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志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书笔记(三),痛苦和焦虑~

2022-10-17 16:35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来复习一下坏习惯这一篇所讲的内容

首先目标是改掉坏习惯,但正确的认知是,坏习惯是人格的一部分,是次人格,我们不应该分裂自己在内部制造敌对,应该接纳她,正确的归因是,次人格的深层次需要在通过坏习惯实现,所以,我们可以用新的积极的方法来完成这需要,就是接下来的策略部分了,那我们需要动力来推动策略的实现,这动力是一个进阶过程,不过也可能直接出现了热爱——但是个人动力阶梯的培养,迟早都是需要的,最后,整个坏习惯的调整是一个不断走成长内核的过程,这就是需要时空观的

这些就是第一章节的内容,接下来讲的这个,带着心理问题积极生活,个人觉得不算是属于坏习惯主题,而是每阶段的心灵鸡汤。。。

来喝一下

痛苦是一个提醒,提醒出问题了

这个我知道,比如我病毒性感冒了,我知道自己是阳虚体质,就不会去挂水消炎,因为我知道问题不是这个

内心的痛苦也是这样,是出问题了,我不会一感冒就吃药,我也不会在疼痛时吃止痛药,同理的,其实内心的痛苦,我早就知道是我自己的问题,当然,我会迁怒他人,但是我一直都不会吵架出来,是因为我知道,最大的问题不是他人的问题,是我自己的问题

想办法减轻痛苦,比如去倾诉什么的,反正我以后是基本不会做的了,我知道没有用,没有人有义务做药箱,给我想要的答案和指导

这里看看武老师的那几个建议点,我觉得很好

第一,不要觉得自己问题独一无二自己最不幸——我没有,我觉得我挺幸运的了,真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让我换到自己亲戚中任何一个的人生,我都不愿意^_^,“人类的快乐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自己已经很幸运很幸运了

第二,痛苦不是因为此刻的问题,是的,就像感冒,不仅是因为现在流行感冒什么的,本质是我的体质不行,而且自己还喜欢用眼过度,喜欢熬夜。。。。

而心理问题,很多时候是童年的创伤,当然,自己差不多一直单身,一个是因为在亲密关系中容易陷入讨好,但我特别需要自己的时间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个是因为自己身体素质不太行,没法白天搞工作下班搞家庭。。。当然还有自己的全能自恋,而且客观上,大部分男人真的就想娶个老婆回家生娃带娃洗衣做饭搞家务,敬谢不敏,因为自己很容易精力不济,就不想把自己搞的累丑——我真的会累丑的——武老师关注童年创伤,原生家庭什么的,但是我想关注的是本性。。。

哦,武老师也有兄弟姐妹的,但他一路牛逼,他自己的问题是讨好型,所以就关注童年创伤,而我,我知道我弟弟就是沾枕3s深睡的,我们完全不同,所以,个人对天性差异感触也很深

痛苦归因到童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其实认真扒拉出来,肯定是不合理的——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就能对一年级的自己嗤之以鼻。。。怎么可能童年时候的认知还就对了。。。。

第三,就遇见的人而言,没有生而知之的,大多是困而学之的——武老师是文科+心理学科,心理学家很多都是困而学之的,不过我是理科+工科,接触的大咖人物,也都是困而学之的,遇到目标和困境,然后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多严重,解决之后的认识也就更底层——所以,这样想来,只要我突破了,一定是位大咖!!^_^

因为我的问题非常严重啊。。。一直痛苦到现在。。。不管是吸引力法则还是什么积极法则,我都应该这样想,我一定会继续坚持——毕竟最难的时候都低效的坚持了,没道理现在真的比较轻松的感觉到自己速度上来了还放弃啊,我又不傻^_^

等我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了,一定对别人的相关问题理解的超级深^_^

逃避问题和内心的痛苦才是痛苦的根本原因——我想,可能自己最大的助益,就源自自己想要全然坦荡,根本是源自自己喜欢自由,内心的自由,生活上的自由,坦荡真的最自由^_^

直面痛苦的信号,去解决根本问题——在身体问题上我就是这样努力的^_^,心理问题也是这样努力的

第四,想要控制自己的一切

现实的自己是意识,精神自我,身体自我三者的统一,三者互相联系,但是又有各自的主体,并不是一回事,不要想着抓住和控制每一个点——一直想着喉咙,你会觉得它堵住了。。。真的,一试便知

第五,我是超级知道的——“等什么问题解决了就好了”“等什么实现就好了”

^_^,永远不会有那个时候,如果不能现在就好,未来是不会好的^_^,我从17岁开始设立目标,总结出每个目标给3年时间,中间完成了大大小小n个目标,克服了n个自己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然后彻底明白没有什么“以后就好了”

躲在自己以为的问题背后颓废,其实也没有必要救这个成年人啦,成年人是基本只能筛选的,每次都push,这得多累啊,当然,按小时交费的咨询除外^_^

所以,总结下带着痛苦前行这个鸡汤的几个点

第一个,不要觉得自己最不幸

第二个,问题绝对不是现在的表面那个问题,一般到原生家庭,不过我个人觉得还要加个天性

第三个,哪怕是人生中比较重大的问题,也不要觉得这个问题解决了人生才能好、就能好,就像那个觉得钱是一切问题的终结的归因一样——不过个人财务独立是底线

第四个,不要通过快速多巴胺来降低痛苦度——治标不治本没有用,去解决根本问题,痛苦是一个提示,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

第五个,不要想要控制自己的一切——不要全能自恋,不仅不要在客观世界里全能自恋,在自己身上也不要,毕竟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体内的组织器官到底是如何神奇伟大玄妙的运行的,而人类的大脑是最尖端的科技也还破解不了的奇迹

看自己怎么总结下这五点,给背下来,等我睡一觉再来看吧,现在脑细胞告罄了

首先,目标-动力-认知-理解-决策-行动-复盘这几个来抽的话

带着痛苦前行

目标不能是全然自控,这是不对的,我们的意识不能控制全部的精神和身体自我,她们自有她们的规律,我们可以顺应规律去完成一些目标

认知,不要觉得自己最不幸

理解,痛苦的原因绝不是现在表面导致痛苦的那个,而且痛苦也不是人生困境的原因——并不是解决了这个人生就好了,不过这种道理,明白的人自然明白,不明白的还是会牛角尖

决策,不要用多巴胺来寻求减轻痛苦,然并卵

好的,就这些了,看多了大咖们的课程,典型的结构就是错误认识-正确认识,案例-道理这些的,但底层还是大咖们有没有一个逻辑框架

接下来是武老师推荐的一本书,消除焦虑

来看看武老师是怎么推荐这本书的

焦虑,我之前写过武老师的焦虑系列笔记,理解焦虑就是死亡恐惧,是对自己发出的意志不能实现而觉得意志的死亡等同于自己的死亡,解决方法是建立时空感

不过这个推荐的书里面,是关于亲密关系中的

这里面对焦虑的定义,焦虑是一种传感器,是局限性的感知,我们感知到局限,如果不陷入到情绪中,而是去感知这局限的大小形状特质——我们就能去想办法真正的去解决这个局限

而如果我们要消除这个传感器——屏蔽了局限的感觉,假想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实这样的人就会有“地雷区”

不能容忍自己软弱的人,会对他人的软弱非常无情,厄,我的攻击性这么强,其实就是自己内心的软弱吧

希特勒的父亲小时候嘲笑他软弱,他就坚信强者才能生存,最终演变为极端的种族主义者,而当时的德国整体也陷入焦虑,因此成为希特勒信念的土壤

现在我们也都陷入健康焦虑

逃避焦虑会导致强迫症等精神疾病

爱和自由,爱让距离拉近,自由令关系保持距离,合适的距离才会让人满意,太远或太近都让人焦虑

3岁前与父母的频频 分离会让孩子陷入不安全感,但没有足够的独立空间会让孩子没有边界感和不会表达攻击性

焦虑的两个关键内容,为得不到爱而焦虑,为得不到自由而焦虑

最后,我们可以选择,有一种生活态度是变成简单的人,恪守简单道理,获得一种安宁

但还有一种,是渴望触及人类、社会乃至世界的真相,那就会一直焦虑下去,因为不管到了什么层次,必然会发现新的局限性,焦虑就会发生——越深入,越发现自己的无知,焦虑就成为了推动我们认识世界的动力

来总结下这一段关于焦虑,其实是讲了两种东西

一种是亲密关系中的焦虑,爱和自由的问题,的童年归因,和导致结果

如果我们屏蔽焦虑,那么可能会衍生成极端的“主义”

但如果把焦虑看做传感器,是因为我们碰触到了局限,去探索和解决,我们就能在向着人类、世界和社会的真相的路上前行

首先这个焦虑的定义,跟武老师课中的方向不一样,课中是意志不能实现,把意志死亡等同于自己的死亡

而不安全感是亲密安全的意志需要,边界感模糊和不能表达攻击性是自由意志的需要,其实是意志的一种维度分类,不矛盾

那焦虑是感知到了边界,就是阻碍和墙吧,那个挡住自己意志实现的东西,没有智慧的话连这个阻碍是什么都不会知道的,只会瞎归因——在上面的痛苦那里说了

这种感知下,我们可以去面对,然后想办法搞明白并跨越——当然套用很流行的话,你爬出一个坑,会发现自己在另外一个大坑里。。。。

但是糟糕的一种选择是屏蔽这个强,想象自己无限强大可以跨过这个墙,但是这种冲向墙可能是叫——撞南墙。。。。攻击性很可能会有问题的

我一直认同的是,越是有深度的人,越是宽容,这是我的目标,现在我也更能理解为什么是这样了

over~

武志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书笔记(三),痛苦和焦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