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意义

2023-07-13 12:14 作者:Pudding-Tea  | 我要投稿

描述:无意义是一片形状不规则,无法直接触碰的物质,它属于精神层面的幻想之物。虽然无意义不会对个体造成物理伤害,但其会对“宿主”(幻想者)的精神造成极大危害。

 

影响:当个体长期被同类排挤或忽视时(不论是否有意),有概率生成与该个体相关的“无意义”。“无意义”作为该个体的幻想之物,通常前期存在感极低,甚至个体本身也难以察觉。

“无意义”被个体观察到时,其通常以个体的外观形态出现,但形态并不完整,某些部位会呈烟雾状,处在消逝飘散的状态。“无意义”形态的完整度取决于个体对自身的认可度。个体认为自身无意义的倾向越强,“无意义”形态完整度越低。

当“无意义”被个体观察到后,其会将该个体此前对自身的评价抹除并用“无意义”本身代替。此时“无意义”已经开始对该个体的精神产生危害,但并非意味着局面无法挽回。如果此阶段个体能够重新获得同类的关注与认可(不论主动或被动),该个体的“无意义”对其的影响将大幅削弱,甚至该个体的“无意义”会暂时消失。

但如果认可在短期内消失,“无意义”将会重新出现并对个体造成更严重的精神危害。若个体在此阶段无外界影响,其会逐渐把“无意义”的残缺形态认作自身当前的真实状态,并不断暗示自己“无价值,无意义”。

在此阶段后的一段时间内(由几个月至几年不等),个体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频繁出现,严重者可能会有短时间的失控状态。此时外界的干扰仍能抑制或加速“无意义”对个体的精神危害,但鉴于此时“无意义”的精神干扰往往导致个体对外情绪表现异常,故个体大概率会得到外界的负面评价而加速“无意义”对其的精神危害。

当“无意义”形态完全化为烟雾状(完整度为零)时,该个体将失去正常个体所拥有的大部分欲望(包括求生欲),认定自身“无价值,无意义”。此阶段“无意义”已对个体造成巨大的,难以逆转的精神危害,外界的干扰很难影响“无意义”。个体在此阶段存在“自我抹除”意向。在不确定的某个时间点,个体会出现行为反常、精神崩溃、自残、【数据删除】等极端表现。在此时间点后,个体会不断重复上述表现直至个体死亡。

目前未知个体死亡后,该个体的“无意义”是否仍然存在。普遍认为“无意义”作为幻想物会随“宿主”意识的消亡而消失。

 

应对措施:目前无完全抹除“无意义”的有效方法。唯一有效抑制“无意义”的方法为持续关注有关个体,并长期认可该个体存在的意义。

(此文写于2021年)


无意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