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飼養下動物的環境營造 與 營養供應
標準動物溫度 特殊冬化-均溫12°C/日溫14°C/夜溫10°C-熱點溫度20~24°C 普通冬化-均溫16°C/日溫20°C/夜溫14°C-熱點溫度22~26°C 低溫飼養-均溫20°C/日溫22°C/夜溫18°C-熱點溫度28~32°C 中溫飼養-均溫24°C/日溫26°C/夜溫22°C-熱點溫度32~34°C 高溫飼養-均溫28°C/日溫30°C/夜溫25°C-熱點溫度36~38°C 均溫-穴居物種溫度與地棲物種夜間溫度 日溫-非穴居生物日間溫度 夜溫-樹棲物種的夜間溫度 特殊冬化用於高緯度物種繁殖 普通冬化用於高海拔物種繁殖 低溫組適用於所有高海拔物種 中溫組適用於溫帶低海拔物種 高溫組適用於熱帶低海拔物種 除高緯度物種冬化溫度下調一級即可 *有個別物種會因為微棲地偏好在對應的上下兩組間跳動,但排除直接住在向陽面的穴居物種或棲地經年多霧缺光照的類型大體上大差不差 *降溫速率以2°C/周為上限 冬化時長應維持30~60天(個人偏好45天左右) --- 照明標準(能量占比) R-36.2% G-32.6% B-24.2% UVA-2.86% UVB-0.14% 低緯度光週期(對應棲地緯度00.0°~23.5°) 光週期:10~11-13~14hr(生長期長光照,冬化期短光照) 中緯度光週期(對應棲地緯度23.5°~60.0°) 光週期:08~09-15~16hr(生長期長光照,冬化期短光照) *調溫期通用設置為12-12hr --- 供水與濕度 供水排程 1.若需夜間溼度應在日落前低強度降水模擬20~30min 2.若需日間飲水應在日出後與日落前弱降水模擬20~30min 3.若須降雨刺激則在午後(建議14:00前後)進行60~120min之降水模擬 4.地穴棲物種之濕度狀態可以環境是否可維持植物生長為指標(可以毛細供水維持土壤溼度)(此時空氣溼度並非有效指標) *弱降水模擬以產生物件表面濕潤為目的 *強降水模擬以產生物件表面沖刷為目的 --- 物種的配對時機與冬化濕度對應 1-有鱗目在冬化後配對 2-以卵越冬之動物直接對卵進行冬化處理 3.以蛹越冬之動物直接對蛹進行冬化處理 4.多數多年生大型陸生節肢動物於冬化前配對 1.信風帶大陸東岸物種於冬化時降濕 2.信封帶其他區域物種於冬化時增濕 3.西風帶大陸西岸物種於冬化時增濕 4.西風帶其他區域物種於冬化時降濕 --- 常見可標準化之天然飼料(人工飼料就恕我不能細說了) 1.供水葉菜-萵苣(個人建議之舊大陸鬣蜥供水) 2.低鈣葉菜-空心菜(個人最推薦無脊椎之主食) 3.中鈣葉菜-地瓜葉(個人最推薦脊椎動物主食) 5.高鈣葉菜-紫花苜蓿(熱帶區新鮮植株較罕見)(最簡便的昆蟲營養強化材料) 4.高鈣葉菜-桑(建議用於脊椎動物食用垃圾食品後之營養平衡)(節肢動物之應用有限) 5.功能性葉菜-辣木(抗寄生蟲有效成分-硫代葡萄糖苷與類黃酮)(不可用於無脊椎動物) 6.能量供應果實-南瓜(建議用於平時食葉之爬蟲) 7.能量供應果實-香蕉(滿滿的碳水化合物還能說啥) 8.水分補充果實-蘋果(唯一竹節蟲可用的供水果實) 9.水分補充果實-黃瓜(使用上最簡便的水分供應途徑) 10.營養供應果實-番石榴(抗壞血酸供應,建議所有非專食陸生節肢動物只要會吃果實就應該攻給) 11.火麻籽-維持卵粒必須脂肪酸(我也很不想用但沒轍) 12.葵花/紅花/南瓜籽-以脂肪供應能量N6三者用起來差不多 13.麥片-碳水化合物能量供應-將腸阻塞的風險降到最低的選擇 14.脫脂黃粉蟲-假如飼養的動物會吃乾燥食物那請用這貨補充蛋白質 15.墨魚骨-鳥類/鼠婦/蝸牛的萬用鈣補充 其他或許有些不得不用的食材但都不是常見貨我就不提了,會用到的人都不需要我建議 然後是一些建議 1.純肉食的蜥蜴是少數,除了巨蜥/毒蜥/蛇以外,"幾乎所有"的蜥蜴或多或少都會進食少量植物(包含但不限於石龍子/變色龍/所有叉舌蜥/幾乎所有的守宮(擬蜥好像"不需要"但似乎...會吃一點?))(以嫩芽葉與軟質漿果為主). 2.純肉食的蜈蚣是少數,除非你有很好的理由不然請穩定供應你的蜈蚣水果(特別是番石榴等高抗壞血酸的類型). 3.節肢動物需要的抗壞血酸攝取量與脊椎動物完全不在同一個數量級,除非你有很好的理由(例如飼養的物種很明顯沒有攝取植物的可能性(多數大型地棲/穴居蛛形綱))不然請穩定提供新鮮綠色葉菜或番石榴等高抗壞血酸水果"作為選擇". 對那些大型地棲/穴居蛛形綱等例外應以Gut-Load活餌應對. 4.純草食的蜥蜴(與陸龜)是少數,除非你有很好的理由不然適量(=在綠色葉片供應充足的前提下)供應動物性食物給許多以植物為主食的蜥蜴是我的建議(包含但不限於飛鼬蜥/王者蜥/班帆蜥/各種鬣蜥(就連最草食的綠鬣蜥也會開葷 岩鬣蜥會偷鳥蛋 陸鬣蜥會撿屍 太平洋某島國上的也會吃毛蟲...)/蝴蝶蜥/石龍子(我就是指猴尾蜥)) 5.純肉食的螳螂是少數(有一個物種可能是純肉食...吧?),與多數其他陸生節肢動物一樣牠們也需要超高量的抗壞血酸,因此除了餐餐gut-load外提供番石榴等高抗壞血酸水果會是我的建議 --- 普通人會用得到的造景植物-黃金葛(方便攀附/方便躲藏/方便作飲水承載/耐命/誤食性低且誤食危險相對低) --- 建議使用的常見底材(僅討論非造景缸,很搞缸的複雜底材我就不提了) 1.沙地物種建議使用細石英砂(岩漠物種請不要用) 2.陸生龜類粗糙磁磚或水泥底(足部傷害看太多了) 3.小型爬蟲建議使用餐巾紙 4.陸生節肢建議使用泥炭土 5.陸生軟體建議使用腐葉土(重點要能夠當微生物碳源不然你會整天跟爆掉的氨做鬥爭) 資料來源 : 生物鬼才 - 區誠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