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是功能成就造型,还是设计服务于功能?浅谈毛瑟手枪的外观与功能的平衡

2022-10-17 11:11 作者:RS68  | 我要投稿

毛瑟手枪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谓是无人不识无人不晓;无论是哪一款型号,其独特的外观以及复进机的运作方式是使得毛瑟手枪一眼即可被认出来就是那条街上最靓的仔;都说:“美丽的面孔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往往只有当基本功能满足才会最求其美学上的更高层次;将从设计与时代结合毛瑟手枪是否是成功设计的一款手枪;

一、历史背景

自1893年起,大部分手枪都试图设计新的构造来取代转轮手枪,让装填弹药变地更方便,使用的可靠性也需要比转轮手枪高;

新式手枪出现在市场上

然而在新起的设计手枪中似乎都不太完美,甚至是缺陷影响使用;但博尔夏特C93在当时无论是精度与实用性都是较强的手枪,唯一的缺点就是携带不方便;不得不说欧洲人的脑洞还是很大的,

博尔夏特C93

不难看出博尔夏特的产品是鲁格P08的前身;更有趣的是毛瑟手枪的设计并不是由保罗毛瑟的灵感体现,反而是从之前拍档伯格曼的图纸中获取的复进机设计,然后就跑路了,虽然在击锤原理上毛瑟没有借鉴,因为相对比较复杂;

伯格曼1910

二、设计

之所以毛瑟窃取了伯格曼的设计灵感,很多时候为了避免专利纠纷,毛瑟也只能说是从步枪上进行的灵感设计,如果看回1890-1910的欧洲手枪确实是从步枪的枪栓式结构进行的设计;尤其是步枪会使用弹桥,而这些手枪也同样使用了弹桥,包括毛瑟手枪系列、伯格曼手枪系列、斯泰尔哈恩1912、曼利夏1905等;

弹桥式供弹

样式是挺新奇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转轮手枪的容弹量、射程、可靠性的问题;说回毛瑟的击锤激发设计,就是从步枪上演化而来,这也导致了两个常被诟病的问题,第一是手持情况下后坐力变得不好控制;第二是过于庞大的枪身以及重量,不好携带;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问题的具体情况,为什么说后坐力不好控制,答案就是枪机的设计,枪机占了很大的一个位置而弹仓前置也导致了握把需要进一步后移;

枪机的占用位置


学过初中物理的都知道,支撑点与受力点距离相差越大,就是费力杠杆;而毛瑟恰好体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拿1911a1做比较;前者枪膛到握把的距离只有3cm,而后者达到了11cm;

m1911a1

C96


这也是为什么毛瑟更难以控制后坐力,枪口上扬更为严重;毛瑟大部分的型号都是可以支持木盒枪托的,用了木托后枪口上扬的程度大大减弱,想要控制后坐力就要上木托;

后坐力使得枪口向上的角度
使用木托后的角度

显而易见毛瑟的设计似乎用是介于手枪与步枪之间,可以成为卡宾枪,但子弹的穿透力过强而没有较大的空腔停止作用;这样一来就使得毛瑟设计有点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的尴尬情况;欧洲人似乎也没有像勃朗宁那样,从新的设计角度去设计这一款枪,或者说本来毛瑟就是一个借鉴的衍生品;这又抛出了其重量与占位的问题;长度全长288mm,而1911a1才只有210mm,差了将近7cm的长度,而毛瑟的净重达到了1.2kg(2.1斤)加上250g的木盒,近2kg的重量,便携性可谓是没有;不好隐藏与携带,至此可谓是把毛瑟的最明显的缺点讲完了;

一套组合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将毛瑟弹药用于1911a1会不会显著改善这两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是有限的;苏联的托卡列夫T33黑星手枪就是将毛瑟7.63改至7.62毫米;本质上并无区别,并增大了火药的压力值,T33可以称为苏联的M1911;上扬跟后坐力还是有的但相比毛瑟会好不少

T33

当年在德国,毛瑟手枪并没有受到军队的喜欢,很大原因是鲁格P08的横空出世;也正因此时此刻,中国的北伐战争需要大量的军火,毛瑟手枪便跨越大洲来到了中国;

是功能成就造型,还是设计服务于功能?浅谈毛瑟手枪的外观与功能的平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