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说话结巴矫正中心:孩子说话结巴了怎么办?三招教你轻松来化解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语言康复中心介绍,孩子是真的结巴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不要进行干预矫正呢?

事实上,短期口吃在2-5岁孩子中很常见,父母不必担心害怕,这个时候的“口吃”是阵发性的,它应该说是“发展性言语不流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吃。
1、从2岁开始,孩子的语言迅速发展,词汇量不断地增加,但是他们还不能够轻松地组织语言,容易出现停顿和重复。
2、宝宝们认知事物的能力也在快速发展,认识的事物已经很多,但掌握的词汇较少,且不牢固。
当他迫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意思,一下子又找不到适当的词汇,再加上口腔肌肉群还没准备好,对某些发音会感到困难,神经系统调节言语的机能又差,于是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脑子比嘴巴快,就会出现“卡壳结巴”感觉。
随着孩子的成长,当他们的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已经可以选择合适的词汇表现自己思维的时候,孩子“口吃”现象就会消失。
真正的结巴概率只有5%,而且很少在2、3岁阶段会出现的,一般都是在5岁以后确诊的,所以大家先不要自己吓唬自己,更加不要着急。如何正确应对宝宝这一阶段的“言语不流畅”才是更为重要的。
二、爸爸妈妈该如何应对?
1、放松不焦虑
妈妈们心态放平,接纳孩子们说话有时会断断续续的状态,而不是横加指责。
有些家长一看孩子结巴就着急去纠正,或者要求孩子重新说一遍,这些举动会增加孩子的交流压力,反而无法让孩子自然度过。一旦表达压力过大,反而会加重口吃现象。
2、耐心聆听
既然大部分宝宝出现的口吃现象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对待这个过程,与孩子交谈,听孩子的说话,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消除他的心理压力。
有时孩子着急了,我们可以告诉他:“慢慢说,不赶时间”。要让孩子在说话的过程中,轻松自然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
3、放慢语速
快节奏也会增加孩子潜意识的焦虑,影响孩子的表达。
家长在日常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慢慢说话的习惯,在孩子放松时练习发音,让其放慢说话速度,延长说话时间,并进行反复训练。
急性子的父母更需要以身作则,放慢自己说话的语速,等等孩子的成长步伐。
一般来说,所谓的“口吃”是孩子发展的正常阶段,之后都会慢慢好转的。
[部分图文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