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们用镜头传承潮汕文化
在汕头,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自称“照相佬”,在霓虹闪烁的繁华街头,在边远山区的乡间小道,在各色各样民俗活动的场面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手捧相机生龙活虎的声身影。一直以来,他们牢记自己的宗旨,把镜头对准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履行着对潮汕文化的记录、保存、传播。他们,就是汕头市民俗摄影协会的会员们。
民俗摄影协会的宗旨是“记录、保存、传播”中国文化遗产。汕头市民俗摄影协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对潮汕文化的记录、保存和传播。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兴发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很多民俗正渐渐地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以至逐渐为人们所淡忘并消亡,如果能通过摄影的手段把它记录、保存下来,这就是民俗摄影的功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的出现,使得相片能够长期保存;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使照片能够更快速、更广泛的传播;而相片又比语言、文字更直观、更容易沟通、更具有世界。所有这些,都为民俗摄影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汕头市民俗摄影协会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他们通过举办摄影展览、摄影比赛等形式,展示潮汕民俗文化的独特风采。协会成立之初,他们就举办了“汕头市首届民俗摄影展览”,展出会员的民俗题材的作品200多幅,这些凝聚着会员们心血和创作热情的作品,从不同的视觉放映了潮汕民俗文化的风貌,也给市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俗课程;2003年10份,他们又举办了“图腾杯”国庆一日专题摄影比赛,参赛作品以汕头国庆一日喜庆活动为题材,表现了汕头人民的新生活、新面貌、新风尚;2004年2月起,他们又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传媒,在汕头“视信在线”上举办民俗摄影月赛,不但展出会员作品,还吸收会外网民参与,通过这一渠道,对潮汕民俗的资料进行搜集。
高昂的创作热情,缘于对这片土地还有她独特的文化的深爱。协会理事蔡海松先生一直坚持对潮汕民居建筑的拍摄,他用大量的照片,使潮汕民居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奇葩重新绽放在现代人的眼前,他的作品《蔡海松摄影展――潮汕乡土建筑和装饰》在潮州韩山师范学院举办,历时半年之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他通过摄影这一手段,完成了对潮汕民居建筑这一文化遗产的记录、保存和、播承,也激发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影会副会长张焕明于2004年11月举办了《张焕明人体艺术展》,也巧妙地把人体艺术与潮汕民居、风光结合在一起,既有艺术性,又有思想性。
协会还注重将民俗摄影同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如开展“探访母亲河韩江”的活动,组织会员沿韩江逆流而上,追溯韩江源头,对沿岸的风光、人文、风土人情、生态环境等等进行考察,并用镜头记录下来,呼吁人们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2003年“非典”期间,影会和汕头体育局联合组织武术协会太极拳学员到潮州淡浮院举办“全民健身,抗击非典”太极拳表演;和越野者俱乐部联合发起“老区行,献爱心”活动,向潮阳区红场水头乡捐赠了600套服装和一万元现金,并现场为老区群众免费拍照;……使民俗摄影更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