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胖”不简单,“剪纸”比赛多次获奖,投篮还很准
于2018年颁布的《第一批罕见病》文件,经过权威专家的遴选将121种罕见病列入目录,第九十三种即为小胖威利综合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会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为更多的罕见病患者带去保障。
因疾病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是患者必须要面临的难题。而他们成年之后,又该如何去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这一份高难度的答卷,已经出现了十分优秀的答案。
一、给孩子培养兴趣爱好,为以后奠定基础
在浙江的一家医院里,刚出生不久的小宇(化名)表现出肌张力低、无法吮吸等的症状。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岁月,医生对小宇做出的判断从来没有往小胖威利综合征上考虑过。
而小宇的母亲正是从事与医学相关的职业,她对孩子的病情有一种更为敏锐的直觉。小宇的母亲这么解释自己的感受:“我对小宇的病有点较真,我觉得他不像医生说的那种情况。”
他们带着孩子去了南京、上海多地的知名医院,多数医生给出的方案都是做手术。小宇父母认为,待孩子完全确诊后方可做出最终解决方案。花开花落,斗转星移,在挫折中,一家人艰难前行,朝着有光的方向。
直到小宇10岁那年,才被确诊为小胖威利综合征。虽然小宇确诊的年龄不够早,但小宇的母亲及早发现孩子有暴饮暴食的倾向后,有效控制了小宇的饮食。
“控制他体重的方法,就是选择食物的种类跟运动。”小宇的母亲给出了答案,她利用运动来帮助小宇锻炼身体和提升他的精气神。
长期运动不仅让小宇习得了坚持和忍耐的品质,也能让他融入到同龄人的圈子里去,他喜欢和朋友一起打篮球。这个好习惯,成为了小宇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小学三年级是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的一个分水岭,深入的教学内容更考验孩子的逻辑能力与理解能力。一般到了这个年纪,家长会更为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原先老师向小宇的母亲反应他有上课不集中的问题,后来小宇的学习成绩也“渐渐跟不上了”,那时家长和老师都不知道这是小胖威利综合征的症状。
在了解这种罕见病之后,小宇的母亲决定让小宇“去学他自己喜欢的东西”。美术老师带着小宇学剪纸,体育老师带着小宇练习打篮球。
人生确实不是只有读书一条出路,但学习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他也就有了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
后来,小宇顺利地升入了当地以分层教育理念为主的重点初中。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校方会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教育。
这三年的生活,一度成为了小宇最快乐的校园时光,小胖威利综合征未曾给他的生活添上阴霾。
二、通过努力,成为学生会副主席
小宇成为了学校里的一个正能量。连小宇的母亲都觉得有些惊讶、不可思议,又十分欣慰。
在小学培养的剪纸能力,让小宇常从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上拿奖回家。他有独特的兴趣爱好,让他弥补了学习能力不足的短板。
而初中的男生都喜欢打篮球,小宇的体力虽跟不上,可投篮特别准,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在日常的假期里,小宇的母亲带着孩子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她想用这种方式,让小宇更好地融入社会,帮助他人也是有件意义的事。
从细微之处见证小宇的成长,在点滴之中感受小宇的懂事,这无疑是小宇父母最为喜悦的成就了。
经过高中的分流,小宇去了温州特殊教育学校。这所学校的教育为学生提供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园林绿化专业等方向的职业教育,在特殊教育事业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小宇的母亲早早去学校考察过,认为自己能把孩子放心交给学校。学校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技能的培训,小宇的剪纸特长也不会明珠蒙尘。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小宇不断地获得表彰,拥有更多参与活动和实践的机会。他成为了学生会的副主席,紧接着,在校内入了共青团。
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的成长之路比普通人要艰难许多,但他们也能把人生变得越来越精彩。小宇不仅是特殊教育学校里的佼佼者,他也成为了其他患者的榜样。
“如果他去一个普通职高的话,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好的平台。”小宇的母亲感激校方的辛勤培育,把小宇稳稳当当地送入了社会。
现如今,小宇已从学校毕业,成年之后的他已经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身边还有许多一直鼓励他、陪伴他的朋友。
他向生活迈出了一小步,这一小步里,却是许多家庭连想都不敢想的奇迹。
三、“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有不少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的家庭向小宇的母亲请教“秘诀”。在他们看来,一定是有特别的教育方法,才能完成这种“壮举”。
小宇确诊的时间比较晚,也没有打生长激素早点干预。这全依靠父母和学校的教导,让他得到了极为有效的“治疗”。
小宇的母亲说:“不能因为孩子患有小胖威利综合征,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对孩子。”
古言讲“学习以明事理”,当小宇犯了错、发脾气时,父母耐心地指出他的错误。他不是学不会,只是这个过程需要重复许多次,才能培养出珍贵的自制力。
他能写下一首诗歌,读完一本书,看懂一部电影,成长就是这种叫做日积月累的坚持。在日常的沟通上,小宇大多时间都是平和的。吵架后,也会反省道歉。
“孩子接受了教育,他才能读懂书上的道理,听懂别人的话。”
许多小胖威利患者早早辍学,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待在家中。小宇坚持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在普通学校里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会因为小宇的特殊而放宽要求。
只要小宇付出了努力,不管他的学习是否有起色,最起码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东西是无形的存在,却真实地在小宇的品格上留了痕迹。
目前最令小宇的母亲担忧的,是小宇的健康状况。无法感知饥饱、代谢功能缓慢的小胖威利综合征,极容易对小宇的身体造成负担。
“希望早点能有专控食欲的特效药,这样我也能放心些了。”这是千万个小胖威利患者的家庭共同的心愿,伴随罕见病的一堆并发症,才是最让他们提心吊胆的。
患有小胖威利综合征的孩子,不该失去父母的期待。他们的成长也许与众不同,但从他们口中第一次唤出的“爸爸、妈妈”,就是为人父母最初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