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双重的旅途——斯大林格勒系列翻译感想 (并展望与up主的总结)

2023-02-06 21:54 作者:nightmirr  | 我要投稿

这篇文章会很长,虽然写下这行字的时候后面是一片空白,但我知道会很长,所以感谢大家点进来,且完全不介意大家有耐心或完全没耐心地看完它。

当我在高三第一次看到TIK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系列的头几集的时候,我从未想象过自己有一天将作为译者承担起这个系列继续翻译和分享的大旗。而当译者本人在写到这句话的时候,背后已经有多达69个TIK创作的翻译视频,总时长或许有40多个小时(我已经不愿意再系统计算一次了),涵盖两个长系列和数个短系列。

存放斯大林格勒相关视频的文件夹。包括38期视频的原视频文件、英文字幕文稿、字幕文件和头图(压制完的视频出于节省空间的目的已经被全部删除)

这一庞大的视频库的背后,是我简单而机械的工作,不变的是键盘的敲击,变化的是不断更新的内容。在这篇翻译感想中,我将为大家分享几个主题的内容(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但是我还是会写的,哈哈哈哈):两年半的翻译经历、翻译背后的失与得、我对TIK本人的评价和我作为未来的视频创作者的思考。里面会有很多我繁琐的回忆,请见谅。

首先谈谈我两年半的翻译经历吧(思索)

肯定首先不得不谈谈我翻译的契机嘛。我本人对英语的学习并不能称得上多“刻苦”,可谓是一直处于闲适的程度。曾经我也是英语学习班的一员,但可惜我无论在之前还是之后都算不上多好的学生——在解释语法上的贫瘠几乎是由表而内的糟糕。我最大的优势或许就是真的一直在听,从小学一年级英语课本的磁带,到剑桥、新概念的光盘或者磁带,一台磁带/光盘两用机或许就涵盖了我英语学习的大部分——至于剩下的那一部分就是英文电影、影视剧和兴趣买来,仅贪图里面的光盘的疯狂英语杂志。如果有人问问我英语是怎么学的,我的回答也很简单——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十余年的听,也只有听。没有笔记、没有长时间的机械背诵、几乎没有强制的语法练习和写作。于是我实际上早早的就放弃听英语课了,这门课对我唯一的乐子似乎就是享受着听本身,和想读什么读什么的快乐。当然这似乎也是我唯一的长处了,因为这样我就能在有英文字幕的情况下观看大部分普通英文视频了。

在高三的时候,我在一个QQ群里看到了分享的,由@初春飞曹长 翻译的斯大林格勒第一集。

点击蓝色文字重温该视频 初春飞曹长的第一期斯大林格勒翻译

这便是一切的开始。我积极追踪这个系列,直到第七集,即北方行动(第六集团军针对顿河大弯曲北部的苏军的进攻战)为止。当时的我还不太能适应长视频,有的时候在TIK的声音里昏昏欲睡。但是我却实实在在对翻译的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经过两年搏斗,订阅者破千不久,我还躺在多次转型后抄资料写坦克的垃圾红利上(这件事算是相当黑的黑点了),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不过是试图改变的尝试之一,我不会想到有今天。

梦开始的地方

2020年8月27日,我在b站动态发起了一个投票,内容为“近期翻译TIK的十字军行动的视频,大家想看吗?”,25人投票,23人同意。这便开启了这段漫长的翻译旅途。几天以后,第一期视频见面(日期已经不可考)。

早先做翻译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完全把更新精力放在上面,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几乎完全没观众——在至少一两个月的时间段内,十字军行动系列的所有视频基本都维持着两位数的观看量。当然这和我早期做元首的高中生活的时候也相差无几。当时的我还在更新专栏,用我浅薄的意见提出对二战东线的种种观点。

一切持续到2021年的5月份,此时的我还是仅仅只更新了几期(这和我当时低下的工作效率脱离不了干系,相比于现在的突飞猛进,当时的我仅仅能保证每个小时完成2-3分钟的长度。前期所有视频的翻译工作时间都远超10个小时,部分甚至可以达到30小时。可谓效率低下之最低下),但5月份是个转折点。我和我交往十余年的老朋友裂席;b站发布了新的创作公约,严格规定翻译要投转载(当初的我一直投自制,因为完全视翻译为自己的成果);我在搬运视频上遭遇到极大阻碍(最早的7期视频是我利用短暂试用的免费加速器一次性搬运来的)。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刚刚遇到了很多人,比如最早翻译了TIK多个战役系列(战斧行动、罗盘行动和市场花园行动)的子弹1号和对TIK发布的魏玛财政以及一战感兴趣的Girondin。他们二位在帮助我搬运视频和英文字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开启了继续翻译的道路。同时我将之前的视频全部撤回,修改错误后改为转载重投。应该说万幸我还没有达到开通创作激励的条件,这使得我不必为此担心了。

从此我也完全走上了自愿无偿翻译的道路。到2021年7月底,彼时十字军行动完结,原有视频也迅速翻译完成。大约在5月份,发现斯大林格勒系列的翻译已经停更许久,于是向曹长私信,表示想要接手这项工作。虽然没有得到回复,但是我姑且大胆地当成默认了,于是开启了斯大林格勒系列。

早在十字军行动的中后期,我的翻译工作效率就开始提高。对Aegisub几个功能的熟悉和本身略高于一般水平的打字速度开始推高翻译的效率,每小时能完成的总时长也从3分钟不到变成6-8分钟上下。但是这个适应似乎仅仅只是为了应对斯大林格勒系列的开始而已——每一集都超过40分钟的篇幅使得我必须更加锤炼耐性。早在大二开学之前,翻译的速度就已经能按照周更的节奏开始运转,而到了军训前夕,我更是已经能在一天内翻译一期多。效率已经达到了完全能应对这一庞大工作的地步。到最后,在大二军训期间成功更新一期视频,并以周更为频率稳定持续更新,偶尔还会加班加点地干点其他TIK的视频。这使得2021年成为了我最为勤奋的一年,并在当年年底成功追上了从一开始落后将近2-3年的TIK的更新。

当一个人的工作欲望被完全发掘出来的时候,他真敢顶着压力干活,即使在军训期间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也敢做翻译(顺带一提,里面9月1日发布的视频,实际上在8月25日完成,怕军训期间更新不继才定时发布)佩服那个时候的我自己

2021年末,我开始在专业学习上有了点小追求,开始醉心于对江桥抗战的研究(后来变成对1931年东北抗战的研究),这一持续性地比翻译TIK更加废寝忘食的研究,以及TIK本身更新内容的有限,使得我在2022年的更新频率大幅度下滑,且这一态势持续到今天。

写完之后发现上面写的很机械,但是不打算删掉。我这份单调的工作本就没有多少趣味,即使在直播翻译的时候大部分也是孤独的。大概为大家介绍一下两年半以来我是怎么过的,就已经可以了。日下,对于TIK出产的有英文字幕稿的视频,我能以每小时9-12分钟的效率工作,而无字幕的则取决于我到底累不累,一般会分到几天内逐渐解决。

至于现在我落笔的时候,为什么我在过去一个月没有翻译纳什的著作,也没有翻译视频,理由如下:我将所有的时间放在了和朋友打游戏联机、继续翻阅文献进行拓展研究、翻译当下俄罗斯国防部的报告并追踪战局,以及完成我在学校媒体组织工作的任务上,没有多余的时间。相信大家听到这些消息不会意外地发现,这么几件事情就能轻松挤满我的生活了。这倒也符合我的初衷,就是让自己始终有的忙,且忙不过来,不闲下来。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虽然我现在已经有点后悔,并想要去掉一些工作了。

编了一小卷试水(内容略),虽然是自己收留用的,但是很满意

关于翻译背后的得失

这可能是本篇中最让观众反感的部分。毕竟这一部分可以明确地说触及着我自己的担忧。翻译工作为我带来了相当大的好处。无论翻译是TIK还是其他人的视频,我在听译和笔译上的进步都是相当显著的。与此同时,我也总是刻意地一心二用(倒不如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休息,也就是一边做翻译一边看点什么,比如番剧、电视剧、电影甚至读书(读书这件事比较少))。而且我也充分体会到了累垮了是什么感觉。这辈子的第一次完全劳累到快要昏倒的时候就发生在翻译期间(不过是在志愿帮朋友翻译图册的时候发生的)。

而失去,就是一个非常功利的问题了。我不得不承认当up主除了非常愿意志愿分享知识以外,还有想要赚一点外快的目的。而我目前在b站的收入,实际上远远低于我为此的投入(翻译视频按照公约投转载,无收益),目前的加速器和下载器,以及我本人因此用坏的设备等等,我想应当已经花费了近千元,至于收入嘛......非常不客气的说,做视频所获得的打赏不超过三位数、即使算上我在专栏、直播上的支持也完全无法与之相抵。我完全是在靠着我在学校媒体的工作等(付出的时间精力远低于此)的收入来贴补这一成本,以及我的胃(这也是事实)。

我不止一次地想过,要不要把我的视频偷偷摸摸地投成自制?被朋友称为“道德洁癖”的我果不其然地自己说服了自己,没有这么做。我又想过要不要做点小自制视频,不过已经制作的肯定收效甚微(毕竟没有什么时间成本),收入也是微乎其微。

感谢我家里人直播的时候跑来刷礼物,心意领了,不过这是要给叔叔分账的啊,心疼(捂脸)

毫不隐瞒地说,我迫切地想要让我的翻译工作能够哪怕发挥回本的变现,40小时的翻译视频总量或许不算多,但是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两年半内大量课余时间的投入和资金的消耗,而现在在有了研究工作之后,我更加希望这种变现能够让我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收入为自己挣来购买研究资料的钱。

当然,想象很美好,现实并不会带来任何收益,我仍然在继续基于观众的期望和支持工作,以大家的鼓励为动力继续做下去。关于收入的这一抱怨我也就写到这里了。

我对TIK本人的评价

作为一个译者,我非常认可他做的高投入高成本的工作。我毫不意外地看到视频的评论下充斥着各种声音。有人批评他是西方的蔑视思维,贬低苏联红军的英勇功绩,有人说他是为苏联说好话的两面人,刻意转移矛盾,想要为苏联辩护,还有人干脆说他做的视频错误众多,简直是垃圾。总之这些调调我算是屡见不鲜了。

大家会觉得,我作为译者,没有必要为批评翻译原作者的事情难受。但我作为译者,却好似这个系列的半个作者一般,对这个系列有着充沛的感情,并愿意维护它的利益。我本人还是非常认可他的许多观点的,这随着我对东北抗战研究的发展表现的更加明显了。历史事件的研究不仅仅是复杂,而且往往存在着令人纠结的真相。比如英雄被过度吹捧,一些事迹被抹煞(这在TIK的巴甫洛夫大楼,或者在我这边看到的很多英勇却不见记载的抗日义勇军官兵事迹上显现得不能不更加真实)。

巴甫洛夫大楼视频下的争议引来了许多讨论,还让这期视频在当时远超其他各期,但老实说,当时我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

历史研究总会揭露些和既往不同的事实,但它建立在对史料的使用和研究上。而在这一点上看,很多历史博主,包括b站的,鲜少有人能做到他这样如此广泛的吸收整理和阅读,当然与此同时也因为各自都有擅长的地方,能够批评TIK在某一个细节方面上的问题。这便是整体和局部的取舍了。在我还在研究江桥抗战的事迹的时候,经历几个月的细致研究,我对这场两星期的战役的点点滴滴堪称如数家珍,而与此同时也对抗日战争史类的通史记载表示严重不满,因为他们都在细节上有着糟糕的表现。而在这个时候,我也终于充分理解了TIK的研究下的取舍。他能够找到自己能够看到的那一部分问题,但作为一场战役通史的研究者,兼顾广度和细节意味着总会出现纰漏,所以我本人对他表示的只有同情,而非不满。

事实上,直到他暂停更新斯大林格勒,我才知道有人巴不得这个系列停更(头痛),又是一记本来与我无关却深深感到挫败的重击。

因此,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样一场持续数个月的战役讲述上来说,他在众多方面已经取得良好的兼顾,做到目前我所表示的只有深切满意和敬意。而他面临的更为深刻的缘由则埋藏在他的幕后谈视频中。一个月仅有两个星期能用于斯大林格勒的制作,同时要耗费一半的时间制作动画,剩下的时间,仅有不到一个星期用于一期视频涉及的文稿和细节的整理。可以说,这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太少了。一篇几千词的文稿哪怕单单酝酿出来都要很久,而他还要自行研究和整理(尽管有一定的旧草稿的基础但还是太难了),难度可想而知。TIK本人确实不是在单纯抄书,他也是研究者,但是他的研究时间因为大量不属于研究的工作的挤占显得如此之少,以至于这成为了他的桎梏。与他的阻力相比,我数百个小时的辛苦工作也不过是洒洒水而已。

这里希望TIK真的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节奏,做好自己享受的研究。

未来的视频创作

观众喜欢在我的所有作品下留言,表达他们对我继续推出的作品的期望,各种方面的都有,这和我频繁挖坑的恶习是不能分割的。但是我得对所有观众表示遗憾,因为我不会再把翻译作为我的课余工作的最主要部分。

我从去年开始就在筹备东北抗战的系列,而且连续3次达到了即将推出视频的临门一脚的地步,但是每一次都被我自己逼回去了。原因也一次比一次严重。第一次仅仅是发现需要一张好地图,于是完成了地图的基本绘制;第二次我意识到自己做视频的技术力太差,决定废稿打磨;而第三次终于让我过于不安分的心安定下来了。原因是我对我自己学术结果本身不满意。在这一点上,我可以自诩为比TIK更加敬业的态度。愿意发掘大量的原始材料研究(像岚光一样),但在具体事件的琢磨上更加的有偏执的意味,希望能够将1931年这短短的,不到四个月的抗战历程厘清,宏观变化,微观斗争都不愿意抛弃,这是历来史料所欠缺的,事实上也是我本人在学校学术上的长期目标。

只有片头,但暂缓更新不代表我暂停研究和放弃计划,正相反就是在全力做研究

所以我决定,完全暂缓过于仓促的东北抗战系列,并决定在整理好可以让我满意的学术内容之前,不做任何发布这一系列的准备。

所以现在这个系列只有片头的试投稿,跟元首的高中生活第二季一样,是看起来有点遥不可及的存在,但没有动刀的原因出奇的一致——我不满意我的成果,并且还要继续深入地打基础。而翻译TIK的视频和他的幕后谈,为我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我乐于向他学习,希望在我将资料打磨好之后,能够做的比他更好。

当然我也在考虑要不要先发专栏,不过这和我的学术利益严格挂钩,就不予多公开了,对这件事感兴趣,想要没事听听我拉拉发现的家常,可以进群,我总会憋不住在里面爆出来一大串各种结论(总不能憋死吧(摊手)),我也欢迎就1931年抗战的话题的讨论。

作为对开头那段话的回应,在写到结尾的我回看整篇感想,其实已经有点歪掉了。但是这也正常,TIK的视频对于我是宝贵的学习经验,我磨炼了很多知识技能,但翻译的同时不仅仅是为了说两句短话,还是为了说说以后的想法,好比开大会一样,不管去年的结果多么辉煌,总该朝着新一年的更加辉煌去看,躺在功劳簿上,对我也不是个好主意。

感谢大家的阅读。

对所有支持过我翻译系列的观众朋友和up主致谢,包括并不限于(排名没有特殊含义,仅记忆顺序):某不知名的乐安居士、Girondin、凡尔登猎手、河豚鱼(林登万战争影像馆)、子弹1号、Achtungpanzer、Chenille913、Roy Lee、盖昭襄王、海之魅影、百合狐、冷冷冷冷冷冷冷笑话、不思议国的岚光、namesake、芬里尔战史研究Das、桐人·亚丝娜(忧伤)、娃蛤蛤、萤火虫之眼(眼妹)、八级大地震(震哥)、卡死了、M4A1/M4A1、女神是天依、nasa、弗利萨大王、装甲掷弹兵......以及从最开始一路支持来的很多朋友,包括但不限于(排名没有特殊含义,仅记忆顺序)老湿巾SAMA、阿道夫b、沙雕网友七凉、Young Secret、喵梦、烟火漫天(终末之徒)、不咲的显卡熊、咲熠、尤里·加加林DPF、利维坦墨鱼......碍于我目前的记忆力和篇幅,暂且先列出这些。

特别感谢并纪念:小了东。

另外感谢T72载人航天器、克林雄狮装甲舒尔茨等朋友的悉心关照和互相学习。

如果有其他的问题欢迎留在评论区,我会再写一篇文章,作为Q&A的形式解答。

nightmirr

2023/2/6 21:07

nightmirr的个人空间

为对翻译作品有兴趣的观众的指路

为对我过去作品和童年感兴趣的观众的指路


双重的旅途——斯大林格勒系列翻译感想 (并展望与up主的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