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s":[{"insert":"音乐总比画面早到一步,从配乐的第一个音符起,他就提醒着观众在未来的岁月长河中他们将会无数次地回忆起影片中的人和事,相比起无尽的感慨,这4个小时的旅途是何等的短暂和珍贵。\n我喜欢邓巴在南方军面前策马奔腾,敞开双臂接受着枪弹的洗礼,这是热爱自由的人才会选择的死法。也正是在这时,配乐中贯穿全片的那个主题出现了。此时它以充满激情昂扬前进,犹如大地上冉冉升起的太阳,它怀着激动的心歌颂着马背上的健儿,歌颂着有关自由的一切。这首曲子叫The Buffalo Hunt,当我们再一次与它见面时,邓巴正与苏族部落的勇士们狩猎着野牛群。\n在序幕之后,这个主题便以一种更舒缓的方式细细流淌着。它怀揣着对无垠大地的柔情,静静地诉说着草原上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使人激动,有的令人感动落泪,有的则令人沉默……它便是这片大地的化身,是电影主旨的化身。它有着从慢慢长夜诉说到天明的气质。\n哪怕是相互爱戴的苏族人,也会有残暴的一面,他们拦路横杀了不少无辜的只是路过的白人。这并非一句“野蛮的行为”就能解释的。要想清楚是什么东西使明明同样悲惨的人们自相残杀。这样便不会迷茫。在影片的后半段也描述了这种历史洪流中的无奈。押运邓巴的军官制止了手下的蛮横行为,他不见得是一个邪恶的人。但印第安的勇士把他击倒在地也是无奈,邓巴只能阻止同伴把他的头皮割下来,期待他熬到美军援军的到来。但是转念一想,又是什么人在用金钱驱使着人们去割掉印第安的头皮呢?就像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军一样,在把敌人击溃至投降,不会因为对方是被征召的工人阶级儿女而不扣动扳机。因为这是以暴力阻止更多的暴力,是为了让更少的人死于暴力。而想要消除一切的暴力,不让任何无辜的个体被牵连在这个时代还办不到。我们离那样的世界还很远很远……\n大概在最后一个小时的时候,那个熟悉的主题突然不不见了,我们只听到它的变奏——在向下走的变奏,音乐动机的呼唤得不到响应,我无比期待着那个主题出现,唤起先前已然经历过的愉悦。\n在电影的结尾,邓巴为了苏族人的安全,不让美军以抓捕他这个“叛国贼”的理由侵略族人,带上妻子离开了部落。此时与他挺过战争的骏马西斯科以及和他共舞的狼“两只白袜”都已被白人的枪弹杀死。两人妻子马落魄地走着,山崖上风吹散发呼唤着邓巴的“真名”:“与狼共舞,我是风吹散发,我们是永远的朋友对吗?与狼共舞,我是风吹散发,我们是永远的朋友对吗?”\n最后一个镜头,白雪皑皑的山林,两人牵着马沿着山路渐渐远去。那个主题再次归来,不过感情无比凄凉,犹如一首哀歌。\n字幕亮了出来:“十三年后,他们的家园被毁,野牛群也消失了。最后的苏族部落与白人签署了拘留地协议,美洲平原的马背文明和神秘的西部处女地,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n不同于以往的史诗作品,《"},{"attributes":{"color":"#30bf54","link":"about:blank"},"insert":"与狼共舞"},{"insert":"》并非以一个响亮的音符结束一切,它的结尾是死静的,犹如一场葬礼。\n看这部电影很自然地联想到《阿凡达》,但《"},{"attributes":{"color":"#30bf54","link":"about:blank"},"insert":"阿凡达"},{"insert":"》到底是太简单了,对殖民者的侵略行为想得太简单了。他们会利用宗教纠纷挑拨离间,让部落之间相互战争。他们会收买一小撮贵族建立傀儡政权,他们会用劣质的工业产品让部落的酋长签订欺骗性条约。苏族部落的最后十三年定然是无比悲惨的,电影没有呈现出来。片中族人们期望的反攻、自由都不会在他们的一生中出现。在长久的将来也不会出现,但是会有无数的人为了它进行抗争,其中大部分人都已经为了一个他们永远见不到的黎明而献出生命。我们离那个黎明、那个社会还有很远,很远……\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