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

2023-04-12 23:16 作者:文学考研带你背  | 我要投稿

⑤“邺中七子”


邺中七子又号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玚、刘桢。 同时代曹丕的《典论.论文》首次将他们相提并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于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威以自骋骥碌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曹丕常常与建安七子“行则连舆,止则接席”,孔融被曹操斩杀后,曹丕仍以重金向天下广征孔融的文章。


“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他们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王粲在诗赋上的成就高于其他六人。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提到:“仲宣溢才, 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哀思最能表现在作品上,其代表就是《七哀诗》与《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王粲《七哀诗》吟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把在乱世的经历见闻,融入于作品之中,留下最真实的记录。


七人中除被曹操处死的孔融外,其他六人都依附于曹操父子旗下。建安二十二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魏王世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离其灾, 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璃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下的五人竟然全部死于这次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考点三、正始文学里的“竹林诗人”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在文学史上习惯用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这时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掌握了大权, 残暴地屠杀异已,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在哲学史上,正始是魏晋玄学的开创期,主要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在文学史上,正始文学的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正始文学揭露了礼教的虚伪,表现了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木会元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真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阮籍最出名的作品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咏怀》 是用诗歌记下外界所见所闻的种种事物、与内心感情对外界种种事物的触发、感动。这些作品可能是阮藉晚年编集平生所作五言诗,而总题为“咏怀”。《咏怀》的第一首,被认为有序诗的作用:“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钟嵘《诗品》置阮籍诗于“上品”,评曰:“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其中“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说明了阮籍的诗充满了象征性、神秘性,难以悟透其主旨。


嵇康与阮籍齐名,并称嵇阮,同为魏末文学界与思想界的代表人物。相较于阮籍以诗见长,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上,故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概括地评价二人:“ 嵇康师心以谴论,阮籍使气以命诗”。嵇康传世诗歌有五十余首,其中以四言诗居多,《送秀才入军诗》 组诗为其代表。嵇康的诗常集用《诗经》中的句子,内容多崇尚淡泊自然的精神状态与阐述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其尚古的艺术风格传承自曹魏初期的建安风骨对后世的玄言诗与游仙诗的成熟与盛行也具有重要影响,在诗歌发展史上处于着承上启下的位置。

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