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羊绒行业:我国优势特色行业,景气度高,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报告出品方:广发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一、羊绒:优质稀有天然纤维
(一)羊绒:具备多种优质物理特性,产量低,采集难度高
羊绒也称山羊绒,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的细绒。山羊多生长在高原地区,为了适应剧烈的气候变化,全身长有粗长的外层毛和细软的底层绒毛,以防风雪严寒和雨水侵入。18世纪以来,中国生产的山羊绒经克什米尔(Cashmere)地区集散售往世界各地,因此“开司米”(Cashmere)逐渐成为山羊绒及其制品的俗称。
羊绒属于稀有特种动物纤维。羊绒产量稀少,根据前瞻经济学人数据,羊绒产量仅占全球动物纤维总产量的0.2%,从全球范围看,产绒山羊主要分布在北纬 35-55度,东经 5-120度的高寒、半荒漠区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羊绒生产国,羊绒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羊绒产品出口国。
羊绒具备细、轻、柔软、保暖性好等优点。羊绒产品具有质地柔软、光泽柔和、轻薄保暖、舒适富有弹性等优良特性,是现阶段能够利用的所有纺织原料都无法比拟的重要原材料,因此被称为“软黄金”。
羊毛来自绵羊,羊绒产自山羊,羊毛和羊绒本质上都属于动物毛纤维,但具备不同的物理特性: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羊绒没有髓质层,所以羊绒相较于羊毛更细。根据《纺织材料学(第四版)》数据,山羊绒纤维由鳞片和皮质层组成,没有髓质层,平均细度多在14~16μm,细度不匀率约为20%。山羊绒计重平均长度25~45mm,短绒率(短绒率short fibre content指净绒中长度在15mm及以下的绒纤维根数占总根数的百分数)18%~20%。做成衣服后,羊绒衫重量比羊毛衫轻很多。
另外,羊毛表层有一层鳞片细胞,顺着毛发捋的时候很柔顺,几乎感觉不到阻力,而从顶端向末端捋的时候会感觉到阻力,因为羊毛顺、逆两个方向的摩擦因数有明显差异。同时羊毛鳞片表面粗糙,因此也不够亲肤。而山羊绒的表面鳞片边缘光滑、完整性好,紧贴毛干且鳞片大而稀。分不同方向捋的动摩擦因数差异较小,故而手感更加柔软、滑糯、亲肤。
羊绒制品属于高档消费品,在发达国家及地区有较大消费市场。山羊绒纯纺难度较高、价格较贵,且易起球、毡缩,通常与超细绵羊毛混纺使用。山羊绒的拉伸断裂性能、弹性比绵羊毛好,具有细、轻、柔软、保暖性好等优良特性,一般用于作羊绒衫,粗纺(纺纱过程中,经精梳工序生产的纱线叫精梳纱,不经这道工序生产出来的则叫粗纺纱;粗纺面料呢面丰满,表面有细密的绒毛,织纹一般不显露;精纺面料织物表面平整光洁,织纹细密清晰)作高级服装,如大衣呢、毛毯原料,也可作精纺高级服装和地毯的原料。羊绒制品属于高档消费品,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有较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羊绒制品主要出口市场比较稳定。
(二)羊绒的分类及等级
羊绒按其采集方式划分为瓜子绒和套子绒。其中,瓜子绒(raw cashmere by grabbing)指通过专用工具抓取获得的山羊原绒,通常呈团状;套子绒(raw cashmere by clipping)指通过剪刀或剃刀整体剔取的山羊原绒,通常呈片状。
传统上,羊绒采取“梳抓”的采集方式进行收集(瓜子绒),和羊毛相比采集难度更高。采集羊毛的过程就像是在给绵羊理发,专业人员用剪毛器3分钟即可完成,每只绵羊要在一年里定期进行“理发”。而采集羊绒难度更高,这层薄薄的细绒长在山羊皮层上,掩在山羊粗毛根部,只在入冬寒冷时长出,用来抵御风寒,在开春回暖后脱落,用来适应自然气候。牧民们会在山羊春季脱毛的时候,用特制的铁梳子,像梳头一样一点点抓取下来。由于人力成本上升等原因,目前羊绒采集方式由瓜子绒逐渐转向套子绒,而瓜子绒和套子绒对比来看,羊绒的质量也有所差别。
羊绒按其天然颜色划分为白山羊绒、青山羊绒、紫山羊绒。白山羊绒指绒纤维和毛纤维均为自然白色;青山羊绒指绒纤维呈灰白青相间色,毛纤维呈黑白相间色或棕色;紫山羊绒指绒纤维呈紫棕相间色,毛纤维呈深棕色或黑色。若不同颜色类别的山羊绒相混,一般按颜色深的定类。
根据加工处理的阶段不同,羊绒可分为原绒、无毛绒、洗净山羊绒、分梳山羊绒。
其中,山羊原绒(raw cashmere)指从具有双层毛被的山羊身上取得的、以下层绒毛为主附带有少量自然杂质的、未经加工的毛绒纤维;洗净山羊绒(scoured cashmere)指山羊原绒经过洗涤达到一定品质要求的山羊绒;无毛绒指洗净的原绒经分梳,去除原绒中的粗毛,死毛和皮屑后得到的山羊绒。
此外,根据羊绒平均直径和手扯长度,山羊原绒可分为超细型、特细型、细型、粗型;根据品质,山羊原绒可分为可分为头路绒、二路绒、癞绒、油抓绒等。

(三)中国羊绒产业发展历程:行业集中度提升,内外需双向发力
建国初至 20 世纪 60 年代前:萌芽期,羊绒加工量少。根据普华有策数据,建国初期,我国毛纺工业整体加工量只有 13 万纺纱锭,其中羊绒加工量极少。
20 世纪 60 年代:羊绒产业起步,以代加工为主,受出口配额限制。中国羊绒受到出口配额(为了防止国家某些农林产品流失,出口国家按照自身国家市场容量和特殊状况下对一些产品进行出口配额)限制。中国在 80 年代之前以加工为主,国内虽然有优质羊绒产品,但自主品牌较少,制衣技术和品牌文化均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1964 年,北京雪莲成立,是中国第一家全能生产羊绒制品的纺织企业,突破羊绒分梳关键技术,中国实现羊绒衫零的突破。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出口配额取消,我国羊绒产业逐渐崛起,以外需为主。
20 世纪 80 年代配额制取消,依托我国羊绒原料最大出产国的优势,鄂尔多斯、中银、康赛妮、鹿王等纱线厂陆续成立,多以我国羊绒最大产地内蒙古为基地。
此阶段羊绒需求仍以外需为主,羊绒制品主要出口地包括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国内消费水平还普遍不高,羊绒消费群体相对不足。
此阶段国内羊绒制品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发展较为混乱,产品质量层次不齐。鄂尔多斯等部分纱线制造商延长生产链条,逐渐转做成衣。
21 世纪初至疫情前:羊绒内外需双向发力。2005 年 1 月,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国内羊绒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羊绒制品出口壁垒不复存在,羊绒制品出口量价齐升。此外,随着我国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居民对羊绒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提升。内外需的增加促使羊绒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但规模有大有小,区域性较为明显,行业秩序有待进一步发展。
2019 年 12 月,新澳股份的控股集团公司新澳实业,收购原羊绒龙头企业之一的中银绒业羊绒资产(宁夏中银绒业),并租赁给新澳股份控股子公司新澳羊绒使用;2020年 4 月新澳股份以 4200 万竞拍获得世界知名羊绒纱线生产商英国邓肯公司 100%股权,建立海外羊绒高端制造基地,新澳股份羊绒业务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
疫情以来:羊绒纱线细分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披露,2019 年-2021 年,山羊绒等特种动物纤维针织纱线生产前十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67.50%、70.10%和 71.10%,行业集中度提升。
(四)羊绒产业链:参与企业多为综合性企业,涉及上中游多个环节
羊绒产业链由绒山羊养殖、原绒生产、羊绒流通、羊绒加工及羊绒制品销售等主要环节组成。上游主要为山羊养殖;中游包括初级加工和后期加工,其中初级加工包括取绒、开松、洗绒、烘干、去油脂、梳绒、甩干、和绒等环节,产出的产品主要为原绒、无毛绒、洗净山羊绒、分梳山羊等;后期加工包括纺纱、针织、梭织等环节,产出产品主要为羊绒纱线、羊绒毛条、羊绒面料等。下游主要为服装制造环节。
目前我国羊绒行业参与者众多,且参与企业多为综合性企业,大部分羊绒相关企业涉及羊绒上中游多个环节。其中:天山主要涉及上游的山羊养殖;北京雪莲、内蒙古鹿王、赤峰东荣(东黎)、浙江凌龙等销售商品为原料、纱线、面料、成衣等;鄂尔多斯、湖州珍贝等具备从纱线到面料到成衣的生产能力,而销售商品多为成衣(纱线和面料以自用为主);新澳股份、康赛妮、M.oro、浙江中鼎等主要集中于羊绒纱线,浙文影业也有部分羊绒纱线业务;山东康平纳主要开展纱线染整装备制造和纱线染色服务。
目前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地是我国羊绒的主要产区。根据前瞻经济学人数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现有2600多家羊绒加工企业,已经形成了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北清河和宁夏灵武、宁夏同心等几大羊绒加工基地,加工的无毛绒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
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山羊养殖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羊绒产出地。根据 wind 数据,2021 年,内蒙古羊绒产量占比达到 44.3%。其余山羊养殖量较多的地区有四川、河南、云南、山东、陕西等地,但羊绒产量占比均在 10.0%以下,与内蒙古相比差距较大。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羊绒生产地,且羊绒质量最高。其白级山羊阿尔巴斯型、二狼山型等品种羊所产羊域纤维细长,拉力大,净绒率高,羊绒质量处于国内首位。
二、羊绒行业为我国优势特色行业,我国是羊绒生产、加工、出口第一大国
(一)我国羊绒市场整体规模较为广阔
我国是羊绒资源第一大国,也是羊绒制品生产第一大国,羊绒制品出口第一大国。
具有得益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原料优势、地域优势、人力资本优势、政府政策优势等发展优势,各种经济成分、规模并存,企业生产地分布和品牌区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国羊绒产品种类已经由无毛绒发展到羊绒纱、羊绒衫,从针织制品发展到梭织制品和圆机一次性成衣;产品结构由粗纺、纯纺延伸到精纺和多元混纺;产品技术含量逐步提升,羊绒产品向高支精纺、轻薄型四季服装转变。羊绒制品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档次稳步提高、产品出口创汇呈现上升。我国在拥有羊绒资源优势的同时已经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优势。根据前瞻经济学人数据,2019年,中国羊绒行业整体规模为408亿元。
(二)需求端:内需有望持续发力,外需规模大、韧性强
内需方面,伴随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城市化带来的消费升级,我国居民服装类支出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2022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CAGR达12.67%,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我国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有所波动,随着疫情缓解和消费复苏,2023H1我国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6834.3亿元,同比增长8.80%。2023H1我国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13.3%。
羊绒衫销售额持续增长,其增速远高于服装配饰销售额整体增速。根据久谦数据,2019、2020、2021、2022、2023H1,天猫羊绒衫销售额分别为92.0百万元、191.5百万元、866.0百万元、1301.4百万元、341.6百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3.6%、108.1%、352.3%、50.3%、12.0%,同期,天猫服装配饰整体销售额分别为28.8百亿元、28.2百亿元、28.9百亿元、22.1百亿元、9.4百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6%、2.1%、2.5%、-23.5%、-6.0%,羊绒衫销售额同比增速远高于服装配饰整体同比增速。
从我国羊绒消费需求来看,2017年,根据智研咨询数据,全国羊绒消费量达14902吨,为近年来最高。随后两年我国羊绒消费需求有所回落,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在国内寒潮影响下,全年羊绒消费需求回暖至12616吨。2021年全年,受疫情影响下游品牌商下单较为谨慎,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消费需求提升,根据前瞻经济学人数据,2022年国内羊绒需求量预估约13000吨。羊绒作为高端纺织材料,符合未来消费者消费需求趋势,预计未来羊绒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外需方面,我国是世界重要羊绒产地、加工地、出口大国。近年来我国每年羊绒出口数量在2500吨以上(国家统计局原有“中国山羊绒年出口量/金额”于2019年停止统计,2020-2023年6月山羊绒出口数据参考海关总署数据,区分已梳无毛山羊绒和未梳其他山羊绒等)。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已梳无毛山羊绒出口数量下降至2662.28吨。2021-2022年,全球疫情背景下中国供应链韧性较强,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我国已梳无毛山羊绒出口量快速回暖,2021年我国已梳无毛山羊绒出口数量为4050.39吨,同比增长52.14%,2022其出口数量为5466.90吨,同比增长34.97%。
外需规模较大,疫情期间韧性较强,2022年我国羊绒制品出口数量(仅统计无毛绒,纱线,围巾,绒衫)约4.04万吨。目前,我国羊绒产品种类已由无毛绒发展到羊绒纱、羊绒衫,从针织制品发展到梭织制品和圆机一次性成衣;产品结构由粗纺、纯纺延伸到精纺和多元混纺,羊绒产品向高支精纺、轻薄型四季服装转变。羊绒制品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稳步提升、出口额整体呈增长趋势。
目前,我国出口的羊绒产品主要包括羊绒原料(原绒和无毛绒)、羊绒半成品(各种羊绒纱线)和羊绒制成品(羊绒机织物、羊绒衫和羊绒围巾等),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羊绒分会数据,2022年我国羊绒产品(无毛绒、纱线、围巾、羊毛衫)出口数量为40398吨,同比下降3.91%,出口金额为18.51亿美元,同比增长12.17%。2018-2022年,我国羊绒产品(无毛绒、纱线、围巾、羊毛衫)出口数量CAGR为2.67%,出口金额CAGR为4.47%。
从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来看,羊绒衫占比均为最大。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羊绒分会数据,2022年,出口数量方面,无毛绒、羊绒纱线、羊绒衫、羊绒围巾分别占比13.5%、9.1%、62.0%、15.4%;出口金额方面,无毛绒、羊绒纱线、羊绒衫、羊绒围巾分别占比26.4%、22.7%、44.9%、6.0%。
从各类产品的出口地来看,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羊绒分会数据,2022年,无毛绒方面,意大利占出口额的绝大部分,前五大出口地为意大利、英国、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占比分别为72.54%、6.76%、5.45%、4.69%、3.54%,前五大出口地合计占比为92.99%;纱线方面,前五大出口地为柬埔寨、越南、中国香港、哈萨克斯坦、马达加斯加,占比分别为14.80%、10.47%、10.11%、8.03%、7.71%;前五大出口地合计占比为51.13%;围巾方面,前五大出口地为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占比分别为21.23%、18.96%、18.05%、7.94%、7.57%;前五大出口地合计占比为73.75%;羊绒衫方面,前五大出口地为美国、法国、吉尔吉斯斯坦、德国、英国,占比分别为33.90%、10.95%、9.06%、5.66%、5.27%;前五大出口地合计占比为64.84%。
(三)供给端:受环境承载力与畜牧政策影响,产量难以短期内快速增加我国是世界羊绒重要产地,受制于气候及环境承载能力等生产环境因素,全世界羊绒产量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因需求增加而大幅增加。根据国际羊绒羊毛展览会数据,全球羊绒产量约2万余吨,2021年中国产约1.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5%以上;根据研观天下数据,2020年中国年出口无毛绒3000余吨,约占全球羊绒贸易量的60%。
我国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利于优质山羊绒的生产,所产原绒品质优于国外。
一些羊毛大国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也试图探索发展绒山羊的途径,但因缺乏优质品种,加之气候温暖湿润,其绒产量和品质无法与我国竞争。
2007-2021年,我国羊绒产量在15000-19000吨上下波动,2018年以来,受国家治理沙漠化控制畜牧数量等原因有所回落,疫情期间由于下游需求韧性较强,羊绒产量维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1998-2005年,我国羊绒产量CAGR为5.84%,主要系下游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2006-2017年,我国羊绒产量维持在16000吨以上,CAGR为0.71%;2017年以来,由于国家环保、畜牧政策、国内羊绒价格的持续下降,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等因素影响,我国羊绒产量下降。2018年我国羊绒产量为15438吨,较2017年同比下降13.52%。2019年以来,我国山羊绒产量较为平稳。2019年、2020年、2021年,我国羊绒产量分别为14964吨、15244吨、15102吨,分别同比变化-3.07%、1.87%、-0.93%。
山羊养殖行业是羊绒的上游产业,羊绒产量受到山羊存栏量和单位绒产量的共同影响。整体来看,由于限牧政策等原因,我国山羊存栏量处于低位,而受益于养殖技术进步等因素,山羊养殖单位毛(绒)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此外,近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我国部分地区采集“套子绒”替代“瓜子绒”,采集“套子绒”会使得产量上升,但是羊绒质量等级会受到影响),我国近年来羊绒产量基本稳定。
每年春季为取绒季,因此当年的山羊存栏量直接影响到次年春季的山羊绒产量。
200-2015年,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山羊存栏量均超过14000万只,2016年以来,受到国家限牧政策等影响,山羊存栏量整体波动下降,2016-2021年,我国山羊存栏量分别为13691.8万只、13823.8万只、13574.7万只、13723.2万只、13345.2万只、13331.6万只,均未超过14000只,分别同比变化-5.62%、0.96%、-1.80%、1.09%、-2.75%、-0.10%。除畜牧政策外,山羊存栏量也受下游需求影响,疫情期间羊绒原料被滞留,同时羊肉价格上升,部分牧民放弃养羊或宰杀山羊改卖羊肉。
与此同时,近年我国山羊养殖单位毛(绒)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6-2021年,我国每百只山羊毛(绒)产量分别为40.72kg、41.47kg、41.40kg、46.19kg、54.48kg、60.16kg,分别同比变化-5.17%、1.84%、-0.17%、11.57%、17.95%、10.43%。
政策导向:上游畜牧养殖考虑环境承载能力、集约化绿色养殖;下游纺织服装业建立自主品牌,提升附加值。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十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羊绒纺织行业的支持政策主要围绕着羊绒产业链上游畜牧养殖和下游纺织服装业展开。从上游山羊养殖看,一是经历了从扩大畜牧业产值,到考虑种养规模和资源环境承载力、鼓励运用农业技术集约高效养殖的转变;二是鼓励延伸羊绒初级产品加工链条,提升附加值。从下游羊绒纺织服装业看,主要围绕建立自主品牌,延伸加工链条,发展高技术、高性能、差别化、绿色环保产品推出各类政策。
我国是纺织大国,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院数据,除国产羊绒服务于国内羊绒纺织行业外,我国每年还需从蒙古等国进口羊绒及纱线等用于生产加工,2022年我国进口未梳其他山羊绒7592吨,进口精梳/粗梳山羊绒≥85%的纱线合计348.77吨。我国市场中集中了全球93%左右的羊绒资源,生产加工后的产品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出口总量的80.0%左右。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