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谐铎(九)

2022-07-31 18:46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36,荆棘里

  会稽人周梦荃还在襁褓时,他父亲就客居广东,整整二十年,杳无音信。周梦荃奉母亲的命令,周梦荃前去广东打听父亲的消息。他一路水宿风餐,极为辛苦劳累,就这样走了两个月,距离广东地界还相当遥远。一天,他正走着,不知不觉走上了一条岔路,来到一处山谷之中。只见这里遍地荆棘丛生,遮天蔽日,有许多衣冠楚楚者,正徘徊于荆刺中,虽然手足被刺,衣衫勾挂,他们却丝毫不察觉,好像不觉得痛苦。

  周梦荃提起衣襟,正准备进到荆棘丛中去,忽见一老人拖着手杖来到面前,询问他干什么去,周梦荃回答说要去寻找家父。老人告诉他:“你是孝子,应当走康庄大道,而不该进入荆棘里。”周梦荃又问老人:“那些人在干什么?”老人说:“这些人平常的时候是名利熏心,愿意奔热路,喜欢走捷径,自以为得意,因而窜入荆棘丛中,让他们在其中颠颠自己的脚。”周梦荃仍不太明白,又问:“他们为什么不觉得痛苦呢?”老人答道:“人世道路上都是无形的荆棘,只有旁观者能够看见,而进入其中的人是觉察不到的。”周梦荃不解地说:“那您为何不大发慈悲,为他们解脱困境呢?”老人说:“荆棘里原来有两条路,我已经去掉了其中的一条,改为忠臣孝子的往来之路。只是眼前这些人非要舍弃正路,请你不要这样做。”周梦荃忙向老人询问另一条路在何处?老人告诉说:“荆棘当前,回头是路。”

  周梦荃转过身,果然见到一条康庄大道,平坦得如同平地一般,他于是沿着这条道向前走去,道路两旁,竹木茂盛,苍翠秀丽。老人又说:“这叫‘王子罕孝顺竹,张茂先交让树。’”他们一同来到一处渡口,名为“义渡”。渡口河中停着一条船,船名“慈航”。河中流淌的都是源头活水,一点波澜都见不到。老人手牵周梦荃登上渡船到达对岸,岸上的大石头上镌刻着金碧大字,好似蝌蚪文,周梦荃一个也认不出来。老人告诉说:“这里俗传‘菩提善岸’,也就是儒家所说的‘道岸’。”又走了几里地,来到一个门前,门上写有“不二门”三个字。朝里面远远看去,平得像磨石,直得似箭,左右两侧再无别的道路,老人对他说:“你从这里进去,不要停步,没有岔路歧途,只要你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可以永远遇不到荆棘了。”老人说罢,就离开他走了。

  周梦荃从门口走进去,脚下踏在一条石头小路上,路面光亮得可以照见人影,而走在上面一点也不感到滑。他从容地大步朝前走,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忽然,面前一堵峭壁挡道,峭壁上老树缠藤,直插云霄。周梦荃攀援而上,一不小心,手滑脱了,身体如同落雁一样向下坠落,待落地后,他爬起一看,自己落在一片细草平坡上,遍野花香,好像又有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只见一位背柴者,边走边吟,周梦荃向他打听,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广东的西山北坡。他又忽忙赶路,终于进入广州城。他四下打听,得知其父正居住在毗卢东院,原来他到广东后,四下飘泊,没脸再回故乡。父子相见,各自述说了这二十年来的种种遭遇和往事,竟相抱头痛哭。周梦荃千里寻父之事很快传扬开来,广东人为他的孝行所感动,纷纷拿出钱财资助他们,父子终于返回故乡。

  铎说:康庄大道是从荆刺里开辟出来的,这说明善与恶相隔很近,真是危险啊。


谐铎(乾隆五十六年刻本)·卷五


37,恶饯

  枝江人卢生,有一个本族的哥哥在甘肃狄道州担任司马,卢生前去投奔他。到了那儿才知道他哥哥已经在两个月前提升为镇西府知府。他的行囊中己经没有盘缠,只好流落在沙尼驿。幸好他小时候练过武术,暂且依靠教人拳棒糊口度日。沙尼驿前有两棵枣树,树围有一抱多粗。这时正是枣子成熟的季节,每天来打枣的有上百人。卢生笑着说:“不是安装钩子,就是削尖棍子,这么做不是太费事了吗?我来替你们想个办法。”于是,他脱去上衣,走到左边的枣树下,抱住树于一晃,就见那树像蓬草一样柔软,树上的枣子扑簌簌地落了一地。众人都感到很惊奇。

  只听旁边一位留着胡须的人笑着说:“这有什么好惊奇的?”于是他也脱去上衣,径直走到右边的枣树下,两手相对,抱住树干,而树上的枝叶一点儿也没有晃动。卢生冷冷一笑,那留胡须的人说:“你所练习的是外功,我所练习的是内功,这棵树一经我的手碰过,转眼之间就会枯黄而死。”卢生怀疑他是满口说大话。没过一会儿,只见那棵树叶子发黄,树枝脱落,纷纷地连带着枣子落在地上,而树干却僵立在那里,好像是一段千年的枯木。卢生大为惊骇,留胡须的人说:“你这个小子倒也属于孺子可教的人。”说着又询问他的家世情况,并问他成家了没有。卢生说:“我贫穷没有财资.年中大半的时间都要依靠别人过活,还顾不上成家。”留胡须的人说:“我有一个女儿,与你倒可以称得上是天生的一对,不知道你肯不肯屈身将就这门婚事呢?”卢生说:“我一个人漂泊不定,能够得到老人家的庇护,正是我心甘情愿的事情。”留胡须的人听了很是高兴,便带着卢生一起回家了。进门将女儿梳装打扮后出来与卢生相见,当天晚上就为他们举行婚礼。第二天,卢生拜见了女家的亲戚:有一个跛脚拄着拐杖的老太婆,是妻子的祖母;一个穿着少数民族式样的服装,身材瘦瘦高高的女子,是妻子的嫡母.一个穿着短上衣、窄裤子,长着两只像笸箩一样大脚的女人,是妻子的生母;还有一个头上插满野花、脸上不施粉黛的女子,则是妻子的守寡姐姐。卢生看妻子德性柔婉,也算感到安定。

  卢生住了半年,见那留胡须的人形踪诡秘,肯定不是个好人。一天,卢生趁他出门还没有回来的机会,私下对妻子说:“你们家干的事,我已经很清楚了。只不过杀人性命,夺人财货,终究会自取灭亡。一旦到了玉石俱焚的地步,你将如何来处置我呢?”妻子说:“我的一举一动都跟随你,我怎么敢做什么决断呢?”卢生说:“当今之计.只有向老人们禀明、我要带你一同返回故乡,这样才不会导致将来后悔。”妻子说:“那你就试着去说说吧。”卢生将自己的意图向老奶奶禀明,老奶奶沉吟许久,才说:“你的岳父还没有回来,按理说你应该静心等候。但是你既然有了离开的想法,那么明天就为你们设宴送行吧。”卢生大喜,回来讲给妻子听,妻子皱着眉头说:“我们家的规矩跟你们那里不同。所谓设宴送行,是指从我们这间屋子到正房,到厅堂,到大门,都有人拿着家伙把守。能够在每一处都夺门而出,才许脱身回归故乡。否则的话,刀剑之下可不讲什么骨肉情分。”卢生大为窘迫,妻子说:“我己经详细地筹划过了。姐姐短小精悍,但她不是我的对手;嫡母近来胳膊有伤病,我也可以尽力支撑:生母能‘力散万夫’,但我是她亲生女儿,她不至于逼人太甚;只是老祖母手上那一支铁拐,落下来好比泰山压顶,稍微一疏忽.脑袋就会被砸个稀烂。我一定会全心全力保护你,只是不知道天命如何了。”夫妻俩相对面坐,惶恐不安,一夜也没能睡着觉。

  早晨起来,夫妻俩收拾好行装,暗藏着兵器走出门来。他们才跨出门褴,只见姐姐提着斧子迎面走前来,说道:“妹夫要走了,请吃了这道银刀脍后再走吧!”妻子喊道:“姐姐不要作恶!记得姐夫去世以后,在寒冷的夜里,姐姐形单影只,是我替姐姐温暖后背达三年之久。今天的事情,希望姐姐能给妹妹留一点情面。”姐姐喝斥道;“你这个傻丫头!背叛父亲要逃跑,还敢厚着脸皮来做说客吗?”说着,便举起斧子直奔面门砍来,妻子急忙取下腰间的铁锤抵抗。才打了三个回合,姐姐就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叮吁,扔下斧子逃走了。他们走到外屋,嫡母迎上前来,笑着说道:“女婿要远行了,我也没有什么东西赠送,这一枝竹节鞭权且算作送别的礼物吧。”妻子跪下来请求道:“母亲此前因为姐姐死了丈夫,所以终年悲伤哀悼:儿虽然是异母所生,您也应当替儿着想啊!”嫡母大怒道:“小妖精说得太多了,先该让你吃上一鞭!”说着,举起鞭就打,而妻子手中的.铁锤已经迎了上去。两人搏斗在一起,过了一阵,嫡母扔掉鞭子,骂道:“这个刻毒的孩子,欺负为娘胳膊有伤病,只管用那‘沙家流星法’,一步一步咄咄逼人!”便吆喝他们赶紧过去。他们远远地往中堂一看,只见生母正流着眼泪在那里等着呢。妻子也含着眼泪上前拜见,拉着卢生一齐跪下。生母说:“儿也太忍心了,真的要抛下娘走吗?”才说了两句,就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卢生拉着妻子就要走,妻子却拉母亲的衣服,放声大哭。生母说:“女人跟随丈夫走,这是正道,我不强留你。但是饯行的老规矩,也不能废弃。”她从兵器架上取下一杆绿沉枪,在枪尖上挑了几枚金钱、一挂明珠,故意一枪刺入女儿的怀中。女儿顺手接过东西,那枪头“哗啦”一声就掉了下来,原来是一个银样蜡枪头!生母假装大声喊道:“这小子太厉害了,竟然逃出夫人城了!”女儿明白了生母的意思,拉着卢生急忙跑走。他们快要到大门时,只见一枝铁拐劈头盖脸飞了下来!妻子用尽平生所学的功夫,急忙举起双锤架住,卢生趁机从拐杖下冲出,夺门而逃。妻子挺直身子,跪下向祖母请罪,老奶奶扔掉拐杖叹息道:“女儿生下来就偏向外人,如今确实得到了证明!你速速跟你丈夫走吧,不要在这里假惺惺的做样子了!”

  妻子跟着卢生回到家乡,变卖了生母给的金钱和明珠,做起了小买卖.倒也能够自给自足。后来,留胡须的人案情败露,被抓了起来,一家人都在市中斩首示众。只有妻子的生母,一个人远远地逃走了,在药草庵剃了头发,出家做了尼姑,活到八十岁才死。她留下一封遗书寄给女儿,女儿和卢生按照地址找到那座尼姑庵,只见母亲的床头横着一杆禅杖,正是当年那支枪杆做的。妻子与卢生都放声大哭,将母亲的灵柩安葬在东山的南面,在墓旁搭了小屋,守孝三年,然后才一起返回故乡。

  铎说:最能使上天降福的事情是慈和孝,女儿因为爱母亲,所以不愿作覆巢之孵,母亲因为爱女儿,所以不愿被斩首,拼命逃出。但母亲虽然爱女儿,却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妻子应该跟随丈夫一块死,女儿虽然为母亲的死悲哀,却没想到应同样为父亲的死感到悲哀,君子说,这大概就是她们为什么当强盗的原因,因为她们不懂得伦理纲常。唉,世界上不当盗贼的人多得是,难道不懂伦理纲常的只有盗贼吗?


38,奇婚

  文登,字道岸,浙江省武康县人。十七岁考中秀才,聘某家的姑娘为妻,没过门就死了。文登心情郁闷,外出游历,想物色一门亲事。一天,偶然到了凤阳,在路上碰见一位道士。道士问他从什么地方来的,他把自己的想法同道士谈了。道士说:“你要得到个好媳妇,从这往东南走十五里地以外,去找肯定能找到。”文登相信了,就按道士的话办。到了城东南,正赶上搭台唱戏,观众像一群蜂子蚂蚁拥挤在一起,无处下脚。回头看到杨树下面露出小红楼的一角,有个女子掀着帘子,露出半截身子,侧着脸,偷偷地瞅外边,粉白的脸,漆黑的眉,令人目炫。文登一看这女人,几乎不能自持了。直到太阳快落山,戏都散场了,他还仰着脸盯着那座空楼,一点也没感到看戏的人都走光了。忽然,有一个人拍着文登的肩膀大喝道:“哪来的傻小子偷看人家的闺房!”文登回头一看,是一个膀大腰圆的大汉。这个大汉硬拉着文登的胳膊走进了屋内。文登吓得两条腿直打抖擞,脸色也变了,想逃跑。大汉哈哈大笑着说:“这样胆小,也要学浪荡子!实话对你讲了吧,那楼上的女孩子就是我的闺女。你如果没有媳妇,我愿意同你家结成亲家。”文登听后,转惊为喜,连连点头答应。

  这时,已点上了灯。大汉叫女儿打扮好,同文登成亲。小俩口被送进洞房,文登刚要同新娘子说情话,新娘子却被母亲叫走了。文登独坐灯下,很感无聊。二更天的时候,文登看见新娘子从屏风东边独自过来。对着镜子卸去头上的首饰翠风翘,摘下两朵金雀花,又脱下绣着芙蓉花的披肩,解下绣着鸳鸯的裙子,斜着身子倚在床栏杆上,脱掉绣花鞋和丝袜子,穿上三寸大的红色软睡鞋,低下头笑了一笑,就钻进帐子里去了。文登这时欲火中烧,不能克制自己。上了床就去拥抱新娘子,可是床上却空空的没有人,只有绣花枕头横放着,缎子被堆在那。文登大吃一惊,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得盖上被子独自睡下,可是辗转反侧,一宿也未合眼。拂晓时候,女子来了。文登盘问她,她默默地一言不发。到了夜里,文登首先藏到床上的幔帐里,女子穿着红色短袄,外边系着一条金鸾紫络带子,头发惺松,用黑头巾罩着。下身没系裙子,露出了直纹的纱裤,脚上穿双绣花鞋、布袜子,走过来掀开帐子就上床了。文登急忙伸手去拉她的胳膊,她随势一转身,好像一团红雪落在了巫山之上。文登再一看,已不见人影了。她是仙还是鬼,更加摸不着边了。太阳升起足有三竿子高,文登等候女子,仍不见来。

  女子的妹妹颖姑偶然路过新房,文登正苦于寂寞无聊,在镜子旁边舔笔写字。颖姑哨了一眼,说:“你也曾经读过书,认识字吗?”文登说:“我虽然不好,但年纪轻轻时就当上了秀才,那有秀才不读书不识字的呢?”颖姑不由自主地叹息了一声,文登很疑惑,一再询问她。颖姑说:“我可怜你呀!你这个年轻的秀才,死期已经到还不知道呢!”文登直溜地跪下求她,她道:“我家的老爹老娘,专用旁门左道抢人财物,每次抢钱之前,都要杀一个人祭神开路,往往用姐姐当吊饵。名义上是夫妻,其实一点事儿也没有。我自从懂事以来,看到从床上到菜板子上的男子汉足有千百个了!今天晚上满天星斗的时候,该轮到你了。”文登窘迫到了极点,磕头求救。颖姑说:“我怎么能救你?若想活命,还得求姐姐!”文登问她有什么办法,她说:“姐姐之所以上了床就没影了,是因为褥子底下压着一道六甲符,上头缠着三十六条红绿丝线,你若是能搜出来把它扔了,她就逃不走了。如果能成为夫妻,然后再以夫妻之情哀求她,自然就使你免去灾难了。”文登牢牢地记住了这些话,颖姑悄悄地离去。文登掀起褥子一看,果然像颖姑说的那样,急忙把符给扔了。

  天黑后,女人又来了。文登瞄准她脱衣上床时,就光着身了凑过来。女子似乎发觉了,说:“丫头片子多嘴,坏了我们家的事情。虽然如此,也是天意吧。”她投进了文登的怀抱,一番欢好。事后,文登光着身子跪在床头,哀求女子援手。女子说:“百年夫妻,万死相随,不用你说。”说罢,她急忙起身,把一只公鸡捆在一根木棍尖上,叫文登扛在肩上,说:“往北走大约三十里,等鸡一叫,就扔了,再走二十多里,等着我,我到后再一起出发。”文登牢记而去。女子假装去报告父亲,父亲一听,勃然大怒,要骑马去追赶,女子说:“追不上了,不如用飞剑杀他!”父亲听了女儿的话,把剑扔到庭院里,剑如同一匹白绸子飞走了。不久,电光一闪,瞠啷一声,宝剑又掉到了院子里,上面血迹斑斑,湿乎乎地还往下滴着血。当文登出了北城门,约走了三十里地,棍子尖上的公鸡大叫起来。他急忙把棍子扔了,看见一道白光下来,鸡也就没声了。他又走了二十多里地,疲乏无力了,坐在树下歇着。只见云中有一只仙鹤飞了下来,女子骑在仙鹤背上。女子下地后,把仙鹤收起来,原来是一只纸剪的仙鹤。女子笑着说:“大难已过去了,回老家吧。”文登说:“拿你爹怎么办呢?”女子说:“旁门左道没什么了不起的办法,五十里地以外,就不起作用了。”两个人等到天亮,便一起走了。

  不到一个月便回到了故乡。文登关上门读书,闲暇时就同妻子抓阄取乐。一天,有个女人闯了进来,一看,原来是颖姑。文登与妻子一齐站起来问颖姑怎么来了。颖姑说:“自从姐姐走后,爹妈强逼着我代替姐姐干,妹妹不愿,爹妈生气了,每天都打我。幸而老爹去参加天魔会,我乘机跑了。一想孤苦伶仃没个亲戚可依靠,所以一路打听找到这里来了。”女子听后很高兴,文登说:“姨来了很好,可是无名无分,该怎么安排呢?”女子笑着说:“我本来没什么,你可要报恩。戏台上娥皇女英的故事可以做个例子么!”说罢,就拿出替子、耳环,给颖姑梳个出嫁时的发式。颖姑红着脸推辞说;“妹子这次来,不过是想做个闲门的冷燕,哪里是要做个挤进鸳鸯队伍里的野鸭子呢?”女子用大道理开导颖姑,她才不说什么了。正当女子拽着颖姑叫他同文登交拜时,有个道士从门外进来,笑着说;“得到媳妇的话,今天应验了吧?”文登给道士行礼,表示感谢。两个女人互相看了一眼,吃惊地说:“您像我爹的师博。”道士说:“对。你爹学仙没学成,沦为旁门左道,却又借用我教中的飞符遁甲的法术,每天干坏事。我对他痛加教诲,他却毫无改过的意思。有一天他肯定完!因为可怜你俩是无罪的女孩儿,也要惨遭杀戮,所以指引文先生到你们家,让你们互相救援,使你们脱离水火。”女子问:“我父母没事吧?”道士说:“就在咱们说话这功夫,就是你们全家被处决的时刻。”两个女人大哭起来,道士说:“他是恶有恶报,何必哭呢!”一甩袖子走了。后来,文登暗中去打听消息,果然就在那天,女子的爹妈被官兵抓去,在城西处决。文登更加相信道士的神通。

  铎说:点化城里有很多的魔关,只要有一天能够回头,就能找到道的彼岸,两个女子得到解脱,是借助于仙家的指点,但是没有指点而能脱离佛门苦劫,修成正果的人古今能有几个呢?


39,泄气生员

  临潼人夏生,名字叫器通,性格迟钝,就学准备参加乡试。每做出一篇文童,众人必定哗然以此取笑他。

偶然参加童子考试,便依旧将过去所作的文章写出,结果考入县学校就读,以后又参加岁试,自以为肯定会名居劣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一位算卦者,就请其为自己占卦,得一签,上写谶语:“听之无声,视之无形。君子筮之,必得其名。”算卦者举手相贺:“先生的文章必定能得冠军。”夏生听罢,喜形于色,便将此事宣扬给众人听。众人取笑他:“即使学使两眼都瞎了,拿鼻子闻闻也知道香臭,若说三等以下,您拿个冠军可能还有希望。”夏生感到十分羞愧。

  当时,学使某公正奉命督学西安,临行之前向主考官、某尚书辞别。尚书本是西安人,学使以为他在西安有心腹门生,便极力请教。尚书因要放屁,就稍稍抬起了屁股。学使以为他有话要嘱咐,连心询问。尚书说:“没有别的,只是下气通了!”学使频频点头,认为“夏器通”肯定是主考官的心腹之人,就恭敬地牢记在心。之后,学使来到西安督学,果然有一位叫夏器通的考生。考试结束以后,细细评阅他的试卷,竟然词不通,理不顺,简直让人捧腹大笑。可是又因为有主考官的谆谆嘱托,实在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强加评点,给了他个第一名。成绩张榜公布后,众人无不惊异哗然,转而又一想,学使本是翰林出身,学识精湛,评阅文章必定会以才定等。况且夏生又是一位贫穷之士,绝不会有什么关节可以打通。可是夏生如此拙劣之作又何以名居榜首,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学使在西安督学任满,返回京城,将夏生之事告诉某尚书。尚书十分茫然,低头沉思了许久,忽然大笑起来:“是你搞错了!那天,我肚中下气偶然要排泄,所以说了那句话。我怎么会有什么嘱咐呢?”学使也顿时醒悟过来,捧腹大笑。以后,这件事又传到了西安,众人的怀疑才最终解开。

  铎说:古人的名字都有各自不同的意思,所以李白字“太白”;因为翠微乞嗣的缘故,崔颢为“缁郎”;高琳的名字与得宝的征兆相应,桓温的名字是为了破解“试啼”的谶语而起的。我不知道夏生为什么会取这么一个让人讨厌的名字,难道它预示着他后来的幸运吗?《相经》上说:“谷道丰,文运通。”看来对于热衷仕途的人来说,带“通”字的名字是最好的名字。

志怪故事·谐铎(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