铁洪流”更是以闪电般的速度突入法国,经英法军队包围。如果不是“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出动所有的船只将这些被包围的军队撤走,他们迟早会被德军坦克碾成粉末。


为什么发明了坦克,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运用坦克获得了多次胜利的英国人没有组建“钢铁洪流”,反而被德国人的坦克大军打的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们或许可以从富勒的经历中看到一些原因。

一战结束了,富勒返回英国,继续从事坦克战的研究。他放弃晋升少将的机会,依然以上校军衔主动担任总参谋部主管坦克的参谋。

当时担任英国本土部队总司令是道格拉斯·黑格元帅。他长期担任骑兵军官,对骑兵极为偏爱,思维顽固,完全看不到一战时期机枪和新式火炮给战争带来的巨大变化,更不要说坦克了。

他认为既然一战英法军队取得了胜利,那么就依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打下去就行了,不要搞什么新式武器新兴战法,纯属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一战后,英国军队重新编制,黑格极力排斥装甲部队的建设,维护骑兵地位。


这让我想起了苏联的布琼尼元帅。此人也是骑兵出身,对骑兵极为偏爱,排斥一切新式武器如坦克飞机等。幸好此人不是苏军主要负责人,所以苏军建设并未受到他的“大骑兵思想”的影响,而是大力发展坦克、飞机等新式武器。只可惜大清洗杀害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等几位具有前瞻性目光的优秀将领,导致苏联在开战初期损失惨重。这是后话。


继续说富勒的遭遇。

由于黑格等守旧掌权派军人的反对,导致富勒想要大力发展坦克的理想落空。这些守旧军人反对富勒将坦克作为主要作战突击力量使用,而把坦克降为步兵的附属品,只承担警戒、侦察和掩护。这与富勒的战略思想大相径庭,是他无法容忍的。

富勒与黑格的“骑兵内阁”发生了多次冲突,最后不得不辞职走人。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除了黑格偏向骑兵之外,还跟英国的传统有关。

一战之后,英国国力衰退,但英国还想继续支撑“日不落帝国”的架子,最重要倚靠力量是海军,维持一支能在全世界范围作战的强大海军对于英国掌控殖民地,对“日不落帝国”的存在非常重要。几百年来英国都是海军立国,靠坚船利炮建成“日不落帝国”。


所以英国把大量的军费都投入到了海军建设上。如此一来,给陆军的军费就少了。再加上陆军中步兵、骑兵等兵种分走了一部分陆军军费,能分到坦克装甲部队上的军费更少。这点钱能建造的坦克寥寥无几,更别说打造一直庞大的“钢铁洪流”了。

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海地域狭小,而坦克战动辄几十上百公里的战术突击演习,在英国本土根本施展不开,无从训练。


此外还有英国一直有轻视或者说敌视陆军的思想,比如英国的海军和空军都被授予了“皇家”称号,被称为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但陆军却没有这个荣誉。因为历史上克伦威尔的议会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绞死了国王。

当时的议会军是陆军,所以后来英国王室对英国陆军非常敌视。


一战时期,一个叫杜黑的意大利军官敏锐发现了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于是提出了“制空权”,认为大力发展轰战机,对敌人的军队、战略目标和大后方进行大规模轰炸,就可以摧毁敌人的战争机器,瓦解敌人的斗志,消灭敌人的战争潜力,在敌国人民中制造恐慌情绪,迫使敌人投降。

受到杜黑“制空权”思想的影响,英国也开始大规模发展空军,这样一来,富勒的坦克就更不受待见了。


这种战略思想后世证明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当时轰战机的轰炸技术还很不成熟,轰炸的效果有限,而且前提还必须是在掌握了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战略轰炸。

二战时期,德国战斗机和轰战机蜂拥而至,在英伦上空与英国空军激战,夺取了英国上空的制空权,对英国许多地方包括伦敦进行了肆无忌惮毁灭性的轰炸。

英国空权派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结果从理论到实践都破产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富勒也非常重视轰战机。他认为坦克和轰战机应该配合进攻,轰炸机应该在超出大炮射程之外的地方进行轰炸,掩护坦克和为坦克开路。


1926年2月,富勒出任总参谋长米尔恩上将的军事助理。本以为在这个职位上可以大展拳脚,但由于他受到了国防部、总参谋部等保守势力的攻击,被迫离任。

1926年11月,他任新编机械化实验部队司令。就在他准备再次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因为对坦克的看法与上级不同而发生冲突图,又提出辞职。1933年,富勒退役。

由于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屡屡碰壁,富勒奋笔疾书寄托孤愤,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装甲战》。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装甲战》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研究机械化部队作战的书。书中富勒发表了自己对机械化战争的看法,装甲部队的应该如何训练和作战。但这本书当时在英国没什么人注意,倒是德国人如获至宝,翻译成德文,装甲部队的军官人手一本奉为圭臬。

1936年,当古德里安邀请富勒参观他的坦克部队演习的时候,富勒感慨万千。


1939年4月,希特勒50大寿,进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邀请富勒出席。

在观礼台上,德军的坦克部队排成整齐的队形,轰隆隆的从富勒面前驶过。

希特勒对富勒说:“这是您的孩子,您高兴吗?”

富勒说:“它们长得太大了,我有点认不出了。”

我们无法揣测此刻富勒的心情,或者看到自己建造钢铁洪流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而欣喜,或者是因为敌国建造了如此强大的坦克大军而对自己祖国构成了威胁的担忧,我们不得而知。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坦克发动的闪电战无一不知验证了富勒战略思想的正确性,但当时他的心情应该是非常沉痛的。


富勒的好朋友利德尔·哈特,对富勒的观点十分赞同,遭遇也相同。

与富勒的观点类似,利德尔·哈特认为坦克是未来战争中的主要武器,加以步兵配合,这才是未来陆军的建设方向。

1937年,利德尔·哈特任陆军大臣贝利沙的军事顾问。就任之初,他干劲十足,致力于军事改革,倡议“机械化制胜论”,希望能让英国陆军实现机械化,主张发展坦克作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武器。

毫无疑问,他的观点遭到了守旧的英军将领的反对,被迫辞职。从此利德尔·哈特跟富勒一样只能著书立说,从事军事理论、军事历史的研究和著述,对英国陆军的改革无能为力。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如果英国陆军能够采纳富勒和哈特的意见,认清军事发展的大趋势,建设以坦克为主的机械化陆军,打造一支强大的钢铁洪流。那么在欧陆与德军作战的时候,英军或许就不会被轻易击败,不会被德军赶下海,狼狈而逃,更不会被德军肆意轰炸英国本土。

任何一支军队,如果轻视新式武器及其带来的战术改变,抱残守缺妄图路径依赖用旧的战法去打赢新的战争,无异于刻舟求剑,必将在新的战场上被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付出惨重的代价。



发明坦克的英国为什么没有打造出“钢铁洪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