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37】科举制才是门阀士族消亡的真正推手?黄巢屠尽五姓七家是真是假?

前言:
贵族政治为什么从唐朝开始走向终结?
- 因为黄巢转战全国把贵族杀光了?有这个原因,但不是决定性的原因。
波及范围有限,只有弘农杨氏,清河崔氏,长安韦氏 杜氏,荥阳郑氏收到波及。
“天街踏尽公卿骨”,这样说没问题,但没有数据支持。
2.皇权加强的内在要求。唐初的打击,贵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已经减弱。
总体上,从秦朝到清朝,中国皇权在不断加强。中间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反复,王与马共天下那是没有办法。唐朝初期贵族主要是在婚姻上,在政治上已经是“冢中枯骨”。
3.科举制导致的?有这个原因,但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并没有这么简单。教育资源仍然集中在贵族手中。寒门没有优势。
贵族有传承(家族积累的经验),有门风(重视教育),有攻略(行卷 温卷),有钱有人脉(不糊名,冒籍,王维靠一曲琵琶和诗文获得玉真公主推荐京兆府解头的故事。李商隐,樊阳源的故事),还刻苦(困了咬一口熊胆丸)。科举成为名门望族入仕的主要途径。
但科举制度仍然是瓦解贵族的一把利器。应试规则统一。相较于南北朝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已经有进步。名义上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寒门子弟拥有了上升通道。行卷和温卷让士族子弟远离郡望,到官员居住的大城市据居住(公乘亿的故事,王维,李商隐,樊阳源的故事)。加上铨选弱化了贵族的势力。
终结:多种因素一块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