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2024年考研上岸指导
专业介绍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招生历史悠久,是我校最早获批的工学硕士专业。1980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2 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并获得“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重点支持。 本专业具有 30 多年与航天院所以及广电行业企业深度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历史,在产、学、研等方面成效突出。面向国防、广电、通信行业的重大需求,获得了一批重要 成果,多项创新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在移动广播电视系统开发、频率规划、电磁兼容标准制定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电磁超材料、电磁散射、隐身反隐身技术、新型天线研究方面处 于国内领先水平。在雷达目标特性及 RCS 减缩技术研究、SAR 图像建模、空间目标电磁特征建模、电磁超材料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系列大功率多工器等,替代了进口产品。本专业教师牵头承担了一批国家 973 计划子课题、国防 973 项目子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或重点项目,取得论文、专利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本领域多个权威刊物上发表,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系统掌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理论和专门知识,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较为熟练地掌握 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和内容 01.5G 天线与微波技术方向 面向现代 5G/6G 通信技术、雷达技术和无线广播技术的发展需求,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电磁散射特性及雷达散射截面(RCS)减缩技术,包括不同形状材料的特定目标对电磁波散射特性及其逆问题的研究,基于电磁超材料与电磁波相互作用规律的 RCS 减缩技术研究; 2)新型天线及分集技术,包括不同频段、带宽、增益以及方向性等特定应用需求下天线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天线分集技术与信道特性的研究; 3)大功率射频与微波器件技术,包括各种微波滤波器、定向耦合器、功率分配/合成器等的设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4)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包括超大运算量、高精度、高效率数值算法研究及其在目标特性、微波成像、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02.光纤通信与光器件方向 面向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全光通信网络的学科前沿和发展需求,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光网络技术和应用,包括光互联网技术和宽带光接入技术;新型光复用技术,包括光码分复用、占空比复用、模式复用等技术; 2)高速光传输码型与调制、宽带光放大和色散补偿等技术;微波光子技术,包括超宽度和射频的光学生成和光纤传输技术,微波光子滤波等技术; 3)光纤通信中全光逻辑器件设计及光信息处理技术;新型光纤与光器件,包括新型光子晶体光纤及器件,多波长光纤激光器等技术。 03.太赫兹与毫米波技术方向面向 5G、下一代移动通信以及未来电子技术发展需求,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基于电磁超材料的太赫兹、毫米波频段滤波器、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在超宽带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2)太赫兹、毫米波频段新型天线、光导天线等的设计理论与技术,以及在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3)太赫兹传感器设计技术及其在生物探测、目标成像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4)太赫兹、毫米波频段的电磁兼容技术以及散射机理相关研究。
2024招生目录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3信号与系统 招生人数: 预计招收17人(含推免8人)
【2024】823信号与系统大纲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本科目主要考查对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利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考生能否达到进一步深造学习的要求。要求考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 信号与系统的 Z 域分析以及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等方面内容。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 信号的描述及分类 2. 信号的基本运算 3. 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4. 系统的描述及分类 第二部分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1. LTI 连续系统的响应 2. 冲激响应 3. 卷积积分 第三部分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1. LTI 离散系统的响应 2. 单位序列响应 3. 卷积和 第四部分 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 1. 傅里叶级数 2. 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 3. 连续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定义及性质 4. 连续信号的能量谱和功率谱 5. 连续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6. LTI 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 7. 取样定理 第五部分 连续系统的 S 域分析 1. 拉普拉斯变换定义及性质 2. 拉普拉斯逆变换 3. 复频域分析 4. 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 第六部分 离散系统的 Z 域分析 1. Z 变换的定义及性质 2. 逆 Z 变换 3. Z 域分析 4. 由系统函数 H(z)求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5. Z 域与 S 域的关系 第七部分 系统函数 1.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2. 系统的因果性与稳定性 3. 信号流图 4. 系统结构 第八部分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1. 连续系统及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2. 连续系统及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3. 系统的可控性及可观测性 三、试题类型 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画图题、分析计算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参考书目 吴大正,杨林耀,张永瑞等.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 4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本文具有一定时效性
咨询课程可以点击主页看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