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汉长江新区采取省市共管模式,地位与光谷等同,未来可能超光谷

2022-04-01 21:49 作者:作家李楠枫  | 我要投稿

武汉长江新区采取省市共管模式,地位与光谷等同,未来可能超光谷


武汉长江新区的管理模式已经确定了,由省里面派出机构,委托武汉市代为管理,长江新区管委会行使相应的武汉市市级管理权限和部分省级管理权限。从这里可以看出,长江新区与东湖高新区的管理模式差不多,不同于武汉经开区的管理模式。

之前有网友分析说,长江新区有三种管理模式,一种是光谷模式,意味着长江新区归属于省里面。一种是车谷模式,由武汉市自己成立管委会进行管理。还有一种就是共建模式,由黄陂区、新洲区、江岸区共同成立管委会进行管理,这也是最差的模式。


我当时就说了,长江新区是武汉市未来三十年的保障,担负着助力鄂东北发展的重任,地位可能比光谷还高,至少也是平等地位。现在尘埃落定,可见长江新区的地位非比寻常。

湖北省经历三度换帅,而长江新区的地位与日俱增,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在新统帅到来之际,湖北省立马公布了长江新区的管理模式,这个意味相信大家都懂。

我前面跟大家分析过,长江新区应该对标雄安新区,好好向人家学习,要做到“新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在规划和建设中体现出“前瞻性、引领性”。也就是说,湖北省和武汉市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把长江新区打造成武汉的未来之城、创新之城、梦想之城,成为全球新城区建设的样板


最近,湖北省一直主张打造“新沿海”地区,尤其是武汉市,随着万吨级航道的建成,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这个全国唯一的客货枢纽发力,12向超米字型高铁网络的布局,喊出了打造“新沿海”城市的口号。

有这个目标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新沿海”不仅是开放功能,更是开放思维、首创精神。因此,不沿边也不靠海的湖北,要打造成“新沿海”,就必须加大开放力度、扩大开放规模、提升开放水平,从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升级产业链、提升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着力。

此外,湖北省还将致力于全力畅通中部陆海空国际大通道,加速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打造多元立体通道网络、提高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新时代“祖国立交桥”。

而这些方面,恰恰就是刚刚诞生的长江新区的拿手好戏。


长江新区拥有武汉港最主要的港区阳逻港,是武汉集装箱装卸最为重要的港区。最近,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项目已经完工,三个码头已经打通作业,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到2025年,武汉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极有可能突破500万标箱,成为全国排行前15的重要港口。

长江新区位于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之间,到客货双雄的距离都不远,属于鄂东空港的毗邻区。未来,随着航空港、水运港、铁路港、公路港之间互联互通关系进一步密切,长江新区必将成为武汉市水铁公空立体交通运输的集大成者,是武汉市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大的现代物流基地。

此外,长江新区离沿江高铁长江新区高铁站、沿江高铁天河机场站以及武汉站都不远,将有轨道交通直连。


除了国际航运,长江新区还将重点打造航空航天、高端教育、科技研发、金融服务、高端总部、文化旅游、智能制造、碳排放权登记基地等产业,定位比光谷还要高一些。

有人说,长江新区将抢夺光谷的发展资源,阻碍光谷的发展。我觉得,这种想法纯属多余。光谷的基础建设即将进入尾声,光芯屏端网、大健康这两大产业加速成长,都有可能成为万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在科技研发方面,五大湖北实验室、东湖科学城都坐落在光谷,确实有先发优势。但是,长江新区的科研层次可能更高一些,以基础研究为主,在新领域寻求突破,就像合肥一心一意搞量子技术和人造太阳等高端研发一样。而航空航天、综合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跟光谷现有的产业完全不冲突,不会出现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最近,沿海发达城市纷纷沦陷,而武汉安如磐石,这种情况也必将影响许多人的决策。昨天晚上我发文说,武汉将成为资本的新宠儿,将有大量资金流入武汉,这也是武汉成为“新沿海”的标配。随着资本的大量流入,人员也会追逐着资金的流向来到武汉。这对于长江新区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长江新区有望最快在十年之内完成基础建设,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有这样好的机会,武汉一定要抓住!一旦错过了,就很难再有。(2022年4月1日于武汉地铁三号线)


武汉长江新区采取省市共管模式,地位与光谷等同,未来可能超光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