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和原创曲《发往春天的电波》歌词解析&创作笔记

在这之前请先看看原曲和草桑的神仙绘图过程哦~据说一边听歌一边读歌词解析会更有感觉哦↓


又是一年的言和拜年祭圆满结束啦——感谢策划大大们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支持~这次也依然和前草带来了“烈士collection”的歌曲呢!【什么时候有了这种系列啊!
写这首以李白烈士和《永不消逝的电波》为题材的歌的缘起,还差不多真就是去年春节后。去年春晚不是有那个非常爆款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面的那段《晨光曲》嘛~于是我和草就说,那今年言和诞也要写个帅的人,就来写李白烈士的事怎么样?我们自从第一次一起去上海看Vsinger演唱会之前参观了李白烈士故居和龙华烈士陵园,然后还看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就为这段事迹深深着迷。于是……就又这么愉快地决定了【诶嘿
(考虑到今年是tg一百周年,写出这么一首歌也特别合适啊!!!)
比起春晚节目小家碧玉岁月静好的选曲,我们决定要把主旨和气质写得更接近电影版,试着去接近老一辈艺术家突出表现共产党人革命意志的演出方式,大大方方地写一首描写地下革命工作的红色歌曲。(倒数第二段那个在天空中浮现烈士发电报的形象的画面,就是一个特别明显致敬电影的设计。)但另一方面,在舞剧电波的视频出来之后(请同情这个被困在某新冠肆虐之地而无法回国看演出的可怜的家伙),其中综合了上世纪艺术风格和抽象图形的舞台构图,以及其中的“雨伞”“卖花”“红围巾”等意象和线索,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对歌曲形象,曲绘意象以及最后传达给毛腿猪兔子的PV设计意象的构思。
最终三方面可以说都使出了洪荒之力,以这两部作品为方向共同努力,最后产生出的成品,也让我们都很满意。特别是毛腿的PV,光是看那20秒预告都让我和草惊喜到尖叫!我们最开始给出的direction其实特别简单,很多只是指路我和草过去的某个作品然后“大概就做成这种感觉的”这样的分镜指示,更多的甚至没有具体的分镜指示。而最后毛腿制作出的画面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却又完完全全是与我们构思相合的方向,简直让我们感动非常。就,是那种“脑回路合上了”的感动啊!!!
前草方面这次也贡献出了震撼人心的作曲,为了弥补自己听力不够敏感的问题,还专门去上了要花钱的混音课程。让我尤其感动的是这么几个地方:“当森然刀丛”前后宛转而又决绝的弦乐长线;突然光明起来的《延安颂》;还有最后“留一段记忆飞散寰宇中”时候的“噔噔噔噔噔噔咚!”感情色调变化,剧情张力十足,实在不愧是每一次都能给我惊喜的草桑。
而我这边呢,因为是比较现代文风的歌词,不需要像写古体一样引那么多的典故和意象,所以这次还真的没有像《千年沧海上》时候那么疯狂集词集句,看俩礼拜《革命烈士诗抄》就差不多进入状态了。言前辙也是很早就定下来了,因为想想就能预料到我绝对会用很多“信笺”“信函”“思念”“信念”之类的词来结句【诶嘿 虽然不能说是辞藻非常华丽的一篇歌词(你什么时候写过辞藻华丽的歌词啊),但基本上还是满足了我对歌词的统一感,递进关系,以及感情的贯通性的自我要求。
那么就不多叨叨了,下面是歌词解析——
“晚风已散去 折枝玉兰的芳馨
邻人的呓语 也逐渐陷入沉寂”
以上海市井中看似安详和沉寂的深夜景象起笔,铺垫背景。玉兰花是上海的花,在舞剧里面就是晨光曲那段也有描写卖花姑娘走街串巷卖玉兰花的景象。这里的花,象征着民国上海市井中偏安,小确幸的印象。

“在阴云四合 隐去了月色的深夜中
擎一盏萤火 我独自呼唤一颗星”
描写主人公深夜走上阁楼发电报的行动。为了避免怀疑,李白同志在发电报的过程中不能点很亮的灯,窗户窗帘需要紧闭,不能通风也不能起炉子,环境十分艰苦。因此,主人公的灯是微弱的“萤火”,但他要联络的延安根据地却是心中那一颗闪闪的红星,是这样一个对比。

“声声短长越过山川路远
化作飞鸿通故园”
“声声短长”就是摩尔斯电码哈哈!同时“长短句”又是对古诗词的另一种叫法,有一点抒情的浪漫感和古意。那么,干脆就把“飞鸿尺素”这样的意象用到底吧!“故园”当然就是革命者的精神故乡,也是李白同志曾经长期战斗过的地方——延安咯~
(这里草桑的曲绘是特别有代表性,宝塔山,言和延河水,高原窑洞河边饮马,基本延安标准画面了)
“浩瀚夜空回响的喧哗中
可曾听闻我的思念?”
“喧哗”=电磁波噪音【你这么解释就一点都不浪漫啦!
在电影中出现的“我想念你们”这句话,一直给我很深的震撼,因此将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以“思念”这种浪漫的感情表现出来,作为贯穿歌词的一个线索。
“漆黑的枷锁 横斜在幽巷深弄
淋漓的鲜血 染污了梅花殷红”
和电影的节奏差不多,革命工作的常态描写好以后,就进入转折。形势急转直下,许多地下工作者牺牲在日寇手中,就连李白同志自己也被捕过多次。这里的花——特别用了常用来代表志士的红梅——代表的是在黑暗中斗争,殒身不恤的人们。
“在风雨如磐 封禁了阡陌的迷雾中
暗淡了灯火 心中却点亮那颗星”
“风雨如盤”是鲁迅先生《自题小像》里面描写世乱时危的景象的用词。其实这句草桑帮忙了23333和前面一段相对应,如果说“灯火”代表的是当下局部的形势陷入低迷,那么就更需要心中的那颗星更加闪耀!
“我仍守着隐形的生命线
向夜空投去信笺”
即使冒着危险,李白同志也依然要坚守下去,因为维持电台的运转,让关键的情报能够传递,事关无数战士和革命者的安危,地下无线电台网络就是他们的生命线。有没有受到“隐形守护者”这个标题的影响?可能有~
“以太中飞越险峰万千
传递出希望和思念”
“以太”是过去人们对电磁波认识不足的时候,构想出的电磁波的传播介质,后来被科学证明是错的,但这个概念却留下来了,被应用在诗化语言中。“以太”和“花”之间的联系,我是受到了白深富的诗歌《花》当中,描写秘密收听解放区广播的影响:
在以太里
有无线电波交织的美丽的花
“声声短长刺破云愁雾惨
悬崖百尺冰雪寒
唤赤色春风奔赴荒芜中
催开人间繁花尽染”
这就将之前偶尔提到一两次的各种花所在的“假的,局部的,偏安的春天”,华夏大地“悬崖百尺冰雪寒”的实际情况,和胜利后的“真的春天”作一对比。在这样繁花尽染的春天里,不管是什么花都能尽情开放。
“当森然刀丛 从身后逼近
催促我指尖快些接续春的消息”
“刀丛”这个典和《风雨征程》用的一样,还是鲁迅先生诗。
这里差不多就推进到电影后面高潮部分了。已经是在解放战争当中了,李白同志为了传递最重要的情报——敌人江防计划,放弃了逃生的唯一机会,用最后的时间将电报发完,而自己却被敌人抓捕,最后牺牲在解放前不久。在那个决定性的时刻,他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一定是为完成任务而焦急的,也一定是坚定和决绝的。也许有些遗憾和眷恋,但终究应当是坦然的吧……
“此间一别后 请不必再寻我
他年春山 每朵花都是我”
你们信不信这两句是我最后卡着死线憋出来的?因为是先有曲后有词,合那句曲的音韵走向的词我一直都没想出来,最后一咬牙一闭眼,换韵重字也就这样了!这里有化用很流行的那句“我走后,你们就是我”的概念。烈士的生命已经化作春泥,却又融入了春天的每一朵花当中。继承了这份意志的我们,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就让我坚守住直到终点
那永不消逝的信念”
无论如何,要把“永不消逝”给用上一下啊!
“以太中连接星火万千
延烧成温暖的明天”
这里开始用词就逐渐奔放了起来,想要描写星火燎原,光明逐渐扩散,曙光即将到来的样子。
“声声短长越过山川路远
化作飞鸿通故园
在黎明来临前的黑暗中
传递出我最后的思念”
\把“我想念你们”打在公屏上!!!/

“待明朝赤旗竞渡江水宽
改尽神州天地翻”
渡江战役的画面。英雄牺牲生命所传输的信息没有白费。“天地翻”就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化用。
“留一段记忆飞散寰宇中
回看人间花开春暖”
英雄已经随着逸散的电波而远去,倘若英灵有知,也会为如今的景象所欣慰吧。您所呼唤的春天,已经来了。
回想起来,这篇歌词好像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定下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样的基调了?!

“留一段电波飞散寰宇中
静待未来与你相见”
宇宙的第一次电磁事件——大爆炸所留下的痕迹,至今还可以在宇宙背景辐射中探测到。由这样一个科学事实,衍生出一个没那么科学的浪漫想法——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光速在宇宙中逸散到无尽的远方,也似乎编织进了人类星辰大海的征程。在这样一个跨越了时空的征途上,仿佛也能够与烈士曾经的足迹相逢了。
我们一直都很想在什么地方可以尝试一下苏联艺术那种“宇宙主义”的感觉,终于在这里实现了。草桑也为此画了很多体现中国太空事业的元素。之前那个红围巾,在这里直接将电报信号纸带,“地球上的红飘带”,以及人类向着宇宙的征途连接在一起了。

我们梦想着,在无尽的时空视角上,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也会融入那伟大的征途,在那里与先行者们相遇。这就是作为创作者的渺小的我们,在望向过去的那一百年里走过的人们时,想要捧出的,渺小却真挚的心情。
那么感谢阅读到这里的你~祝愿大家新春快乐,牛年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