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范文 | 大学毕业就分配事业编?!这专业凭啥?
免费上大学!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实习费和生活补助全部免缴
毕业后包分配,还是事业编?
大家挤破头进编制,有的人却一进大学编制就稳稳有了
还有这等好事?!

近日,山西省文物局等5部门印发《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
其中指出,山西将用5年时间,通过定向招生、免费培养、定向分配,为县以下基层文博单位输送600名文物全科人才,入职后直接为事业编制
2022年文物全科人才由山西大学招生,招生计划120人,招生专业为考古学(文物全科),专业方向分为考古学和文物建筑两个方向,每个专业方向60人
免费培养的文物全科人才通过高考选拔,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招生

定向培养文物全科人才
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参与到山西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有效缓解基层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提高基层文博机构专业工作能力和研究水平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人民日报》给出答案~

在保护中传承,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在线下博物馆珍贵的文物中汲取历史和文化的滋养,在线上数字博物馆中沉醉流连,下单一个考古盲盒亲身体会文物挖掘保护的乐趣,跟随专家学者的讲解探寻文物背后深邃的背景和生动的故事……【白描手法开篇】5·18国际博物馆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社会公众得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触摸历史脉搏、感受文物之美,加深对文物保护的了解和认识。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意义型分论点1】从镌刻华夏民族内聚内敛、崇尚和平性格的万里长城,到展现古代中西方文化汇聚、碰撞、交融的敦煌石窟;从以“一己之力”串联起东西方阿舍利文化传播带的稻城皮洛遗址,到诞生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的八角楼革命旧址……【从...到... 列举文物事例】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凝结在遍布神州大地的文物之中。正是这些珍贵的遗产,为我们回首过往、立足当下、开创未来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保护不是让它们藏之深山、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走进更多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对策型分论点1】近年来,不论是《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热播的纪录片,还是《国家宝藏》《考古公开课》等叫好又叫座的电视节目,抑或是各大博物馆热卖的文创产品,无不折射出人们日趋丰富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更多文物活起来的同时火起来、潮起来。【列举一系列让文物活起来的最新事例,增强分论点说服力】之前也许只在教科书上有“一面之缘”的国宝,借助活泼可爱的文物表情包、诙谐幽默的文物说唱和设计精巧的互动小游戏,形象愈加丰满而生动。以新的姿态走入公众视野、大众生活的文物和遗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持续绽放。
保护文物,不止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对策型分论点2】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接待观众7.79亿人次。蓬勃发展的博物馆事业,为社会公众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注入润物无声的力量。不过近两年,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破坏文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试行开放仅十多天,馆内就有多处展示物遭到破坏;去年3月,3名游客在长城上刻字被依法拘留并列入“黑名单”。【举例阐述背景,凸显分论点的必要性】一些游客觉得微不足道的不文明行为,可能让文物承受不可逆转、不可修复的巨大损伤。这也提示我们,在加强文保工作、健全文保制度的同时,增强全社会珍视文物、爱惜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依然任重道远。
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高级语句引出结尾】方寸之间越千年,文物不仅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一种熔铸了深沉家国情怀的精神符号,是时间和历史的伟大见证。当下人们保护文物的每一份努力和成就,都将在历史长河中得到彰显。
文章来源于:人民日报 畅老师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