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优眠临床部主任刘菊湘:为什么抑郁症经常反复?到底是哪些因素阻碍着我们康复?


今天来说说一个让抑郁症患者最头痛的事情--抑郁症循环往复地复发、发作。
有一个读者给我留言说,她觉得自己的抑郁症这辈子也不会好了,因为已经治疗了四年但是自己仍然走不出去,每次发作的都十分痛苦。
她说她有钱,不算老公的赚的钱,单是自己的存款也有一百多万,很多人因为经济压力焦虑抑郁但她不会,可这个病好像多少钱都根治不了,经常会复发。
不光是这位患者一个人这么想,几乎所有患抑郁症的朋友都一致的认为,抑郁症复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少有患者去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什么抑郁症会复发呢?

抑郁症循环复发,根源究竟在哪里?
作为心理行业从业人士,观察过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康复经过,总结来讲,大约有以下这些原因在阻碍着我们康复:
1. 错误的认知,认为生理与社会机能的康复就是完全康复了;
2. 周围的环境在阻碍着自己走进康复阶段;
3. 进入舒适区后难以维持康复训练。
为什么会这样?
对康复标准的误读
在很多抑郁症患者心里,大家认为的康复标准就是:
1. 所有的躯体症状、精神上的痛苦都要消失,而且要掌控自己的状态,能够调节情绪,才是抑郁症的康复;
2. 社会功能的恢复,包括能够处理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处理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以及能够重新融入社会,参加工作等等;
3. 脑部功能恢复健康,能够处理比抑郁期间更加复杂的问题了。
而这个时候医生会叮嘱你,不要酗酒抽烟,不要熬夜,要规范正常作息,要定期到院复查,合理安排饮食作息,适量运动等等。
其实从医生的叮嘱也可以看出来,到这个阶段我们的抑郁症是暂时的康复,控制住了生理上、心理上的症状,社会机能达到了基本的恢复,处于康复的初级阶段。
但是很多患者会这样理解:医生都这样说了,看来我是要康复了。
把生理和社会机能的康复当做抑郁症的完全康复,其实这种认知还是有偏差的。
我们在康复阶段要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现在没有症状了,但是万一以后又遇到一些挫折和打击,我会不会再次陷入抑郁?
我的心理、情绪、认知方面有没有随着康复一起优化升级,在日后面临困难的时候,也有强大的内心去面对挫折性时间和刺激呢?
因为我们没法保证在康复以后,生活就全部都是顺心如意了,生活里就再也没有挫折和打击了,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2.治疗积极却无法摆脱致郁的阴影
无法脱离原来的环境影响了相当数量抑郁症患者的持续康复,人得抑郁症其实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持续地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和挫折性经历的持续打击。
和很多抑郁症患者聊过,相当一部分的患者都感觉自己处在一个“死局”里,他们或者是遇到了一些重大的打击无法摆脱,或者是正在经历一点非常糟糕的人际关系或者处在一个非常恶劣的环境里。
患者通常非常想要“破局”,但是又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改变不了,无力挣脱那个令自己致郁的事件和环境。
对于初步康复的患者来说,重新回归曾经致郁的环境,复发风险无疑是非常高的,比如充满压抑冷漠的原生家庭,恶劣的情感关系,充满霸凌和欺压的职场、校园等令患者感到恐惧和压力的环境,都极有可能再引起抑郁的复发。

3.走不出舒适区而无法坚持康复训练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一个想法、一个思维,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想法、思维;重复90天才能形成稳定的动作、想法、思维。
同样道理,我们抑郁康复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需要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如果要稳定下来至少还需要坚持到90天,这也是一个最小的认知行为疗程。
思维模式更是从小养成的,根深蒂固的,这种改变的周期需要更长的时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思维习惯相比健康的人,想要做出改变其实难度会更大。
而抑郁症的康复训练也是一个艰苦又漫长,甚至是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还会经常因为难以走出原有的舒适区和周围环境,导致抑郁康复训练难以坚持下去,或者已经形成习惯的康复训练又重新回到原点。
如果长期忍受抑郁折磨的你也有着相似的经历,可以给我留言向我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