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小学语文六上面试试讲练习

《草原》试讲稿 老舍
一、导入
① 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那数不清的山峦, 道不
尽的江河,一望无际的戈壁,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今天 就让我们跟随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走进内蒙古,走进辽阔的《草原》。
②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 动鞭儿响
四方,百鸟儿齐飞翔” 老师听到有不少同学都跟着哼唱起来了,这首歌是腾格尔 的天堂,唱的就是
我们辽阔的大草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走进 内蒙古,走进辽阔的《草原》。
二、初读
生字襟,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思考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草原呢?你是第一个
举手的,你来说一下。嗯,说的很 全面,但不够凝练,老师提议我们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
谁来试一下?你表现的最 自信你来非常好请坐,从两方面介绍了草原,分别是风光美和人情美。(板
书风光美人情美)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看看从哪里可以体会到风景美呢?标划出相关语句,旁批感 受,并在
小组内交流讨论。
2 组——你找到的是这比喻句呀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 无边的绿
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快给大家分析一下,说的头头是道请坐。作者将草原比 作绿毯,可以让
我们感受到草地的毛茸茸,蓬松松和软绵绵。而恰巧羊毛也是这种感觉, 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
大花,简直太形象啦。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大家觉得哪 个字作者用的最为巧妙呢?你表现
得最自信请你来说,没错,就是“绣”,羊群本来是无意 地走来走去在吃草,可是在老舍的笔下呀,
他们成为了能工巧匠,在精心地为草原这块无 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把自己和草原融成了一体。
所以这幅巨型地毯上的图案才能不 断变换,真是奇妙啊。(板书 奇妙)
还有谁来分享?
5 组——噢生活在草原上的牛马就像生活在天堂,简直太幸福了,你体会的可真好请坐。 孩子们闭上
眼睛想象一下,骏马和大牛静止不动,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乐趣呢?近水楼台 先得月请你来说,噢
可能在回味青草的甘甜,生活的无忧无虑。你也想说,可能在回味草 原明朗的天空和新鲜的空气。
是呀,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驰神往,听了大家的描述, 老师都仿佛身临其境了。
同学们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正是因为老舍先生语言这么优美,我们才 能深深地
陶醉于草原的美景中。那风景这么美丽,人情又美在哪里呢?
3 组——噢作者把马上的老少男女比作彩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人民迎接我们的情形, 感受到了
他们的热情和喜悦。总结的很到位请坐。(板书热情)蒙族同胞就这么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地飞奔
而来这热情似火,老师眼前都出现了画面感,真是让人难以拒绝呀! 还有谁来补充吗?
1 组——你读的是这句话呀,同桌听的很专注,你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噢重读了“握” 和“笑”
让我们感受到了尽管大家来自不同民族,可两族人民的心是在一起的,从两族人 民相见时的喜悦激
动中看出了两族人民感情的深厚。你评价的真好,你读的也不错,大家 都请坐。(板书蒙汉情深)
是啊同学们,蒙汉同胞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但是相聚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天 下无不散的筵席。因为作者不由发出了感慨—没错,就是文中最后一句话,现在让我们带 着感情一起来读一
下。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个诗句大家怎么是理解的呢?你来说: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不忍心 马上分别,
大家站在夕阳下的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拥倾诉着惜别之情。哦,你给大家 翻译了一下这个诗句。
那谁能再来说说它表达的感情呢?哎,靠窗的女生。说得好,不只 是蒙汉两族,56 个民族之间都有
着深厚的情谊,正是如此我们才拥有了今日的民族团结和 祖国繁荣。(板书民族团结)现在让我们
把这句话再来齐读一下吧。
孩子们课文学完了,你想对蒙汉人民说些什么呢?课下写一写下节课一起分享。同 时老师也
想给大家说老舍先生的作品众多,比如《骆驼祥子》《茶馆》等都很有趣,大家可 以选择自己感兴
趣的作品进行阅读。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