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E MEN·GW最初的故事(中)


Games Day
在70年代,桌面游戏的聚会上,还是以兵棋为主角,并没有很多魔幻题材的游戏,在那时朗和史蒂夫经常用周末开着小货车在英国到处跑,在各个游戏展会上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因为他们那时候没钱租摊位也没钱住旅店,只能自己扛着游戏进去,展会结束了就睡着货车里,他们给这辆货车起了个外号叫“范·莫里森”(Van Morrison,一位英国老歌手)。很快GW就开始策划举办自己的游戏展会,这也就是一直持续到现在的“Games Day”,玩家可以玩锤也可以买到一些只在那里限定发售的模型和书。GW在1975年5月份在《猫头鹰与黄鼠狼》上发表了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热情的支持,于是他们在1975年12月20日周六的伦敦塞莫大厦(Seymour Hall,在贝克街附近,现在是一家体育场馆)举办了第一次Games Day,这其实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冒险,因为租场地花了他们很多钱。
当时的GW希望在这一次展会上弄个开门红,他们将门票价格定为成人30便士,儿童15便士,还为此进口了不少美国的新桌游,但有些倒霉的是它们全被海关扣了下来,最后约翰只能自己跑到海关去交了一笔附加税才把那些游戏带了回来。
在展会当天,来的人非常多,三个人手忙脚乱的忙活了一整天,令他们有些意外的是《龙与地下城》成为了展会上绝对的主角,那些从海关弄回来的毫无知名度的游戏一份也没卖出去,TSR的产品都卖出去了很多很多,所有的玩家都因为它而气氛热烈,这令年轻的GW意识到《龙与地下城》的特殊,也对自己的未来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当时的GW因为自身条件所限,直到1976年11月才宣布要举办下一届Games Day,也就是1977年的2月12日,地点方面则因为没预定上上一个展会的会馆而换为切尔西城镇大厅,与此同时他们还宣布在3月12日的富勒姆城镇大厅举办龙与地下城主题展会,但因为《龙与地下城》太过火爆,可以容纳250人的会场足足来了上千人,这也令龙与地下城的专题成为了日后GW额另一个主要活动,并将其命名为“Dragonmeet”。
到了第三个Games Day举办时,《猫头鹰与黄鼠狼》已经停刊了,被《白矮人》取而代之,举办的日期是1977年12月17日,地点又改回了第一次的塞莫大厦,这次的来客超过了1500人,其中有200人报名要参加了当天的龙与地下城比赛,因为人数太多GW只好先给他们做一张卷子,题目也很难,可以及格的玩家都十有八九是《龙与地下城》的老学究了。
1978年10月28日,第四次Games Day还是在老地方塞莫大厦举办,这一次足足来了2500多人,GW当时已经在代理《高级龙与地下城》(AD&D)了,他们在展会上出售了4.5英镑一本的简装版,这比平常的硬壳版便宜了2.45英镑,另外他们还在展会上结识了很多美国的游戏厂商,这其中包括《克苏鲁的呼唤》(COC)的制作商混沌元素(Chaosium),很快《克苏鲁的呼唤》也成为了GW继续在英国桌游界披荆斩棘的又一柄利器。

新的开始
在第一个Games Day大获成功之后,朗和史蒂夫决定辞掉自己原本的工作,将所有精力放在GW的经营上,但约翰对于这个建议并不感兴趣,他喜欢那些传统的木制游戏,也喜欢制作它们,但他是一个完完全全对RPG不感冒的人——而RPG是当时GW的命脉。在几番争论之后,约翰还是不同意为了GW辞掉自己的工作,最后他决定退出GW,这令朗和史蒂夫都十分遗憾,并在1976年1月的《猫头鹰与黄鼠狼》上公开了这个消息。
随后两个人接受了加里·盖加克斯的邀请,在1976年7月前往美国TSR公司并参加在威斯康星州日内瓦湖畔举行的第九届GenCon桌游大会(加里·盖加克斯在1968年创立的桌游聚会),在那里结识了一群当时美国桌游界的著名人物。朗和史蒂夫回到英国时已经是9月份了,他们搬出了GW诞生的公寓,开始寻找新的办公场所。
因为银行没借给他们钱,GW的第一间正式的办公室只不过是一个位于圣斯蒂芬大街上(St Stephen's Avenue,位于伦敦牧羊区Shepherd's Bush)每星期租金10英镑的小破屋,朗和史蒂夫给这里也取了个诨名——“面包箱”(Breadbin)。当时他们就在这个小破屋和那辆名叫“范·莫里森”的货车里面度过了三个月,因为隔壁有一个壁球俱乐部,那里的卫生间就成了两个人别无选择的刮胡子、洗澡和上厕所的地方,白天他们在小破屋里处理游戏的邮购事宜,忙活到半夜三更就爬进货车里眯一觉。

这种吃苦受罪的日子持续了三个月,到了12月的时候他们以每周6英镑的价格在一个楼顶租到了一个房间,虽然依旧非常破旧,厕所是公用的而且屋顶还漏水,但就房东的说法有200多个人都在抢这个房间,最后租给他们的原因是房东的小女儿很喜欢那个GW的狗头商标。
朗和史蒂夫穷得连三明治里都夹不起肉,厕纸都要偷隔壁一对老头老太太家的用,弄得老两口只好在厕纸上做记号。一直到1976年底,英国的桌游市场其实规模也不算很大,所有游戏公司几乎都是萌芽状态,朗和史蒂夫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流动资金,利润都投入到了扩大进货量上。史蒂夫不得不出去帮工,希望获得一些小额的资助,因此在那个时代GW真的是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两个人有一年多时间没得到任何利润,只是将所有获得的钱全部贴给了GW。

白矮人
1977年4月份,GW意识到如果想继续《龙与地下城》的好势头,像《猫头鹰与黄鼠狼》这种小刊物已经无法胜任“官方杂志”的角色了,于是他们停止发售了这个杂志,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白矮人》(White Dwarf)。
GW当时做的很多决定都带有风险性,第一期《白矮人》的出版就是其中之一,在不确定客户反响情况之前就印刷了数千份。1977年6月,杂志被送进了各个游戏商店,比起只有200发行量的《猫头鹰与黄鼠狼》,《白矮人》第一期印刷了4000份,如果卖得不好GW甚至有可能因此破产。杂志被定价为50便士,发售情况可谓火爆,4000份《白矮人》被抢购一空,大喜过望的GW立即又加印了1000本,然后又卖个精光,时至今日,这本《白矮人》的创刊号在收藏者圈子里价格已经超过了400英镑。

也是因为杂志销售的喜人业绩,GW终于有能力雇佣第一个员工——崔佛·格雷夫(Trevor Graver),他们的小办公室已经容纳不下三个人和堆积的货物,崔佛有大半时间都在后面的院子里工作。
当时依旧没有电脑,《白矮人》所有的美术设计和排版都是朗一个人完成的,他还是在简陋的拷贝台上使用剪下来的美术字和各种自己画的图片去拼接,编辑出新的杂志,就在那个漏雨的小破屋里,《白矮人》就这样被他一期期亲手做出来。

《白矮人》的成功最大原因就是它确实非常专业,也扩大了GW的知名度,令更多的玩家来买他们的产品,也令更多的美国游戏公司来寻求合作,还有一个新元素,但当时GW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新元素将彻底改变GW,还有世界桌游市场。
到了1978年初,初露锋芒的GW搬到了伦敦西部的达灵路(Dalling Road,位于雷文史格公园 Ravenscourt Park),《白矮人》的制作光靠朗一个人也无法承担下来,于是GW聘请了阿尔比·菲奥雷(Albie Fiore,1984年之前GW的主力编辑,2009年去世,享年63)、安迪·斯莱克(Andy Slack,《异形》作者之一)、罗伯特·欧文斯(Robert Owens,加入GW仅9个月后就死于车祸)和玛丽·科门(Mary Common)来担任杂志编辑和美术。在之后的几年里,《白矮人》的编辑有离开GW的,也有留下了很长时间的,但他们大多都认为那段时光很充实,很快乐。
城堡模型
在GW的第二个Game Day上,他们遇到了一个人——布莱恩·安塞尔(Bryan Ansell),他是一名雕刻家,也是阿斯加德模型厂(Asgard)的老板。当时阿斯加德模型位于诺丁汉,布莱恩1976年创立的这家公司也是刚刚起步。1978年1月,布莱恩再次造访伦敦的GW,当时阿斯加德生产了一种体型硕大的老鼠模型(斯卡文鼠人的前身),而GW从他那里进了很多货,将这些老鼠全都卖给了《龙与地下城》的玩家并且非常受欢迎,这给布莱恩造成了很深的印象。

布莱恩希望可以和GW进行长期的合作,由自己来提供跑团的模型给GW,而当时GW售卖的模型大部分都是美国进口的,又花时间又浪费钱,因此两边一拍即合,GW也立即在1978年10月发售的《白矮人》第九期上公布了这个消息。
一开始两边合作的很愉快,GW便有了拥有属于自己的模型厂的想法,于是他们又把布莱恩找来,布莱恩表示自己确实也有兴趣。于是朗、史蒂夫和布莱恩签了一个三方协议,成立了现今的“城堡”模型公司(Citadel),朗和史蒂夫是董事会成员,而布莱恩则是董事长,而布莱恩也在和GW谈妥之后从阿斯加德模型退出(阿斯加德模型公司于1986年破产)。
1978年12月28日,城堡模型厂正式成立,布莱恩在诺丁汉的纽瓦克博物馆(Newark Folk Museum,现已废弃)租了一个车间,而《白矮人》第11期宣布GW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模型公司。

GW并没有限制城堡模型的运营,布莱恩自己设计和制造各种各样的模型棋子,而在GW的宣传攻势之下,城堡模型很快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不仅是因为质量的确过硬,还因为布莱恩发明了“挂卡”这种极为适合微缩模型销售的手段,当时绝大多数模型公司的产品都是装在纸盒里的,而城堡模型的产品都装在透明的小塑料袋里,加上一块硬纸板挂起来,玩家找起来很方便,也对产品一目了然,这种包装形式显著提高了销量。
1981年时,GW和城堡模型因为资金分配问题起了分歧,布莱恩希望可以投更多钱在模型上,而朗和史蒂夫希望在杂志和背景故事上下功夫,两边不欢而散,布莱恩很快就提出辞职离开了城堡模型,GW没有办法,只好以10500英镑的价格购买了布莱恩全部的股份,城堡模型也正式成为GW的全资子公司。
布莱恩离开后,艾伦·迈雷特(Alan Merrett)和邓肯·麦克法兰(Duncan Macfarlane)成为了他的继任者,但仅仅一年之后布莱恩就又被GW请了回来,这令邓肯非常不满而离开了GW。布莱恩回归之后又过了一年,1983年3月时他再次向GW提出,希望把城堡模型重新收归自己名下,GW和他讨价还价了两个多月,最终没同意他的想法。布莱恩很不高兴打算再次辞职,但这一次GW给他加了很多奖金还有一份长达四年的合同,才把这位财神爷留住。

1982年,鲍勃·奈史密斯(Bob Naissmith)加入了城堡模型,他对于在那里工作的时光十分怀念,而就在五年之后,他雕刻出了第一个星际战士的模型。

战锤
按照布莱恩的想法,如果可以设计出一套战争游戏的规则,让玩家使用微缩模型来组成军队互相对抗,一定可以大大提高模型的销量。当时的模型基本都是用于跑团或者走格子游戏,而布莱恩的想法无疑是在鼓励玩家不停地购入新的模型,因为这个想法十分新奇,GW同意了,并且让布莱恩和理查德·哈利威尔(Richard Halliwell)负责规则编写。一开始GW打算免费发放这个规则,但因为太耗费人力,布莱恩又找了瑞克·普雷斯特雷(Rick Priestley)来帮忙才完成,最终改为售卖。
一开始GW给这个新游戏的暂定名字是《符文锤》(Fune Hammer),一直到这个项目快结束了都是这个名字,但在生产之前他们发现混沌元素有个游戏叫《符文任务》(Rune Quest),已经在英国生产发售,再加上当时代理《克苏鲁的呼唤》的关系,GW不想和混沌元素撕破脸,于是便将名字改成了《战锤》(Warhammer),至于是谁提出来的,所有人都没有个确切的印象,似乎就是随口一说决定了的。
约翰·布兰切(John Blanche)设计了一个叫做“大锤哈利”的角色,将他作为标志性人物印在盒子上,标题上写上“大型幻想RPG战争游戏”的字样,并于1983年5月发行,当时的《白矮人》也大肆宣传了这个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