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背景、原因”类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

2022-03-10 08:12 作者:袁史部落  | 我要投稿

一、题型特点:

背景、原因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因素。此类设问主要是依据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来命制的,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和分析能力。具体的设问方式有:

(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作答作答。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等。

二、解题思路: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

(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作答。

(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一般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

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3)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背景、原因”类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