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后浪都玩啥之,苏州园林里的假山都是什么来头?

作为中国传统豪宅的牌面,苏州园林无疑代表着着中国传统装饰美学的最高造诣。
对于逛过各种园林的人来说,有一个玩意非常神奇,它们不仅是在园林中看到的景观中最具存在感,但是看过之后,却又基本不会留下什么印象的东西。
这便是园林中那几乎随处可见的假山。

要说在如今,假山倒也却是算不上是什么稀罕物件,毕竟现代的水泥工艺,不管是想要什么样的假山,那也是一把锉刀,一缸水,一个夜晚,一个奇迹了。
咳咳,在古代可不会有现代这种易于塑性的水泥,所以在所有的古代园林里的假山,无一例外都是天然形成的大块石头。
当然,也不是说以前修建园林就是随便什么石头都拎回家里,这些用于园林的石头,有着一个专门的称呼——太湖石。

太湖石正如其名,是在太湖或者严格说,是在太湖的洞庭山中出产的石头。
但虽说是石头,想要找块能往院子里摆的太湖石却也并不容易,因此在明清时期,即使是当时富甲天下的江浙地区,那里一些普通富裕人家,也只是在女儿出嫁时,才会买上些还不算不大的太湖石来当女儿出嫁的嫁妆。
至于像苏州园林那样,将一块块巨大的太湖石堆在院子里作为装饰,那可就真是后浪浪中浪的水平了。

然而就像硬帮主去鱼市买鱼时那样,同类的鱼,长越大,它们的价格就越会夸张的上翻。
对于太湖石而言,这除了想要找到大个的太湖石并不容易外,还有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只是围着太湖的江浙沪包邮区还好说,若是其他地方,像北京啊、广州啊之类地方的权贵也想玩太湖石,那可就是个大工程了。

光这么说可能让大家听着感觉没啥概念,那么举个例子给大家感受一下。
首先就是在《水浒传》中,让杨志丢了饭碗的花石纲,就是将开采出的大块太湖石,从江南走运河运往当时宋朝首都开封。
这其中不断官员对百姓的加派、强征,但算宋朝皇室在花石纲的开支,便达到了“每取以数十百万计”,按照宋徽宗时期,一贯铜钱可购米一石算,一石米相当于92.5宋斤,即现在59.2公斤。
那么宋朝皇室对于每次花石纲的开支,最多便是百万贯=100万石大米=5.92吨大米,亦或是宋朝差不多2万禁军一年的饷银。
要是再算上被摊派给老百姓,搞的宋朝半壁江山怨声载道民变频发的那些钱两,那这一块块石头,值得钱可真就无以计量了。

说到这,不知道大家对园林里那些奇奇怪怪的石头是不是有了些改观呢。
嘛,毕竟这些石头不仅是好不好看的问题,这些大石头,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可都是一块块真金白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