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随笔|浅谈文科班的快乐生活
最近,我们班拍了一个视频,我是策划人员之一,参与了拍摄和撰写大部分的文稿。对于这个视频,我们做了一个新尝试,不加太多绚丽的剪辑和很燃的BGM,就用最朴实的镜头和语言去记录这整一天,把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展现出来。
虽然,从策划者的角度看,视频最后剪出来,效果跟想象中不太一样,还会有些不那么满意的地方。但它也确实真实地表现了我们在文科班的一天。
简单,甚至有点平淡,但不平凡。
我想,借着这个时机,刚好可以再深入的聊一聊我的班级和理念,把那些视频没有讲透的东西,再好好掰扯掰扯。
转自微信:「雨过书房」
第一部分
先简单总结一下我们的生活吧。
1. 生活方面,我们每天练武六个半小时,只吃两顿饭(大部分都是白米)。
2. 学习方面,有课的时候,就用剩下的时间写课前作业,课后讨论、和写总结。课程都是山长给我们上的各种哲学课,包括人生意义、社会、心理行为等等,不像一般的文科课程,需要背很多知识点。我们学的内容都和自己的人生息息相关,同时还会锻炼到表达和写作能力。
没课的时候,我们就自己读《与神对话》(非常好的一套书,力荐!),然后自己组织社团和学习。
这样的生活看起来挺奇怪的,感觉就像是某种恐怖的苦修生活,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我们又真的会觉得痛苦吗?
就先从大部分人的生活开始讲起吧。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追求物质、追求经济发展的社会。每个个体做的事情,也都是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
我们的人生意义几乎就成了找到一个好工作,赚多点钱,然后用它们去旅游,吃美食,买好看的衣服。有了这些之后,再去追求买房买车,攒钱给儿女更好的条件去完成下一个循环,继续考大学、找工作……。

对此,我不想高高在上地说它很庸俗,说什么你必须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才算高级,这样的判断太主观了。
我想说的是,事实来讲,这种生活其实是不快乐、不自由的。
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卷,花费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要学一些自己不喜欢,明明知道没用,却还必须学的东西。进入职场后,还不可避免的要做一些自己不认同的事情,去奉承、去搞关系,为了工资加班加点。
我们将所有这些归罪于“生活所迫”,认为那是自己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但是,仔细想想又会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
最简单的食物,就可以满足生存需要,相比起美味佳肴能让你更健康;最简单的住所,就可以让你活的很好。
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需要很多东西,其实是外界灌输的结果,我们周围的人都在追求这些东西,如果你没有,就会显得很奇怪。

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有商家都在不停告诉你,“你需要我”,因为只有你认为自己需要这么多东西的时候,才会甘愿去给他们送钱,也才会甘愿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换句话说——才会甘愿被奴役。
但,你有没有想过,人生其实可以很快乐,可以没那么多迫不得已,只要你跳出这个用欲望相互奴役的怪圈就够了。
说回到文科班,我们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源于这种自由的理念。我们每天只吃两顿饭,就算睡教室也睡的心安理得,有时练功连鞋子都不用穿。但我们依然过的很开心、很自在,我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动不动就要给自己倒腾一些事情。
从我个人角度上来说,在文科班这半年多的生活习惯,也确实让我的欲望变得更少了。现在就算是放假,也依然是每天煮粥喝。前两天住的每晚50块钱的小宾馆,也睡的很香(当然,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刚开始在外面住时,还在馆子里吃了点东西,结果发现实在无法适应各种调味料,真的还不如最天然的白米好吃,所以一回家就马上换成“更好的伙食”了(红豆绿豆粥)。
我发现,当习惯于这种生活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打心底的自信。因为你知道自己怎么样都能活的很开心,可以义无反顾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追求自己真正认同的理想。
这大概就是那种“贫贱不能移”的潇洒吧。

第二部分
当然,放弃物质也是有弊端的。
不知大家看到这里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我描述的这种生活,略微有那么一点佛系?
很多人为了世俗的成功,会非常奋斗、非常拼命,虽然用前面的话说,这是“不自由的”的。但他们至少有一个永远的奔头——去追求更多名利,他们身上也会充满活力,永远都在努力去做一个事情,尽管可能不那么快乐。

但当你没有了这种追求在前面牵引,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努力去追求这些东西,生活可能就没有奔头了,变成了一个躺平的人生。
这个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了一段话,感觉挺触动的。
他说:“其实,你们是我见过比较聪明的一批人(不然也不会考上文科班),但你们现在的环境都太美好、太安逸了,也不用为了物质去奔波。如果你们没有目标,可能会活的比一般人还要差”。
而避免的方式,就是要拥有自己的目标。在物质层面上没有追求,但在精神上则有极高的追求,用自己的生命去做一些更有意思的创造。
因此在我们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想,有的人想做教育,有的人想做道医,有的人想做武功大师,有的人想做文化,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努力和提升。
其实,我们班的学习模式挺松散的,除了有时突然要赶作业外,平时有不少课余时间,但我开头却说我“实在太忙了”,原因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搞各种事情去折腾自己,都在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

另外,我们每天运动这么长时间,其实也是为了服务于精神,因为如果只学文的话,会变得很虚,只会说大话,心高气傲又不会做事,所以需要通过练武去让自己更加脚踏实地。
其次,像是一些性格上的问题,比如优柔寡断、不够坚毅等,也可以通过练武去改变。如果练的好的话,还可以拿到用太极打败泰拳的记录,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为中国争光。

你说,这不也很卷吗?努力考大学,也是追求自己的目标,跟这难道不是差不多吗?
不一样的地方太多了。
一个更偏向于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另一个则来源于外界灌输和生活所迫。一个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每一刻都很开心很富足,每一个当下都是自己最理想的身份和状态;而另一个则是牺牲过程去追求结果。
最重要的是,相比起那些外界告诉你,必须要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的生活来讲。我们永远都是有选择的,我们追求结果,但又不被结果奴役,更在乎的是当下是否做到了自己最理想的样子,只要这样就够了。
结尾
这大概就是我们的生活理念吧,追求精神而非追求物质,做一个自由自尊的人。
这篇文章不长,很多东西没有延伸进去仔细分析,只能说是大概概括了一下我们的观念。不过无论如何,希望它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虽说你不一定要用跟我们玩去一样生活方式,这未免改动太大,有点太极端了。
但至少可以把更多重心放在自己的精神上,去读书、去思考,找到自己想要为之努力的事业去奋斗。不是为了功成名就,而只是为了给世界创造一些不一样的价值,去留下属于自己的创造和奇迹。
浅试一下,它会让你更快乐、更充实。
好啦,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的视频做好了,有感而发。如果还没看的话,可以去康康【清一大学少年班】我们在文科班的一天,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再看视频,又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