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耶之歌·爱与悲剧的乐章

故事的悲剧源自于认识隔阂,凌驾其上的是纯粹的爱意……本来我是想这么写的,但我发现可以再补充一句,“屈于其下的便是纯粹的恶意”。
隔阂,从故事一开始便展现的淋漓尽致,不幸在手术后出现认识障碍的主角,满是蚯蚓般蠕动着触手的肉块世界。曾经几个月前还是朋友的人,此刻在主角的眼里,因为认知故障,变成了克苏鲁味的怪物。绝望、恐惧、以及生理抵触,身为医学专业的郁纪知道是自己的认识出了问题,但他不由得认为疯狂的是这个世界,他没有办法信任身边的肉块,也没有办法将肉块在看作是自己的友人。这是由“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的认识错误所触发的“思想认识隔阂”。这是多么的理所当然。就像人会厌恶虫子一样,郁纪也厌恶着世界。
在郁纪之外的世界,他人的世界,仍是正常的平凡的世界。故事的镜头有趣地切换于“郁纪的现实”与“一般的现实”之中。郁纪身边的人,他的朋友,自然是毫不理解郁纪的行为。主角总是皱眉头,一幅像是见到克苏鲁怪物的恶心表情(虽然确实),让他的朋友充满了不愉快的误解。瑶(曾经与主角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的关系)忍耐不下去,想要鼓起勇气向主角当面述说。青海因为忍耐不了主角对瑶的过分话语,想要到主角家教训他。耕司(本作大良心)也借以关心的名义,跟踪主角。于是,由人与人认识的隔阂,悲剧进展为更深的悲剧。
救赎郁纪的“人”是名为沙耶的女孩,她是他在他的肮脏世界中唯一能认知的“人”。银铃般美丽的少女,又宛如糜烂腐肉中一朵孤单的蒲公英。起初是医院的病房,后来是郁纪的家,每一晚与沙耶相见,是主角活下去的唯一寄托。郁纪与沙耶的羁绊也是这样一天一天的累积起来,沙耶与郁纪是互相不可分割又充满错误的恋人。
视觉扭曲的世界中,没有被扭曲的少女,其原型必然是已然扭曲的异物(克苏鲁味)。郁纪与沙耶的爱就是建立在这样被扭曲的悲剧之上。本来我以为郁纪自始至终只是在索求沙耶的外表,沙耶身为人类的样貌。如果沙耶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女孩,郁纪肯定也无法接受沙耶的存在。就像郁纪憎恶他曾经的友人,郁纪也会憎恶不再是人类外貌的沙耶。不过在“回到原来世界”的结局中,主角稍稍做了答复——泥泞的划过的声音在窗外响起,“我”想是沙耶来了,沙耶只是把手机从窗外的缝隙中将手机塞了进来,她为何不让“我”见她,不让“我”听她的声音?“我已经不再是你记忆中的样子了”沙耶答道,沙耶所回答的郁纪又何尝不知道呢?原来沙耶也会像女孩子那样害羞啊,郁纪如此想道。虽然我不清楚郁纪是否真的能接受沙耶的样貌,但至少这里,他愿意尝试去接纳沙耶的一切。沙耶对主角的爱更甚于此。因为对沙耶来说,她一直都在接纳主角的一切。他与她的爱意就是这样,凌驾于物种与生理的鸿沟之上,最为纯粹的爱意。

沙耶,本作中最纯粹可爱的少女,如果你这么想,那小心被沙耶当作肢解人偶般的玩物。纯粹的确没错,沙耶会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但可爱就是相对而言了。对于沙耶爱的家伙,她会给予你许多爱的索求与奉献。“孢子结局”中,沙耶能毫无遗憾地化为星星(孢子),并将她所描绘的美丽世界献给深深爱着的郁纪。对于沙耶不那么在乎的生命,那你可以参考瑶(本作最惨)的下场——如果现在就瑶的末路问她自己的见解的话,毫无疑问地,她会期盼“我”杀死她吧。如今瑶的境遇,比起被杀无疑是凄惨得多。沙耶理解这一点,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如此邪恶的,可怕的沙耶。人类应该都很害怕她吧。应该都很忌讳她吧。但就算沙耶是那么的邪恶,现在“我”也是非常爱她。沙耶对瑶所做之残酷、邪恶,是多么地像人类。无论形态如何,那灵魂的形状是与我们所接近的。
人类、或其它的生命对沙耶来说,不过是食物、宠物、玩具罢了。亲切的作者担心读者不能理解沙耶之所为,特意借耕司的回忆写下了山之梦——小时候由哥哥带着采集昆虫,将已经没法放入虫笼的蝴蝶放入塑料袋,已经窒息的蝴蝶们的翅膀将袋子填的满满的——如此,沙耶对人类的恶意不过是像可爱的小孩那样,想要将昆虫肢解玩乐;像善良的人类那样,想要将动物解剖食用,不过如此,仅此而已。她对瑶所做的,只是担心瑶会夺走郁纪,又或者想送郁纪礼物。沙耶不能完全理解瑶的恐惧,不能完全感受瑶的痛苦,她屈于认识隔阂之下所做出的,只是那最纯粹的恶意。
站在认识隔阂这一矛盾的对立面,那即是尊重与理解,个体心理学所提出的做法便是“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想”(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其实我们许多人都能做到,极其片面地做到了。郁纪可以对眼前扭曲了形体的友人痛下杀手,但却没法杀掉被沙耶改造后,在主角的视觉中拥有人类外貌的瑶。要知道……耕司还是耕司,瑶还是瑶,朋友们的人格并没有因为主角感官的扭曲而扭曲……可终究还是扭曲了,在主角的心中。郁纪的行为实在难以苛责,因为他忍受着生理上带来的厌恶与崩溃般的压力,我相信没有人能够在与主角相同的认知下,平安无事地生活在那个湿漉黏滑糜臭的肉瘤世界下。幸运的是,故事最开头的几个字是这么写道“本故事的疾病完全是架空幻想”,不幸的是,它没有这么写道“本故事的人物心理也与现实无关”。人会理解他人,会尊重他人,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人会排斥他人,会歧视他人,同样是不言而喻的事情……而且往往一些不高兴的事情,或者说一些悲剧,就是由这样的不理解,这种“认识隔阂”所产生的。人会因为同学的长相而嘲笑,会因为小孩的成绩而谩骂,会因为他人的职业而歧视,会因为动漫使用了抽帧的表现手法而喊道崩坏,甚至在比较久以前,有一名画家因为把马奔跑的腿画成交替移动,人人都指责他的画不对头(直到人们用摄像机发现马的腿真的是交替移动)……从而忽视了种种他人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而且通常来说,人们对他人的排斥、歧视与伤害通常是施加于不太了解的人与物之上。
我这里不是提倡圣母般的包容,只是希望能在着急批判之前更多的了解。否则,由认知隔阂造成的盲目伤害终究会成为悲剧的源泉,凌驾于其上的是爱,屈于其下的会成为恶,用一知半解的傲慢去审视世界时,我们无疑会看到与郁纪同样的丑陋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