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民国天津手工地毯 - 纵横西方爵士时代的中式美学奢侈品

爵士时代的中国地毯
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的爵士时代是西方最优雅的时代之一。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之后,当时的人们开始追求奢华的服装和温文尔雅的电影明星。 丝绸长袍、穿着“吸烟”服装的男人,客厅和卧室的地板上铺的不是古董土耳其和波斯地毯,而是——令人惊讶的是——新制作的中国地毯。
为什么是中国?其中一个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扰乱了中东地区土耳其和伊朗豪华地毯的正常贸易联系。 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希望在几乎所有事物的设计中摆脱过去的束缚,从建筑到家具再到织物。
这些机会得到了在中国天津工作的美国企业家的认可。 这座位于北京以南的港口城市是国际羊毛贸易的主要中心,直到 1900 年代才拥有地毯制造的历史。 但移居国外的美国贸易商很快就将这里变成了中国最大的编织区之一,他们首先用传统的中国地毯,然后用越来越多的西式地毯来填补美国市场的真空。
一位美国企业家的名字尤其与地毯联系在一起:沃尔特·尼科尔斯 (Walter Nichols)。
Walter Nichols(1889-1955)是一位美国商人,以其中国艺术装饰地毯而闻名。他出生于新泽西州,于1911年移居中国,为美国亚洲公司工作。1924年,他在中国天津创立了自己的公司——Nichols Super Yarn and Carpets。
Nichols是将传统中国地毯制作技术与现代艺术装饰设计相结合的第一人之一。他的地毯以其大胆的色彩、几何图案和奢华的材料而闻名。它们也非常耐用和制作精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争论这些地毯是他和其他美国制作人设计的,还是他们雇用的中国艺术家设计的。
伊丽莎白·伯根(Elizabeth Bogen)是少数仔细研究天津地毯的地毯学者之一,她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她发现,虽然这些地毯是为美国市场制造的——装饰艺术的特点是工业外观、流线型形式——但大量的中国编织品都是充满热情的曲线和花卉图案。 这些曲线图案似乎更多地不是受到美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启发,而是受到半个世界之外的法国看起来更自然主义的装饰艺术传统的启发。
那么如何解释风格上的矛盾呢? 伯根观察到,到了1920年代,已有中国学生在日本和欧洲的许多主要艺术学校学习艺术,熟悉国际潮流。
特别是在巴黎,他们发现西方艺术深受“日本主义”的影响,即对日本风格的迷恋。 如果这些学生后来成为中国装饰艺术地毯的艺术家,这也许可以解释博根所说的地毯“对中国、日本和欧洲设计风格和色彩的丰富实验”。
Bogen 在她的文章“羊毛贸易带来了什么”中提出了这些建议,该文章发表在 2001 年 9 月至 10 月的 Hali 杂志上。
中国装饰艺术地毯的设计起源可能永远无法被完全了解。 但整个故事引发了一些有趣的猜测,即东方设计如何根据西方品味进行修改,以及结果实际上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创作。
伯根认为,天津地毯不仅是市场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西方艺术的当代潮流——而这些潮流又受到日本和中国艺术影响的严重影响”。
换句话说,这提醒我们,艺术最伟大的传统,即使是最传统的艺术,也是跨国界自由借用思想。 试图将艺术——尤其是任何时期的当代艺术——归类为属于一个或另一个地区,就会错过艺术如何反映普遍人类经验和反映地方经验的令人兴奋的事情。
Nichols的地毯在西方和中国都非常受欢迎。它们被用于世界各地的家庭、企业和酒店。他的一些最著名的客户包括洛克菲勒家族、范德比尔特家族和ZGZF。
Nichols的业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蓬勃发展。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Nichols被迫逃亡美国。他再也没有回到中国,他的公司最终被清算。
尽管Nichols在中国的逗留时间相对较短,但他对中国地毯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新的设计和高品质标准帮助中国艺术装饰地毯成为全球奢侈品牌。
今天,Walter Nichols的地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它们因其美丽、稀有性和历史意义而受到重视。



-----------------------------------------------------------------------------
关于中国地毯的起源
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拥有丰富的地毯传统。
但与中亚、南亚或中东相比,它是一个更年轻的遗产,而且与它们非常不同。
因为中国的第一块绒头地毯似乎是在大约 500 年前(即 15 世纪)编织的,所以很明显,绒头地毯编织是从其他地方传入中国的。
最好的猜测是,这项技术沿着丝绸之路***********中国西北部。
中国西北部过去和现在都是广阔的草原,主要居住着突厥蒙古族。 当时,这些草原(包括今天的内蒙古)位于保护中国本土的长城之外。
因此,早期的地毯在种族上并不属于“中国”——即居住在墙内的汉人(此处用红色框出)。

但出于至今令历史学家着迷的原因,它们几乎立即成为中国艺术(而非游牧艺术)的媒介。
正是这种品质使得中国地毯与其他“东方”地毯截然不同。
地毯学者 Muray L. Eiland Jr. 和 Muray Eiland III 在他们的《东方地毯》(1998)一书中写道,“虽然绒头地毯可能不是中国本土的,而是从中亚传入的,但其设计已成为中国古典地毯如瓷器纺织品。
“相同的莲花和菊花的花卉形式反复出现,而同样简单的回纹和卍字图案在边框中也很常见。有一种奢华的神话动物和卷轴藤蔓风格,还有更多风格的简单几何图形的重复”。

来自宁夏西北城镇周围的自然主义地毯。
这些地毯竟然如此具有中国古典风格,这令人惊讶,因为草原地区是一个盛产羊毛的地区,有着数千年的毛毡地毯制作传统,并拥有丰富的图案词汇。
但也许到了15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的人们已经受到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深刻影响。
也有可能,在许多主要的地毯商业中心,例如长城旁边的宁夏,城市人口已经是种族混合的。
中国西北地区编织的地毯有多个市场。
其中一个市场是北部、蒙古及更远地区的游牧地区,这些地毯被用来装饰蒙古包。
第二个市场是中国穆斯林,他们需要祈祷毯的替代品,而祈祷毯不是在中国编织的。
第三个也是最富有的市场——无疑也是对风格和设计影响最大的市场——是寺庙和贵族住宅。
例如,宁夏地毯在西藏和中国西北部的寺院中广泛使用。 寺庙地毯包括旗毯、挂毯、幔毯和柱毯。

柱地毯有时被制成两半以适合围绕柱子。 这里的图片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 1880 年代的柱形地毯。
有趣的是,特殊的颜色是为特殊观众保留的。 黄色供皇室使用,如宫廷和寺庙,而红色则用于贵族之间交换的礼物地毯。
但如果这些绒毯在外观上如此具有中国特色,是否意味着西北原住民没有做出自己的影响呢?
德国外交官、地毯历史学家汉斯·比德 (Hans Bidder) 于 1963 年去世前曾在中国生活多年,他认为草原上的毛毡地毯文化对绒织地毯的装饰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令竞标者特别感兴趣的是,中国地毯常常看起来像是空白的画布,上面的图案——从动物到道教和佛教符号——几乎以“贴花”的方式放置。

这里展示的是来自西北城市包头(或包头)的一块地毯,其中的物体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通常,这些图案从背景中脱颖而出,几乎就像镶嵌在地毯上一样,就像图案被卷起来并压入毛毡地毯的朴素背景一样。
有时,通过切割绒头,使图案呈现出更高的浮雕效果,从而增强外观——这种做法在当今的中国地毯中仍然很常见。
这种对高浮雕的偏爱不仅与游牧毛毡制造商的艺术感受有着令人着迷的联系,而且与中国自身历史上的一个时期——由于13世纪蒙古人的征服——毛毡地毯短暂而出人意料地上升到了同样的水平。北京的宫廷艺术。
Bidder 写道,“在蒙古人统治时期(1260 年至 1341 年),毛毡地毯发展成为一种非常奢华的物品。”
他继续说道,“1299年,为‘后宫’制作了面积达331平方米的毛毡地毯……毛毡变得如此精致,质量不断提高,毛毡地毯的艺术性终于与最好的东方地毯,有时甚至超过它。” (投标人,《**********》,1964 年出版。)
推测这段经历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确定了后来人们对打结地毯上大胆、高浮雕图案的品味,这是很有趣的。 但蒙古统治对中国地毯的影响可能还要更大。
毕德指出,古代中国——长城内的汉族——传统上将羊毛与野蛮世界联系在一起。 他们选择的面料是棉质和丝绸。

这是一张明代地毯,其图案看起来很像丝绸长袍。
只是通过与北部边境游牧民族几个世纪的接触,中国人才慢慢开始使用毛毡垫作为实用的地板覆盖物或床上的隔热垫。 蒙古宫廷的例子也有助于说服中国人将羊毛视为一种艺术媒介。
尽管如此,当地毯织机传入中国时,许多人仍然认为它们是陌生的东西。
研究中国文献的学者毕德引用了已知最早的有关这项技术的记载,指出“编织过程是从野蛮人那里继承来的,并以他们奇怪的方式进行”。 该书成书于 14 至 17 世纪明朝时期。
但尽管羊毛地毯编织在中国兴起相对较晚,但它却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主要产业。
西北最活跃的中心——最早的地毯以这些中心命名——是甘肃省、宁夏省和绥延省(现已不存在的省份,位于今天的内蒙古),以及内蒙古靠近城市的另一部分地区包头市(或包头市)
这些中心在 17、18 和 19 世纪蓬勃发展,为中国出口地毯行业的显着增长奠定了基础,当时中国向世界开放,主要的新编织中心出现在北京及其附近的天津港。
从历史记载来看,羊毛织机似乎在1860年代初就出现在北京。 那里的地毯制造商在宁夏地毯设计的基础上开发了新图案,但逐渐响应了西方市场的需求。
与早期的中国地毯一样,新的北京地毯也描绘了数百年来沿用的中国符号和图案。
但是,家用地毯上的符号往往丰富且杂乱,而新地毯将它们间隔开——通常围绕着中央奖章——采用更适合西方品味的和谐设计。
按照西方房间尺寸制作的蓝色北京地毯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美国。 其次是直接为美国市场生产的其他地毯,通常是由在华美国侨民拥有的公司生产。
这些“美国”出口产品中最著名的是 20 世纪 20 年代和 1930 年代的中国装饰艺术地毯。 但他们的成功是另一回事(参见: 爵士乐时代:礼服、燕尾服和中国装饰艺术地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