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冀热边大起义】港北起义前后

2023-07-06 15:04 作者:浩瀚星之海  | 我要投稿

原文刊载于:《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文献•回忆录》(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史研究会编辑室,1985) 本文作者:中共滦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分割线———————— 一九三三年“长城抗战”失败后,《塘沽协定》出笼,冀东被划为“非战区”。汉奸李际春部驻唐山,战区保安队刘佐周总队驻滦县,滦县遂处于日伪的白色恐怖之中。刘佐周勾结日军,一面秘密监视或公开威胁滦县中学和省立第三师范(今滦县师范)的学生运动,一面出动武装,四处搜捕我潜入农村的地下党员;同时,网罗地痞流氓,巧立名目,吞并异已武装,扩大自己实力,防范我党的统战和“赤化”。此时,我党工作转入农村和潜入敌伪内部。昌滦乐中心县委负责人宋维新、赵玉清、秦霁清等同志先后打入李际春部,抓取武装。失败后,秦霁清同志在古冶一带组织农运;王大中同志在榛子镇恢复工作,以榛子镇小学为据点,秘密串联,并出刊《冀东烽火》;在安各庄、铁局寨、赵各庄、田庄子、高各庄一带,有李光宇、高纯一等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宣传;在东北部(原卢龙辖)的油榨一带,也有一些自发的抗日活动;在路南坨子头、甄庄、大门庄等地有丁振军、张鹤鸣、张瑞珍等领导的秘密活动,有张振宇领导的“穷人会”的斗争;在滦县南部,葛代坨、沙沟子、长凝、马城一带,有刘润苍、陈绍昌(陈飞)领导的农民运动,也有民团头目高志远在我党地下工作者陈绍昌的支持帮助下与刘佐周的斗争。到一九三五年夏,高志远与刘矛盾激化,高刺死刘于滦县车站。在沿海一带,有高小安领导的盐民反缉私斗争;在马城有高培之开设的书店,进行秘密联络……自一九三三年到七七事变前夕,滦县抗日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在农村有了较快的发展,党的力量得到加强,群众反日情绪逐渐高涨。在党的领导方面,李运昌同志经常到古冶东兴书局,与李守善同志取得联系,代表河北省委向在滦县一带活动的杨春华、王志儒、王大中、阎达开、丁振军等同志传达上级指示,布置任务,了解滦县乃至冀东的抗日斗争情况。这为冀东抗日起义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七七事变以后,滦县在宣传和统战方面,深度广度都有大幅度进展。《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告冀东人民书》及各种抗日标语、传单随处可见。八路军抗日的胜利消息传遍村村镇镇,揭露日寇暴行、宣传统一战线的活动广泛开展,滦县城乡纷纷成立“自卫会”。民团头目高志远参加“自卫会”的行动,客观上促进了滦县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士绅、乡保长和民团的争取工作有了突出成绩。如港北伪乡长唐谐尧,高各庄伪乡长周殿元,姚庄伪乡长赵文章等,也都程度不同地为抗日做工作。党领导下的外围群众组织,如救国会、工会、农会、学生会、教职员联合会等纷纷成立,成员猛增,各界各阶层人才济济。抗日热情如春潮澎湃,形势一派大好。 一、党指方向,水到渠成

一九三七年底,李运昌同志在滦县多余屯(现属滦南)主持召开了冀东十县抗日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紧张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决定:第一,继续加强抗日救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第二,立即开展游击战争,以迁安为中心,由王平陆同志组成一支队伍,在遵化、丰润、兴隆等地首先发动起来。如果顺利,则由滦县高志远、玉田洪麟阁所掌握的民团起来响应。第三,明确了其他各县领导抗日游击战争的负责人:滦县南部由高志远、殷焕章、陈宇寰等负责;北部由丁振军、李润民、高培之、赵玉清、李光宇、张鹤鸣、张振宇、夏永林等负责。第四,明确了游击战术、纪律、锄奸等问题。 此次会议之前,在滦县党组织的领导下,已经组建了农村游击小组。高各庄小学校长李光宇,西坨子头小学教师丁振军,大门庄小学教师张鹤鸣,以及大门庄的张瑞珍、张振宇等同志,都是游击小组的骨干。在没有统一布置,公开活动之前,滦县游击小组积极筹措抗日经费,有计划地砸洋行、大烟馆、白面馆,没收不义之财,充作抗日经费;打击日伪汉奸、地痞流氓,为民除害,锻炼考验小组成员,发展壮大抗日力量。 党派李润民同志来到路南以后,给游击小组很大的鼓舞和力量。李是久经疆场的长征于部,当过红军团政委,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他为大门庄开办的游击骨干训练班日夜奔忙。滦县游击小组的骨干们从他那里了解了党中央关于抗日救国的宏图大略和具体方针政策,学到了丰富的游击战术和军事常识,听到了闻所未闻的红军作战故事及有关抗日的新闻,茅塞顿开,见识倍增,信心和意志更加坚定。 多余屯会议之后,王平陆很快组建了“华北抗日联军冀东游击第一支队”,党组织派张鹤鸣、张振宇、李光宇等十八名同志参加第一支队。他们在长城沿线、滦河上下,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 一九三八年三月,爆发了以赵各庄矿为中心、有三万五千多矿工参加的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持续了五十余天,取得了胜利。五月,京东特委和冀热边特委合并为冀热边特委,统一领导冀东抗日大起义。六月,乐亭、滦县三千多名雇工,在党的领导下联合起来,爆发了要求长活价大罢工。与此同时,平西的八路军宋邓第四纵队,以猛虎下山之势,浩浩荡荡向冀东进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六月下旬,冀热边特委及时召开了田家湾子会议,通过了起义纲领,明确了起义队伍的名称、番号、起义时间以及各路领导人等。决定在丰滦迁成立第四总队,总队长孔庆同,政治主任丁振军;在滦县成立第五总队,总队长李润民,政治主任高培之,副总队长张鹤鸣(兼参谋长)、张振宇;在滦县南部成立第六总队,总队长刘天瑞。会后,滦县县委把起义的消息渗透到党员中,要求每个党员都要接受这次斗争的考验。除了组织上点名不参加者外,全体党员都做好了参加起义的准备。

然而,事态的发展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简单。首先,抗日队伍成份复杂,性质各异,除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外,其他各部都有独树一帜的想法;其次,地域广阔,条件不同,行动很难整齐划一。在滦县也出现了新情况。当第五总队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际,大门庄、柴各庄、港北、糯米庄一带,经常有陌生人进进出出。准备起义的人们,按捺不住即将投入战斗的激情,喜形于色,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游击小组的成员更恨不得一时就举起义旗,他们的身份已经到了半公开的程度。这些异乎寻常的活动,逐渐引起滦县日伪官员的注意。 首先,滦县伪军警把矛头对准具有武装实力的高志远。七月四日凌晨,伪政府派出大批马步警察包围了高志远家的村子多余屯,高志远闻讯撤出,在野外做起义的准备工作。五日凌晨,又包围了大门庄,企图逮捕张鹤鸣、张振宇等同志。此时,李润民、高培之、张鹤鸣等正在这里检查起义的准备情况,一阵鸡飞狗叫,枪声报警,李润民、高培之首先冲出包围。张振宇想摸摸敌人情况,刚走上大街,迎面正遇伪军小队长安景。安景假装开枪射击,放走了张振宇。在村外,张振宇又同冲出包围的张鹤鸣、二楞子相遇,三人跑到离大门庄四、五里的翠花山上隐蔽起来。敌人一面在村子里翻箱倒柜,一面派骑兵追至翠花山下。 困在山上的张鹤鸣、张振宇和二楞子,互相议论着摆脱敌人的办法。张鹤鸣看过《三国志》,他把诸葛亮的“空城计”用上了。于是,在山上小庙前的大树上,凌空挂起一面红旗。三人则选择有利地形,不动声色,做好了决斗的准备。时间过了好久,敌人对山上是否有大部队产生了怀疑,于是,就开始攻山。待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山上连发几枪,打死两个抢先的倒霉鬼儿。其余伪军吓得连滚带爬,退到山脚。此时,夕阳西沉,山上的三个人则虚张声势,向四个方向轮流放冷枪。伪军不知山上有多少人,越发心虚,于是,放了一阵子排子枪,回城去了。 空“山”计取胜,三人摸黑出庙下山,山脚下就是柴各庄。三人找到该村伪乡长,要收缴枪支。伪乡长起初不应,张振宇连唬带吓,乡长才交出大枪。李柏闻讯赶来,集合了他所领导的游击小组成员,加入了行列。出了柴各庄,一路串联到塘坨,队伍已有几十人。枪支不多,有的队员就用秫秸编成盒子枪,用布包上,掖在腰间。到大门庄,队伍已经发展到近百人。他们肩扛红旗,雄赳赳气昂昂地走着,亲人们在门口送行,孩子们追着队伍嬉戏,一派抗日闹革命的雄伟图景。 二、港北起义,首举义旗

信念和兴奋,憧憬和壮举,使人们忘记了昼夜,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恐惧,也忘记了统一指挥下的秘密。当雄鸡报晓,红光洒上山头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开到港北。他们把冀东抗日大起义的第一面旗帜插在港北村唐家大院的大门口。 几乎与此同时,李润民在坨子头北田庄子蔡国荣家的新院,正召开一次秘密会议。县委负责人赵玉清及李光宇、唐海、高纯一、夏永林、杨鹤轩、田荣、阎绍先等同志都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李运昌同志的有关指示,并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决定按时举行起义。刚刚宣布散会,一封火急信件送到,是高培之、张鹤鸣写来的。信中说:我们已经打了城里出探的马队。昌黎前来集合的于振忠的队伍公开举着义旗,目标完全暴露,再也无法隐蔽了。我们已经决定在港北起义,成败在此一举,请李润民同志火速到港北议事,并派人参加行动云云。李润民看罢来信,急忙复召与会者商量新情况,并立即草书一封,备述事态发展情况,申述了不得已决定于六日凌晨首先起义的理由,特派一个外号“飞毛腿”的队员,专程到铁厂请示李运昌同志。会议另外决定:张振宇兼第一大队长;阎绍先为第二大队长,赵宪章为副大队长;高纯一为第三大队长,杨鹤轩为副大队长;并分发了旗帜、表册、戳记、委任令等。会后,分头集结队伍。李光宇负责领导高纯一大队在路北活动;李润民、赵玉清、阎绍先等连夜赶到港北,与高培之、张鹤鸣等会合。 及至李润民等赶到港北,高培之已经集合了一百多人,总队部设在唐谐尧院内,村外布了岗哨。放哨的队员听到李润民回答口令的声音赶忙回报总队部:“总队长到了,迎接总队长!”于是,群情振奋,列队欢迎,门岗举枪敬礼。当下,李润民、赵玉清、张鹤鸣、张振宇、唐谐尧等开了个临时会议,布置了具体行动,宣布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正式成立,李润民任总队长,张鹤鸣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张振宇任副总队长兼第一大队长,赵玉清为秘书,增补唐谐尧为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同时,分发了枪支、表册,决定天明公开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并收缴各村枪支,收募枪款,组织队伍,扩大力量。唐谐尧是港北伪乡长,带头抗日,影响很大,仅在本村就收集大枪十三支。起义队伍声势浩大,每到一村,便有许多青年自愿加入队伍,群众纷纷捐款献枪,箪食壶浆,欢迎起义队伍。 三、旗开得胜,遍地烽火

七月七日(农历六月初十),正是张各庄集日。赶集的人流中,有一批“群众”直奔驻守在张各庄的警察局和盐务局(两个局在一个大院)。第一个跑进大院的正是大门庄“伪乡长”唐谐尧。只见他惊恐万状地大声喊着:“不好了,起“便衣队'了!”随着喊声,那股赶集的“群众”一齐涌进大院,迅速占领了警察局和盐务局,先缴了局长的枪,然后命令他们下令所部缴枪。警察、盐警们还没闹清是怎么回事,就乖乖地当了俘虏。我军一枪未发,拿下了张各庄据点。当人们听到开仓放粮的欢呼声时,才知道这就是“便衣队”干的事。于是,群众蜂涌而来,凡是赶集的人都能得到五斤盐、十斤米。青黄不接,饥肠辘辘,能突然得到五斤盐、十斤米,这真是天大的造化。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衣衫褴褛,没有赶上分盐分米,却走进大院说:“我们来晚了,没分到粮食和盐,那就让我们看看领头的人吧!”此时,张振宇同志的屋里还存有一袋面,就给了这两位老人。 拿据点,赈贫民,起义队伍声威大振。起义队员趁机上街宣传。宣布: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成立了!“便衣队”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它的宗旨是救国救民,抗日到底。大家只有起来抗日,打败日本鬼子,才会过上好日子。人们听了又惊又喜,纷纷议论:世道变了,要改朝换代了!老百姓该熬出来了,年轻少壮的应该跟出去……于是,一批批年轻人陆续来投,起义队伍不断扩大。 此时,滦县铁路北安各庄、高各庄、铁局寨一带,在李光宇、高纯一、杨鹤轩等同志的发动下,组建了五总队第三大队,于七月八日在铁局寨宣布起义;铁路南甄庄、杨家院一带,在赵玉清、阎绍先、赵宪章等同志发动和领导下,组建成五总队第二大队。这时,整个五总队已发展到千人之众。 鉴于队伍的扩大,对总队的建制进行了统一调整。总队部下设:参谋处、供给处、军需处、副官处、秘书处、卫生处等机构。委任李光宇为副总队长。设政治部,主任高培之,下设组织科、宣传科、俱乐部等。三个大队各辖三个中队,中队以下是小队(或班)。大队设教导员,中队设指导员,以加强政治工作。 五总队拿下张各庄之后,在川林又扩编一个独立大队,任命刘守仁(当时叫李玉喜)为独立大队长,派张志祥任教导员。 在港北起义的影响下,经我党代表王仲华的协助,九日,高志远、陈宇寰率本部民团在马城起义。

十日晨,五总队一、二大队由总队部率领,从坨子头西山口过铁路到田庄子,李光宇、蔡国荣等率众欢迎。该村民团起义队伍,编成一个小队,任命王振东为小队长。 是日,兵临安各庄。安各庄伪警察胆战心寒,面对浩浩荡荡、斗志昂扬的起义队伍,手足无措。其所长周维新与李光宇早有联系,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周遂率下属和该地民团响应起义。伪警和民团单独编成第九总队,委任周维新为总队长,民团头目马仲举、杜连绪为大队长。但周维新在发了起义通电之后不久,便以送眷为名去而不返。马、杜民团亦未跟队行动(且于一九三九年叛变)。正好于振忠率部来归,就把于部编入这个总队,委任于振忠为第九总队总队长,张克宇任政治主任。 此时,高敬之与王殿已在无税庄一带宣传抗日,组织队伍,十三日宣布起义。先打了马各庄联庄会,后开到油榨、樊各庄一带,称“华北人民抗日军”。在改编了石崖村的土匪之后,高敬之率部过滦河,向卢龙进发。 四、生擒刘韬,军威大振

七月十五、十六日,五总队三个大队和九总队返回路南,总队部与第三大队约二百余人驻糯米庄,第一大队约三百人驻邹家洼,第二大队约三百人驻杨家院,第九总队约四百人驻甄庄。 滦县伪警备队大队长王德四侦获我驻屯消息,告密于伪县长。伪县长王培焕在日本顾问催促下召开紧急会议,成立“剿匪总指挥部”,以伪警察局警察长王子万为指挥,伪保安队第一中队为主力,配合民团和马步警察三百余众,准备于次日凌晨倾城出剿。 敌出发前,不少伪军小头目到惠中饭馆吃早饭,无意中泄露了消息。正在饭馆跑堂的我地下党交通员肖生同志听了大吃一惊,乘伪军议论之机,将敌人行动计划探了个清楚,便脱身向五总队作了详细汇报。五总队领导讨论了这个情况,有的主张打,有的不主张打,其说不一。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李润民、张鹤鸣身上。他俩的意见是:这仗,不仅要打,还要打好,打胜,打出灵活性来。大家不理解什么是灵活性。他们解释说:能打就打,打不胜就走,既要取胜,又不受损失,这就是灵活机动。大家心里一亮,有了根底,决定打他的埋伏。 沂河对岸,甄庄、杨家院、邹家洼呈南北一线。邹家洼在最南边,彼此距离很近,甄庄与杨家院相距一里,糯米庄在邹家洼西南,不过三里。这几个村子的东面是沂河畔,地势低洼,一片青纱帐。特别是杨家院东南、邹家洼村北,是一片开阔地,东有沂河,北、西、南三面是沙坨高地,形成一个半盆地形。一大队奉命由邹家洼出发,埋伏在杨家院村东敌人必经之路旁的树林里;九总队从甄庄出发向东,埋伏在北侧,与一大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二大队驻杨家院按兵不动,诱敌深入。三大队和总部驻糯米庄,在村西二里处布岗加哨,以防雷庄、倴城之敌来袭或增援。布置停当,部队按要求进入阵地。他们虽然大都是没有打过仗的农民,但有经过训练的游击小组做骨干,又有身经百战的红军干部坐镇指挥,因此,心里非常踏实,情绪异常高涨。 十点来钟,伪保安队中队长刘韬率三百余名伪军跚跚而来。他们傲气十足,耀武扬威,排成一字长蛇阵,先头部队已经过了杨家院村东,队尾才离开河东双山村。埋伏在敌人南北两侧的一大队和九总队,焦急地等待二大队接火的枪声。敌人渐渐地进了口袋。

“啪啪啪!”二大队开火了!一大队和九总队闻声一跃而起,迅速卡住半拉山口,随后向西南兜过来,猛烈射击。敌人前后挨打,首尾不能照应,慌作一团。马队在最后,一见形势不妙,拨马逃窜;步兵被截成数段,失去指挥。经过一场激战,大部敌人已被击毙或俘虏,只有刘韬及其嫡系(主力)被压缩在杨家院东南的半盆地里。他们凭借坟堆,负隅顽抗。我军火力不济,难以硬拚,遂将其重重包围,使之无法逃脱。这样,双方僵持到十一点钟仍不见上下。老乡们热情很高,纷纷给起义队员送水送饭,鼓舞士气。队员李恩良的祖父主动把自家藏的两箱子弹献出来,还鼓励孙子说:“好好干,给爷爷捉个活的来!”群众热情高,战士斗志旺,可是这股敌人凭借有利地形,一时不能解决。 此刻,政治部的同志们也很着急,都在探听战斗进展情况。高培之、赵玉清等同志商量,是否乘机搞一下政治宣传,也许有效。高培之主任召集政治部一部分同志,扛着旗帜,唱着“打倒列强”的歌曲,排着整齐的队伍,奔赴前线。战士们一看政治部的领导和同志们前来助阵,倍受鼓舞,一阵猛烈的射击,把敌人吓得心惊胆战。政治部的同志们则乘机开始攻心;“:伪军弟兄们,咱们都是中国人,只要缴枪,和我们共同抗日,我们是欢迎的!如果继续顽抗,只有死路一条!”这一喊真解决问题,原以为只有拚命一死的伪军,一个个把手绢系在枪把上,权当降旗,高高举起。就这样,这个顽固的“土圈子”被瓦解了。此役生擒伪保安队长刘韬,毙俘敌人二百余名,缴获轻机枪两挺、长短枪二百余支、马两匹,子弹和其他军需品无数。这就是震慑敌胆的杨家院战斗。 这一仗打下来,军心大振,对其他起义队伍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敌人从此知道了“便衣队”的厉害,滦县、乐亭等县城城门紧闭,明灯加岗,昼夜防范,如临大敌。

五总队打了胜仗,皆大欢喜,特别是得了两挺机枪,腰板,子更硬了。但在李润民同志的领导下,他们没有盲目乐观,而是加倍提高警惕,决定后半夜转移。当夜,一点起床,三点出发,一、二大队取道东南,乘胜南下与高志远部会合;三大队转移路北,坚持滦县的抗日斗争。 一、二大队与高志远部会合后,分头南下,准备攻占乐亭。五总队沿途相继收拾了兴隆庄、高各庄据点。队伍到了茨榆坨,高小安率千余人的起义队伍来会师,编为第十三总队。高小安任总队长,卞振东任政治主任。第十三总队仍回丰滦南部活动。五总队相继南下,攻克了扒齿港据点,收缴了伪警察局、民团和地主的枪支,没收富户粮食赈济贫民。队伍到了司各庄,又扩编了第十四总队,总队长吴绍周,政治主任曹xx。及至倴城,曹致福(晁子孚)部已经占领倴城,高志远部与该部在城东北会师。五总队驻倴城北松树庄一带休息。 此时,高志远部与五总队商议攻打乐亭县城事宜。因五总队开始起义时,忙乱中将统一规定的袖标图案搞错,误把红蓝两色搞成白蓝两色,因此其他各部均为红蓝标志,独有五总队为白蓝标志。因标志不同,所以,按袖标颜色划定区域,高志远部占城西、北两面,五总队占东、南两面,以示区别。鉴于高部以往军纪不严,抢掠成风,决定对乐亭只是重兵包围,并不入城,迫使伪县长就范,以保护城内人民财产的安全。伪乐亭县长慑于起义队伍的威力,答应拿出大批款物慰劳部队,并声称我军攻下滦县城后即率部起义。与此同时,高培之、张鹤鸣等率九总队进攻汤家河、胡家坨等镇,商界捐献黄金五十两,作为抗日经费。 五总队南下乐亭期间,还与在乐亭活动的黎巨峰、李振华等同志共同努力,收缴乡镇武器,为组建第十总队,为攻克乐亭县城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此时,第五总队实际指挥着第五、第九、第十等三个总队和第一独立大队,人数已达四千多人。为了便于指挥,明确序列,乃决定在总队之上设指挥部,李润民任总指挥,高培之任政治主任,张鹤鸣任参谋长兼第五总队长,赵玉清任秘书,张振宇任第五总队副总队长,派人报请李运昌同志批准。从此,李润民等便以第一路指挥部名义指挥各部。 不久,五总、九总队从乐亭回师滦县,到了川林刘庄,发现高志远部大队长李向山正在村里“招亲”,霸占良家妇女。百姓害怕红蓝标志的高志远部,便偷偷向白蓝标志的一路指挥部告状。一路指挥部要高志远整顿军纪,高未作肯定答复,一路指挥部即下令缴了李向山的械,把他押送李运昌同志处。群众对此拍手称快。

队伍到了路北,与李光宇、高纯一领导的第三大队会合。第三大队在总队南下期间,坚持路北游击,牵制敌人,多次击退滦县城伪军的进犯,为一、二大队南下解除了后顾之忧。 就在五总队南下乐亭和回师路北这段时间里,其他各地起义队伍先后行动。起义怒涛,席卷了整个冀东大地。李运昌指挥的四总队七月七日起义后,占领了丰滦迁边区的岩口,在铁厂、三屯营收编各部队伍。之后,到榛子镇、赵各庄矿、洼里、古治等地活动,攻占车站,破坏敌人交通,在丰滦迁边区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开滦矿工起义后,各自成立队伍,投入各路抗联,实行了工农武装联合。七月二十日,古冶东兴书店李守善、杨春华、刘子奇等,以青龙山为根据地组织武装起义,收缴流散武器,队伍发展到二百多人。但由于缺乏斗争经验,没有按部队编制组织起来,在梅庄、葛庄一带被敌人冲散。李守善带十余人到榛子镇找到王大中,队伍编进第四总队。 七月底,五总队发展到五千余人,遂北上山区,先后在滦县赵各庄、迁安葛庄子驻一夜后,便东征卢龙。时值雨季,道路泥泞,部队缺乏行军常识,一路跌跌撞撞,行动迟缓。行军途中,传来高敬之部攻克卢龙县城的喜讯,各总队倍受鼓舞,加快了行军步伐。经过一夜零半天的时间,部队抵达卢龙县城,屯兵于五里台附近朱家仙河。卢龙城里,万众欢腾,各界人士纷纷前来祝贺抗日队伍的重大胜利。高敬之为了稳定局势,召开了群众大会,对土豪劣绅训话,申明起义队伍的宗旨,警告他们不许捣乱,不准当汉奸。这以后,城内秩序井然,局势稳定。是时,高敬之收到李润民的来信。信中表彰了高敬之的壮举,希望以后取得联系,共同抗日。高敬之会见了李润民、高培之等同志,找到了共产党的队伍,心里分外高兴,请求派共产党员阮务德去给他当参谋。李润民同志欣然答应,并派阮务德到高部任政治主任。高敬之部编为第二十三总队。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卢龙县成立了抗日政府。 部队在卢龙住了七、八天之后,受命东进,准备出抚宁界岭口,挺进都山,建立抗日根据地。

于是,一路指挥部统率各总队向东进发,在卢龙北大横河与八路军宋邓纵队会师、联欢。尔后,二十三总队进驻双望,九总队进驻台头营一带,五总队则由陈官屯、河南庄进驻麻姑营,指挥部进驻燕河营。 麻姑营是一个小镇,西面是南北走向的一架山,东面是开阔地,再往东就是台营。台营驻着日本鬼子和伪满军。五总队各大队分散驻在麻姑营附近各村。白天,队员们四处起枪,当地联庄会吓得都跑进台营。一天晚上,从台营方向来了有一营兵力的日伪军,突袭我麻姑营部。敌人从东南方向迂回包围麻姑营。当我军发现敌情时,敌人已逼近村庄。我军遂出村抢占西山头,敌人从东向西瞄着我军上山的背影猛烈射击。已经上了山的队伍则凭借有利地形向敌人开火,驻在其他村落的各部,闻讯赶来增援。此时,敌人以为已被我军包围,便掉头东撤。在敌人慌乱撤退之际,五总队迫击炮手门玉良从西山的南山脚向敌群开炮,命中敌群,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敌人狼狈逃回台营。 麻姑营战斗之后,已有西进的消息,部队停止东进。五总队遂沿北线长城附近,取道重峪口,过青龙河,向迁安申罗寨一带进发。 彼时,驻在双望的二十三总队,遭到抚宁方面日伪军的袭击和轰炸,被迫退回滦河西岸。十总队也退出卢龙,过滦河后南下回乐亭。 五总队驻在申罗寨一带时,一天,获悉敌情:伪满军有一个营去迁安建昌营换防,正路过此地。总部领导认为良机不可错过,决定打一个伏击,消灭这一营敌人。当时,总队部和二、三大队驻在申罗寨,一大队驻在申罗寨南面的一个村子里。申罗寨是一个北、西、东三面环山的村庄,山的北面是公路。张振宇同志带一大队去青龙河沿埋伏,其他各部埋伏在山上。当敌人从东边进入包围圈时,张振宇带一大队从东山梁包抄过来,西面、北面山上也都接了火,一阵猛烈射击,把敌人压缩在北面山上。敌人顽固,不肯投降,我军展开政治攻势。 伪营长朱宝兴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声扬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了,皇军大队就在后边呢!中队长李文星听了,火冒三丈,带着队员李文耀从正面闪电般地冲到敌人跟前。伪营长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李文星、李文耀双双拉住伪营长的手,诚恳地劝说伪营长:中国人不要互相残杀,应该掉转枪口一块儿打日本。伪营长面对此情此景,很受感动,表示愿意放下武器,投降抗联,遂下令全体缴械。此役,五总队缴获迫击炮两门、轻重机枪各一挺、步枪几百支,另有大批子弹、马匹和其他物资。 申罗寨战斗结束后,部队继续从北线沿长城向西运动。一路指挥部在郎王庄召开干部会议,决定将二、三大队进行调整,改编为五总队,阎绍先任总队长;原五总队第一大队与九总队合并,改编为第一总队,张振宇任总队长,于振忠任副总队长。 九月上旬,部队活动在丰滦迁边界的榛子镇一带。队伍在贯头山驻扎时,李运昌宣布,张鹤鸣调离一路指挥部,由丁振军接任。

在五总队于丰滦迁边界活动期间,二十三总队回到河西,集结队伍南下乐亭,与十总队配合,打下乐亭县城。在北上时,又与滦县糯米庄鬼子驻军打了一仗,获胜。此时,高志远为二十三总队设宴洗尘,试图笼络二十三总队。 十月初,丰润九间房会议决定八路军第四纵队和全部抗联队伍西撤平西。敌人闻讯,立即调兵遣将,或沿途设伏,或围追堵截,或狂轰滥炸,妄图把这支队伍消灭在潮白河以东。在潮白河两侧,平绥路南北,我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遭到极为严重的损失。 五总队挺进到常峪沟,遇到敌军的埋伏。敌人在黄昏时分,从山上向走在山沟中的抗联队伍发起冲击。五总队被分割成数段,伤亡很大。 李运昌在平谷县北部东樊各庄及时召开了冀热边特委干部会议,决定抗联停止西撤。原来分为一、五总队的原班人马,仍编为第五总队,随李运昌同志经三河、宝坻、玉田,向丰滦迁一带撤退。 队伍返回冀东后,与四纵留下来的三个小支队并肩战斗,继续坚持冀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冀热边大起义】港北起义前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