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心内科-异常心电图

2023-01-13 06:31 作者:佛系老干部2021  | 我要投稿

心房心室肥大:

右心房肥大:

右心房的P波心电轴朝向下、前

P波尖而高³0.25mV(2.5格),以II、III、aVF V1最突出

常见于慢性肺心病及某些先心病,又称“肺性P波”

左心房肥大:

左心房的P波心电轴向左、下、后

Lead I P波增宽>0.11s(3格),常呈双峰间距³ 0.04s(1格)

Lead v1由于左房的向左后向量增大,Ptf V1增大>0.04mm·s(1平方格)

左右心房肥大

Lead I II 异常高大而又宽呈双峰的P波

Lead v1 P波分为正负两象分别代表右心室和左心室

心室肥大:
左心室肥大:

    平均心电轴方向正常,但是强度增加;

Sv1/Sv2+Rv5/Rv6>35格;

SV1或SV2或RV5或RV6>25格;

伴有ST-T改变:T波倒置、ST段压低

右心室肥大:
    平均心电轴向右转、向前转;

Lead I QRS negative;lead V1 QRS positive;

RV1+SV5>10.5格;

ST-T异常可以伴发:T波与QRS波方向相反、ST段压低

心肌缺血:
   ST呈水平或下斜下移,程度³1mm;可伴有T低平、双向、倒置;

心肌梗死:150 151 158

心电图改变:

早期:高大的T波、ST段弓背向上斜形抬高与T波连接(几天内)

急性期:出现病理性Q波(高度为QRS的1/3,宽度1格)、ST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

近期:Q波持续存在、ST段恢复、T波倒置

陈旧期:Q波持续存在、ST段恢复、倒置的T波恢复

尚可以出现无Q波的心梗

梗死部位的判断:
    外侧壁梗死-I aVL V5 V6出现Q波

下壁梗死(室间隔)-II III aVF 出现Q波

心尖部梗死-I II III出现Q波

前壁心梗-V1 V2 V3 V4出现Q波

后壁心梗-lead V1 QRS postive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过速:
起源于窦房结;频率>100/分;频率逐渐加快和减慢

窦性心动过缓

起源于窦房结

频率<60/次

窦性心律不齐 209

起源于窦房结

同一导联RR间期差异>0.16s(4格)

窦性静止 211

窦房结不能发出冲动

规律出现的PP间隔中突然没有P

失去的P前后二P与窦PP不成倍数关系(想停多久停多久)

窦房传导阻滞 SA block 210

SA结发出了冲动但是不能传到心房

规律出现的PP间隔中突然没有P

失去的P前后二P与窦PP成倍数关系

房性早博:212 214

心房中存在异位起搏点,提前出现P1与窦性P形态不同可以隐藏在前面的T里;下传的QRS呈室上性(因为通过的房室结)P1R>0.12s(3格);如果P1发生在T波的波峰之前(心室的绝对不应期中)就不会有QRS跟随其后;

代偿间歇多不完全(P1波前后的PP间距小于窦性PP的二倍,心房中的异位启搏点可以影响窦房结发放冲动)

房性心动过速:215

心房存在异位起搏点,160-250/min;突发突止;节律规整;P波形态不同于来自SA结的P波

房扑 216

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波(F波),期间无等电位线;

F波频率250-350/分,按一定比例下传心室(4:1)

QRS波多为室上性

房颤:217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f 波

f波频率350-600/分,不规律地下传到心室;

QRS间期绝对不规整,形态呈室上性

交界性心律 219 220

    AV结成为主要的起搏点,心室去极化正常所以QRS波正常,心房去极化方向与正常相反,II可见P波倒置;心房先于心室去极化-P波在QRS之前;心房后于心室去极化-P波在QRS之后;心房心室同时去极化-P波看不到;心房的逆向去极化被阻滞-P波看不到;

交界性早搏:223

AV结在SA结之前抢先发出一个冲动 II P波倒置

 

Wandering pacemaker:226

    AV结、SA结交替作为起搏点,P波一会正常、一会倒置

交界性逸搏:

    发生窦性静止时,低位起搏点(大多是AV结)在静止一段时间后发出冲动代替SA结;如果SA结不恢复,由AV产生的心律称为safty rhythm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28

突发突止 150-240/min

P波显示不清,不能区分冲动的来源,QRS波呈室上性;

笼统的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律的特点:

    起搏点位于心室,心室的去极化不正常导致QRS波畸形,不能在短时间内去极化所以QRS>3格;T波倒置;

室性早搏 231 232 235 236 238 239

前面无P波;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0.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有时候冲动可以反相传到心房,产生负向P波;

代偿间歇多完全(QRS波前后的PP间距约等于窦性PP的二倍,心室中的异位启搏点不能影响窦房结发放冲动,但是AV结处于绝对不应期,SA结冲动没有传下来)

早搏与前面一个正常的QRS间距恒定,每一个早搏QRS形态相同(早搏来自一个病灶);早搏QRS形态不同,早搏来自不同的病灶;

二连律或三连律,每一个窦性波动后面跟一个/两个室性早搏;二连律中不能确定窦性心律,因为代偿间歇可以完全,也可以没有代偿间歇;

如果早搏发生在前一个T波的波峰附近,容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

有时室性早博出现较晚,以至于窦性P波已经出现,并与室性QRS融合称为融合波;

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突发突止、频率140-200/分;有时可见P波,PR无固定关系;QRS宽大畸形 241

    持续性-240

尖端扭转性室速-QRS波宽大畸形,主波方向逐渐变化 242

室扑:

无正常QRS-T波,代之以连续快速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

频率200-250/分;

很快会恶化为室颤;

室颤:

    可能突然发生,可以继发于室早、室速、室扑

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I度:EKG见不到

III度:不能与窦性停搏鉴别

II度一型

PP逐渐缩短,直止脱漏

脱漏前后两个PP之间的距离是最短PP的两倍

II度二型

规律的窦律中突然P波脱漏

脱漏前后PP间距是规律PP的两倍

房室传导阻滞:
I 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5格 168

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QRS脱漏;阻滞部位在AV结 170

II度II房室传导阻滞

PP间期固定,突然脱漏一个QRS;阻滞部位在AV结以下 171

X:1型AV传导阻滞,每X个P波中有一可以传到心室产生QRS波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P和QRS无关

QRS形态取决于逸搏点高低,来自AV结就正常,来自心室就宽大畸形;

右束支传导阻滞:

V1、V2见到R-R’波形(M形)就是RBBB,多数导联的S波增宽有切迹;

QRS>3格为完全性,否则非完全性;

    

 

 

 

 

 

 

 

 

 

 

 

 

 

 

 

 

 

 

 

 

心电图补充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窦房返折

房性心动过速-局部性的小折返

房扑-右心房中的大折返

局灶性房颤-肺静脉处有触发房颤的因素,但是房颤没有形成

房室结内的折返-大多数的P波是倒置的,从心室向心房传导的快则P波在QRS之前,反之在QRS之后,但是大多数P波落在QRS之间;有时右束支没有恢复,可能发生右束支阻滞的情况

旁路折返-P波和QRS一定是分离的

 

室性心动过速:

右室流出道-激动在靠近肺动脉处起源,激动从上向下传,可能出现左室阻滞的图形,宽大的QRS波,II、III、aVF为正向的QRS

左室特发性-呈现右室阻滞的图形

预激综合症:

短P-R、QRS预激波、ST-T继发性改变

如果出现一个室性早博,可能通过旁路形成折返,导致室上速

发生房颤时由于旁路没有筛选作用,可能导致心室率过快

有的旁路只能由心室向心房传导,所以平时没有心电图的异常,当发生一个室性早博时,才可能诱发室上速

V1定左右-主波向下(右侧);主波向上(左侧)

II、III、aVF定前后-主波向下(后方);主波向上(前方)

  

 

起搏点 SA 60-100  AV 40-60 ventricle 20-40

交感神经系统 NE 作用于心房和心室 提高SA率、加快传导、提高兴奋性、加大收缩力

副交感神经 Ach 作用于心房 降低SA率、减慢传导、降低兴奋性

 

 

 

 

 

 

 

 


执业医师备考-内科-心内科-异常心电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