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期迷途】黎明前的暴风雨(Tempest)-繁花故事杂谈

2023-08-20 12:39 作者:Vozer仰者  | 我要投稿

前言:

无期迷途在万众瞩目下的周年庆版本没有为我们带来局长苏醒,英雄归来的劲爆故事,但看过《繁花》后的笔者对此毫无怨言,反而开始为主线能否顺利承接这场盛大的花开而担心起来。

本文将以繁花中的三位主角为主要对象,分享一些笔者在故事中看到的人物刻画、情节安排、主题表达等种种发现和发散性的思考,也是对自己阅读体验的整理和进一步的发掘。

 

 

 

溺水而亡的奥菲利亚-贯穿始终的复仇剧

 

I lov’d Ophelia, forty thousand brothers could not, 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 make up my sum.

(我爱奥菲利亚,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也抵不过我对她的爱)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

 

FAC在103年的惨败为狄斯城带来了局长与枷锁,关键性地挫败了地底的阴谋,却也因无法对公众传达其中的深意而深陷舆论的泥沼,尽管FAC逐步采取措施,稳住了公信力,他们也无法向阵亡者的家属给出满意的安慰。无数的生命,与一项还不成熟的技术,一种无法谋利的工具,在民主政治中是无法被摆在天平两端的存在,但它确确实实地发生在了被冠以“人类之光”的狄斯城,用瑟琳的话来讲,这是一种必要的牺牲,最小的代价,而对于阵亡者的家属来说,舆论风向的转变,与失去亲人的悲痛,自然而然地化为了无从消解的冤屈,推着他们见证世界的残酷与不公。

Hold, hold my heart, and you my sinews, grow not instant old, but bear me stiffly up. Remember thee!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见证敬爱的父亲猝然离世,国内却因新王的登基而显露出欢庆的丑态时,应该也有着与他们相似的想法。

 

复仇是莎翁最知名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核心元素,于水中漂荡的奥菲利亚在故事的开头就为全篇定下了再也明确不过的基调(《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溺水而亡)。

在把握这点之后,繁花故事的核心路线就变得无比明了——复仇,与戏剧。

“复仇”一词,由以可可利克为首的,103年战役的受害者来推动,代表着哈姆雷特在剧中对人生的求索,对意义的诘责,对生命本质的描绘与感悟(这与可可利克的能力是一致的),而这样的愤怒最终汇聚到身为“加害者”的瑟琳身上时,却得到了超越性的转变——受害者的冤屈得到了宽慰,即便两人并没有互相理解。因此,可可利克自我耗散的生命得以短暂延续,对自己的安全无比保守的瑟琳却突然身陨,这都是对于复仇剧结局的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

“戏剧”则是有着“戏里戏外”,“设计”,“隐藏的深意”等微妙的含义,也是周年庆直播中提到的“表里双线”最为确切的在故事中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克里斯的探案经历与自我发掘之中。业师为克里斯准备了四个舞台,瑟琳为业师准备了第五个舞台。克里斯在前四个舞台虽然表现亮眼,却是在被人牵着鼻子走,可到了第五个舞台,她能够直面心魔,正视自己成为“正义的伙伴”的理想,从而得以看破所有的戏剧(舞台/伪装),从所谓的“表线”以无与伦比的直觉深入谋划的本源——有关克里斯的更多内容,我们放到之后细谈——在这种角度上来看,她的心性配以无限可能的未来,早就能够超越被困于过去与现在的业师与瑟琳,故事在这里向我们传达了时间意义上的三位一体,也是无期迷途特有的理想主义与宽慰人心的美好体现。

总的来说,繁花通过对经典戏剧的解构重排,现代元素的融合升华,多角度、多层次的隐喻与情节设计,非常完美地做到了流行性与艺术性的同一,也为我们琢磨故事的本质结构与文学作品的最终导向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

 

写在复仇之外-边角料漫谈

不知道各位在品味克里斯与米莉亚谈论的正义,业师厌弃的蝇虫,瑟琳口中的规则时,有没有产生一些别的联想,或是开始尝试找出她们所要证明、打破的事物的本质。

由于笔者本人还算是一个方舟玩家,所以对于这类表述的指代并不陌生,毕竟几乎方舟所有的故事里,都是在与这个主题打交道,在明日方舟的语言中,它被称为“苦暗”,可以片面地理解为社会革新过程中的阻碍,旧事物在面对灭亡时的挣扎,虽然在这种方向上的探究并不是无期迷途的风格,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不同角色的态度与做法中看出她们对于这个主题的认识,以及她们所认定的改变世界,或是独善其身的道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值得去好好思考的问题。

当花园的花朵枯萎凋零,业师选择将它们带到全新的季节,为它们创造全新的节气,而在偌大的狄斯城,谁又能真正翻动脚下腐朽贫瘠的土壤呢?

 

赏花人与繁花-瑟琳业师的动态关系

如果我们撇去克里斯的探案情节(这一部分诚然不可或缺且十分精彩),繁花便是在瑟琳与业师,这一对官方认证的“宿敌”的博弈中展开,我们也可以看到,两位的人物弧光随着故事的深入,对她们的目的与动机的逐步剖解中,呈现出了一种极为对称而富有美感的形态。

一般而言,双主角比起单一主角的故事,天生就较为缺乏一种令读者进行代入的可行性,因为不论读者选择代入哪一方,两人总是在故事的演进中占据相当的重要性,这不仅会让代入的氛围感大打折扣,还由于双主角故事更为紧凑的节奏与更为密集的信息,读者头脑中进行分析与理解的部分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我们需要感受的不再是主角个体对ta经历的体悟,而是应该在两位对手的碰撞中分别把握她们的所思所想,而越是对称的两人,越是能够让我们提炼出超越人物形象所包含的方方面面的东西,这正是瑟琳与业师在这段关系中成功做到的事。

有关两人的具体人物分析,我们留到接下来的篇幅中再作展开,在这里将要讨论的,其实更为繁杂无序,就连笔者都怀疑自己能否理清自己那一团乱麻的思绪,还请各位多多担待,不行就跳过吧。

业师的故事以复仇为始,在穷尽了他人的可能性后,她选择与魔鬼(狂厄)达成交易,孤身踏上旅途,保全自己何其简单,深入生命本质的能力让她在HUSH部队里七进七出,可讽刺的是,直到最后一刻她才得以正视自己呵护所有的花朵的愿望,最为强大的禁闭者也因此失去的她无敌的力量(详见审查),这是故事的必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可可利克本可以选择对上庭挥剑,或是将地底闹个天翻地覆,但英雄放弃了与“神”对抗的力量,选择为了同胞而牺牲,正因如此,她在观测庭重拾却又耗尽的生命在局长的努力下才得以延续,这是游戏设计的需要,也是现代背景下对英雄的宽慰。

瑟琳正是在看透业师的这点后,才选择做出这样伟大的赌注,将狄斯城的未来托付给一个不被她控制,甚至还想要与她对着干的复仇者手中。我们无从了解她的过去,但在黑石英的帮助下,瑟琳得以窥见常人所不能,作为上庭钦定的清理人,她得以调动连FAC司令都无法想象的社会力量来完成她被给予的目标,这里出现的“神明”是一种现代背景下programed的“神明”,而计算之神最终将手伸向了凡人,证明了她无法被任何因素抹平的,坚定的人性。这个语境下的瑟琳有着普罗米修斯“盗火者”的意象,因为她不仅帮助上庭观测内海,还为狄斯开辟未来。

瑟琳对自己与他人都十分诚实与坦然,因为她的强大无需隐藏,她在他人眼中所谓的“伪装”虽然有着功利的目的,但在笔者看来,都像是她的一种自嘲与玩笑。在繁花的故事中,只有她与FAC的司令做到了一以贯之(FAC司令肯定在之后的故事里有更多的篇幅,这里就不作展开),瑟琳从未想过可可利克所追求的置身事外,创造全新的世界需要无数的牺牲,而她把自己也算入了其中。

有关两人在个体矛盾,思维转变,人物设计等方方面面的对应与比较,相信各位都能有所体会,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

 

 

理想主义者的“侥幸”-克里斯的纯粹光芒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和我一样的体会,在刚开始阅读剧情时的第一印象里,克里斯的这种形象,放在以描写现代生活,都市百态为重点的无期迷途中,甚至进一步说,放在如今的主流文艺作品中,都显得有些过于“扁平”了,但我们越是逐渐深入故事,就能发现,这种设计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克里斯与业师同为受害者,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人生道路,其中瑟琳的影响贯穿始终,在她与米莉亚/探长的交流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她对于“正义”的定义,看似单纯的小侦探其实从一开始就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坚持纯粹的理想是一种很困难的事,但在可可利克的锤炼与拷问下,瑟琳的安慰与放手后,克里斯的理想终于破而后立,她也凭借在他人慷慨的帮助下最终铸就的心性直面真相,俯冲地狱(观测庭),以无与伦比的气魄点醒业师,拯救自己未曾拥有的过去,以最为端正的态度为自己的导师送别。

 

回望繁花中对峙的两人,克里斯是她们共同保护的对象,也是她们共同培育的花朵,理想主义者在改变世界的伟大运动中得以保全,而她的光芒也将持续闪耀,这也是无期迷途给我们的宽慰。

PS:克里斯拿的确实是男主剧本((

 


演算的尽头是艺术-描绘瑟琳的文学表演

瑟琳在繁花故事中,或许是最难读懂的一个角色,我们见证了她的功利主义,她的算计与谋划,也看到了她对克里斯与罗睺的温情,这个人物身上存在着许多看似割裂,又或是反复无常的部分。瑟琳与他人分享过许多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也向玩家传递着有关她的真相,笔者愿意相信她说的每一句话都精确无比,因为她的处境与地位,自然地决定了她在人际交往中的立场,也就是说,她没有隐瞒的必要,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她的掌控,也没有任何人有着让她重返平凡的能力。她对命运与人生有着极为恐怖的自觉,这点构成了她行为方式的重要基础,但也成为了她的局限,而瑟琳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她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我向往的是这样自然生长、自然死亡、不被任何人摆布的生命。扎根泥土,日晒雨淋,凭自己的意志活得艰难却拼命,注定凋零所以开得盛大。

 

在观测庭的对话中,我们得知瑟琳的理性与感性被人为地拆分,这是官方对她手段与思维的一种解释,而若是以狭隘的理性与感性的定义来琢磨情节,她在故事中的许多行为都超出了我们对于“理性”的框定。

抛开与之相连的哲学讨论,这里更想分享的是这样的设计传达出的模糊艺术,或者说朦胧感。

上庭并没有如同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能够精确无误地把握狄斯城的一草一木,对瑟琳进行的人格分离自然存在技术上出现困难与疏漏的可能,但反过来想,瑟琳的温情也有着理性伪装的可能,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追根究底,其实并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有关瑟琳的审查,最终也证明了上庭技术的失败,为故事的合理性送上保险,也为故事附上了浪漫的人文关怀。

人类的意识规律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完备的解释,所以理性与感性——至少笔者个人这么认为——也许并不存在可以被明确指定的边界,而在文学作品中,对这样的事实进行描绘,对这种困惑进行全盘的介绍,其实除了塑造一个所谓的“割裂”以外,没有更好的选择,对瑟琳的描绘也很好地应用了这一点,这样的设计为情节与人物的安排,甚至是更为广阔的故事展开,都做好了铺垫与预演。这样的成功,或许只能用“艺术”来形容。

PS:瑟琳的“感性”在内海深处变为了一头怪物,那局长是否也能拥有“心中的猛兽”呢?赫卡蒂的身份是否也与其有关?这些问题,要交给时间来解答了。

 


破解矛盾的少女心事-可可利克小挖掘

可可利克就像是美少女战士故事中的老前辈,骄傲而执拗,天下无敌却处处受限,为了后辈的未来呕心沥血。她的洒脱来自于她愿意背负所有,她的一往无前来自于她对自己的无条件肯定,身染狂厄的禁闭者有着一颗最为纯净的心,瑟琳或许在见证了这一点后,才得以确信她突破黑石英的能力。

我们似乎可以在可可利克身上看到许多明显的矛盾点,一方面她在对于堇的教导中,提倡人要为自己而活,另一方面则是她对花园众人无条件的付出。生活在如今的时代,我们或多或少体验过孤独带来的安宁和与之相连的社交焦虑,社会关系一直是人类无法否定的需求,所以可可利克口中的孤立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与他人断联,而是对于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的催促。

上文说到可可利克在“美少女战士”中的形象,而她也确实如同这般形象一样,拥有着某种在哲学意义上无比宝贵的能力,却仅仅将此作为工具来使用或欣赏,而她最终还是达到了禁闭者实力的巅峰,从这一方面的设计来说,虽然有着故事逻辑的需求,但我们若是考虑到“心性”,就很难去否定其中的一些割裂感,因为这是美少女战士的必然展开。

这样理想的形象,笔者在现实中,恐怕遇到了许多,又或许已经不会再遇到了。

一些脑洞:故事中消失的NO.13,也许指代下落不明的SHP-13,也就是局长,最终活下来的受害者就是对新主线局长状况的最大预言。而业师认为蓟是花园里与自己最为相像的人,而她在与局长的关系中,也即将落到与故事里的蓟相似的处境上,审查剧情交代了一部分,但更大的还是要等到主线展开。

 


刹雨之下-蓝雨下的求索

繁花的前篇名为“刹雨”,大致意为突然的雨,笔者倾向于将此理解为蓝雨,因为蓝雨那没有自然的征兆,全靠人为的特点,也是一种适合作为故事开篇的意象,而刹雨与繁花的故事都从蓝雨开始,都从淋着蓝雨的禁闭者开始,这更加加深了两者的关联,也为我们提炼其中的深意做好了铺垫。

罗睺与克里斯,沐浴毁灭之雨而重获新生,禁闭者滚烫的印记暗示着她们对于城邦的反叛(利贝尔/rebel),也指向了她们对于自由的追寻。

 


先驱性的女性视角-玫瑰人生

由于缺乏对相关话题和语境的认识,这个标题的存在只是代表笔者在繁花的故事中发现,相关讨论可以往这个方向延申。

 


结语:无数的表里双线-二元论之歌

二元论是笔者自认为的人类根本性质的思维方式,对对立事物的编排与串联也是故事的一个重要看点,它代表着故事中的冲突与内在推动力,而平行的对立事物又给人带来了更多的遐思,这种对于对立事物的组合进行分别叙述和进一步对比的方式就是表里双线的魅力,它指代着一种事物对立之上的存在啊,也同样是表里双线之上的存在。

不论是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故事本身的元素来看,繁花故事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作为表里双线的故事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更宽泛的“表线”,而它真正的深意,还要等到主线揭晓。


【无期迷途】黎明前的暴风雨(Tempest)-繁花故事杂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