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一代妖僧:靖难之役首功之臣,一生充满传奇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话题是在明朝历史上有着“黑衣宰相”之称的姚广孝,很多人说没有他的鼓动,朱棣也许就不会造反,那么姚广孝在靖难之役当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在南京为马皇后吊丧与朱棣结缘
在公元1348年,年仅14岁的姚广孝便已经剃度出了家,他当时的法名叫做道衍。到了洪武8年也就是公元1375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下了一道诏令,征召精通儒道的僧人到礼部去应试官职,姚广孝的家族世代行医,而中医原本就与儒家思想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他从小就有着很好的家学渊源。于是姚广孝便以通儒僧人的身份去到了京城,不过姚广孝最终没有被任命为官员而只是获赠了一件僧衣,即便如此他仍然可以以通儒僧人的身份继续留在明朝当时的都城,南京。

就这样姚广孝在南京一待就待了五年,在这5年的时间里他始终过着默默无闻无人问津的日子。直到洪武13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的时候,他才在当时京城之内的天界寺谋得了一个僧职,也就是说从这一年开始,姚广孝就是一个稍微有点儿身份的人了。

此后姚广孝在天界寺一待又是两年,而恰好就在第二年明朝国内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大脚马皇后去世了,皇后去世便要举办国丧,为了能够让所有的儿子都尽孝道,朱元璋挑选了多位高僧陪伴在各位王爷的身边一起为马皇后诵经祈福。在当时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之下姚广孝成为了跟随在燕王朱棣身边的高僧,而且在整个国葬期间,除了为马皇后诵经祈福之外,姚广孝和朱棣算是相谈甚欢、相见恨晚,这便是姚广孝和朱棣之间缘分的开始。
太祖驾崩,建文帝削藩,姚广孝劝朱棣起兵
国丧结束之后姚广孝主动要求跟随朱棣前往当时的燕王封地北平府,针对姚广孝的这一请求朱棣自然是欣然答应,于是从这之后姚广孝便离开了他已经生活了7年的南京。到了北平之后姚广孝去了庆寿寺担任了主持一职,除了管理寺庙之外他还经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在府中密谈,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姚广孝就已经成为了朱棣最为倚重的智囊。此后姚广孝和朱棣之间便一直这么亦君亦臣,亦师亦友的密切交往着。

又到了洪武31年,也就是公元1398年,一手开创了大明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驾崩了。众所周知,朱元璋早在生前的时候就明确指定了长孙朱允炆来继承皇位,然而,朱允炆继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在推行削藩政策之后,一大批朱姓王,包括周王朱橚、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等人相继都被朱允炆定了不同的罪名,同时废除了他们的藩国。

而就在此时,姚广孝又一次来到了燕王府中和朱棣密谈,他极力劝说朱棣最好能够起兵反抗。然而朱棣却很担心的说到:眼下的形式所有的百姓全都支持朝廷,我却起兵反抗朝廷,这样做可以吗?听到这话姚广孝非常干脆的说道:臣只知道天道,并不关心什么民心!姚广孝这样的一种态度对朱棣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在与朱棣密谈之后姚广孝还将精通相术的金忠以及精通占卜之术的袁珙全都推荐给了朱棣,通过和这两位奇异之人的一番交谈朱棣终于定下了决心,要起兵反抗建文帝。

朱棣率军南下,姚广孝留守后方
在此之后朱棣便开始拉拢地方上的军官,暗中招募武士来积蓄自己的力量,朱棣在不断的招兵买马,而姚广孝则辅助朱棣在王府之中训练兵马。当时朱棣在王府当中豢养兵马、制造兵器,姚广孝为了掩人耳目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举动,他先是建造了许多由厚墙围绕起来的地穴,这些地穴便是专门用来打造兵器的地方,而后又买来了许多的鸭和鹅,为的便是让这些家禽的叫声来掩盖府中练兵以及打造兵器时所发出来的种种响声。从这些方面的就能够看出姚广孝心思的细腻,他硬生生的把一个王府给改造成了一个秘密的军事基地。

朱棣率领大军起兵之后姚广孝并没有跟随在他的身边,而是陪同燕王世子朱高炽一起留在了燕王府,为朱棣驻守大后方。也不得不说姚广孝当初的考量是十分正确的,因为就在当年的10月,南方朝廷军队的主帅李景隆便趁朱棣率军前去攻打大宁的间隙,率领麾下的军队前去围攻北平,想趁机端掉朱棣的大后方。见到有敌来犯,姚广孝当即指挥留守的将士们守卫城池,不仅击退了李景隆的进攻,还和朱棣回援的军队来了一个里应外合彻底的击溃了整支敌军。

姚广孝多次谏言,朱棣直取南京
当这场战争持续到建文二年也就是公元1400年的时候,朱棣碰上了一块难啃的骨头。他虽然围攻济南已经足足三个月,但仍然无法拿下,就在这时仍然留守在北平的姚广孝让人给朱棣带去了一封信,姚广孝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军中的将士们在济南这个地方已经跟守军周旋了三个月,早就已经人困马乏,既然济南一时之间还拿不下,那不如就暂且班师回府。看完信后朱棣没有多做犹豫,便率军回到了北平,从这件事情上也能看出来,朱棣是十分信任姚广孝对局势的判断。

姚广孝给出的每一个建议朱棣几乎从来都不假思索便会遵从,拿下济南之后朱棣所率领的大军在东昌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聊城吃了一个大败仗,于是朱棣只能暂时撤军。撤军之后朱棣本想让大军休整一段时间,没想到姚广孝竟然建议朱棣继续进军,并且还要接连拿下盛勇和西水寨这两处重要的城池,等通过两场恶战拿下了这两地之后姚广孝又对朱棣说:现在不需要再去攻打城池了,应该迅速的向京城进军,现在京城之内的军力应该是最弱的,凭借我们现在的军力很容易就能拿下来。

这一次朱棣仍然是毫无置疑的采纳了姚广孝的谏言,在肥水和灵璧两地接连击败了重整旗鼓的朝堂军队之后,便直接率领大军渡江直逼南京。而等到朱棣率领大军渡过长江上岸之后,果然如姚广孝所料,整个京城之内防卫十分的薄弱,所以朱棣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便将京城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是非功过有青史,善恶是非问阎王
公元1402年志得意满的朱棣在南京登基称帝,成功地登上皇位之后自然是要对那些跟随他征战的有功之臣论功行赏,姚广孝居功至伟,朱棣封他为僧录司左善世。又过了两年,朱棣加封姚广孝为太子少师,同时还恢复了姚广孝的俗家姓氏姚,并且赐名为广孝。

有人说姚广孝为一己私利,劝说朱棣造反,导致生灵涂炭,实乃一代妖僧;也有人说姚广孝顺天而行,助朱棣开创永乐盛世,乃是千秋万世之功。其实,孰是孰非岂是一言两语能说的明白的,不过姚广孝确是能称得上一代奇人。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记得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