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类选择题,有哪些失分“陷阱”?
暑期地理思维训练营下周就要开营啦~1期学员已满,2期仅剩少量名额,小羊羔儿们欲报从速哦!

作者 不是山风 | 排版 杳杳
2023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意味着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如果要分析中国人口负增长的原因,该从何入手?负增长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人口问题?对产业结构又有何影响?我们今天一起看看这几个问题。
01
中国自然增长率为何会呈现负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就意味着过去一年,中国出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其中最主要原因还是出生率较低。
√ 生育意愿下降
也就是“不想生”,当下的90后、00后作为婚育主体,他们受教育年限长,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压力较大,当下年轻人生育意愿持续下降。
√ 育龄妇女人口的减少
也就是“没人生”,“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
√ 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
也就是“生不起”,从怀孕到将孩子抚养成人,住房、教育等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和政策也不够健全,加大了年轻人对生育的顾虑。

对于某个区域来说,人口增长不仅和出生率、死亡率有关,还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而且研究范围越小,迁移对人口数量带来的影响就越大。(人口机械增长率 = 迁入率 - 迁出率)
所以不仅要关注我国人口总数出现负增长,还要看到国内因迁移带来的人口增长区域差异。
√ 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明显
由于东三省的经济形势不如以前,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去更为发达的地区寻找更好的机会。
√ 农村较城市人口负增长显著
与城市相比,虽然农村出生率较高,但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部分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除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之外,我们还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多项指标。
从1953年到2020年,青少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老年人比重在不断上升。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快速老化。

0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人口状况不仅是社会问题,背后更有本“经济账”。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消费需求下降等诸多问题。在这种状况下,该如何制定发展策略呢?
加快产业升级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数量减少,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在这种状况下,会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
发展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又称老年产业、老龄产业,是指随着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产业。大致分为日用品经济、保健品经济和服务类经济等。
发展银发经济一方面能够促进消费,开拓新产业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养老机构、保健品市场、宠物市场、网络电商等),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还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

延长退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变长,居民卫生健康水平进步明显,即使到了退休年龄,很多人依然可以胜任工作。延迟退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也能适度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

鼓励生育
适当调整生育政策,如开放二胎、三胎等。在鼓励生育的同时,还应逐步完善相关保障,例如增加产育假期、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降低家庭教育成本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改善经济环境、振兴农村经济、加强社会保障等多项措施共同落实。
地理考试中,人口问题这个内容在选择题中出现得比较多,这个板块有哪些常见的失分陷阱呢?
03
人口类试题的常见“陷阱”
“率”≠“量”
“率 ”代表比值,只有用比值乘以基数才能得到“量”。做题时要格外关注,图文材料给的是“比率”还是“数量”,选项中描述的又是什么,如果没有看清楚,这类试题是很容易丢分的。
点击可看大图


以上两题中的“累计人才”、“人口总数”都代表“量”,而图中“迁移网络效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代表“率”,两者不能一概而论。
结合新概念,考分子式
此类题目中常会出现“……与……之比”这类新概念,我们可以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分式,利用数学思维,分析分子、分母和分数值之间的关系,这样做题思路会清晰很多。
点击可看大图

该题中新概念为“人口抚养比”,将题目中的信息转化成以下三个分式:


该题中新概念为“人口支持比”,将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学公式:

利用复杂图表呈现信息
人口类题目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图表,有时会把柱状图、折线图、三角形统计图等多种类型组合,增加读图难度。
无论何种图示,我们都应按照“了解图名—弄清坐标(图例)—读取数据(大小和趋势)—分析数据”的顺序来看。
点击可看大图

上题中要注意区分柱状图和曲线图所代表的数据,以及不同颜色的柱状图所代表的含义。

遇到表格类题目时,要注意每行、每列代表的含义以及相互间的联系。
上题表中,后两列的关系为:
【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城市人口变化】。
通过以上几组试题可以发现,人口相关的基础知识本身难度不算大。很多同学之所以丢分,是因为没有从图表、文字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卡在了数学和语文这两关。如果你有这种情况,建议多找几组这类试题,做针对性训练哦~
04
做完题再走~
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人口“七普”结果显示,我国2020年总和生育率为1.3,已处较低水平。2021年8月20日,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是继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又一次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我国生育率不断走低的主要原因,不包括(单选)
A. 育龄妇女规模缩小
B. 家庭生育意愿偏低
C. 婚育年龄普遍推延
D. 传统观念影响深刻
2.当前,为直接配套支持“三孩”政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单选)
① 大幅降低房价 ②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③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④ 增延产育假期
⑤ 降低家庭教育成本 ⑥ 提高个人所得税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答案与解析
1. D
【解析】我国在婚育方面的传统观念,提倡“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等,与题意不符。其它项是当前我国生育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2. C
【解析】大幅降低房价,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故①②错误。增加产育假期、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降低家庭教育成本,都是面向解决“生得起、养得起、育得起”问题,③④⑤正确。提高个人所得税率,将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与促进生育欲望不符,⑥错误。故选择C项。
*声明:图像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所有,本号为整合发布。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