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讲座—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by吴晓明

2022-04-24 16:01 作者:千叶秦风  | 我要投稿

“‘现代’开辟了世界历史,它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在特定的阶段具有绝对的权力。”

中国哲学的特点在于“道器不割,体用不二。”

这两个要点,值得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之前的粗略笔记,周末抽空展开一下。


最近讲传统文化的讲座听了不少,很多我都没分享,为什么呢?那些报告人不知道依据啥,先设置好几个筐,比如修身啊社会理想啊什么什么的,然后把诸子百家的言论往筐里装。先有一个框架,然后把活生生的中华文化切割得七零八落,分门别类放好,你搁这人体解剖学呐?单独存在的器官,与人体中的器官已经不是一回事了。真正的“局部”,总会与局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贸然分割,是会有问题的。我们早已默认解剖台上的器官与人体中的器官是一回事了,这是相当荒谬的,这种理念也恰是“现代”的一部分,我大约十年来一直在与之斗争。

然而,吴老师说,“‘现代’开辟了世界历史,它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在特定的阶段具有绝对的权力。”是的,不能否认也不该否认这种分析式的认识方式对世界历史的意义。这种认识方式降低了每次需要面对的体系的复杂度、降低了认识的门槛,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认识活动中来。扫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容易,全体社会成员认识水平的提升必然带来社会运行质量的提升。哪怕是医生也不再特别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可以按照一定的路径大规模培养。16世纪现代科学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等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这些都写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也将在可见的将来继续书写人类文明的历史。这个意义上,排斥“中国哲学”这个提法(往往采用“中国思想”这个提法)是徒劳的,因为现代是主旋律,现代性的话语不止“哲学”一个概念,哪怕不使用“哲学”,哲学的术语、哲学的方法、哲学的逻辑仍然会贯穿于认识始终,无法挣脱。

但是,坚持这种现代性话语对于认识中华文化是致命的,因为中华文化从来就不是这么个逻辑。所谓“运水搬柴,无非妙道”式的中国宗教,并没有去割裂尘世与天堂——不是没有区分,而是没有割裂。运水搬柴是“俗务”,与“妙道”还是有区别的;但同时,妙道不在什么神圣的典礼中,而在运水搬柴之中。甚至是“道在屎溺”,是“卑贱者最聪明”。这是另一种降低认识门槛的方式,哪怕一无所有,只要在劳动就有触及形而上的可能性,就有“成仙”的可能性,就有“皆舜尧”的可能性。也许可以拿杨立华老师表述来对比,“中华文明的此世性格”,我有点记不清了,就这个表述而言,似乎有割裂的意思?但显然,仍然强调关注活着的人,强调感性世界的人,而不是在感性世界之外去追求超感性世界。所以,修身和社会理想能分开吗?恐怕是不能。

讲座—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by吴晓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