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
一般注意要点
1、检查者要位于被检者的右侧;
2、检查过程中需注意人文关怀,与病人进行沟通、解释;
3、检查过程中需注意卫生原则,如检查前用酒精消毒;
4、腹部检查需让被检查者稍屈下肢,同时深呼吸,使腹部放松;
5、检查时需边检查边报告检查结果,切勿全以“正常”做报告。
一、一般检查
1、眼(瞳孔)对光反射——手电照射时间不可过长。
2、淋巴结检查
①头颈部注意下颌、颈前后、锁骨淋巴结要左右分开依次检查。
②腋窝淋巴结注意五个群的具体位置和名称:腋窝淋巴结分为外侧淋巴结群、胸肌淋巴结群、肩胛下淋巴结群、中央淋巴结群和腋间淋巴结群
③淋巴结肿大的描述:应报告其部位、大小、形态、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以及其引起肿大的原发病灶。
3、皮肤弹性湿度
①注意双侧对比。
②注意选择的检查的位置:手部或上臂内侧
4、眼球运动
①眼球运动就只要检查测眼外肌功能。
②手指应比划为H形
5、结膜检查
①要会翻眼睑且单手(嘱眼球往下看)。
②双侧检查。
③检查前与病人注意沟通
6、水冲脉
①手法类似中医切脉——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
②需举起被检查者的手臂,越过头顶。
7、耳检查
①视诊与触诊:如耳郭有无红肿、结节等
②测试听力:要捂住一边的耳朵
8、血压
①袖套位置应于心脏同水平;
②由于步骤繁多,最好边做边描述
9、鼻以及鼻窦
①鼻检查需描述鼻中隔是否偏移
②蝶窦不能徒手检查,须向老师讲清。
10、口腔检查
需检查腮腺导管口
11、集合反射
①检查者手指与被检查者的眼睛距离为:从1m外逐渐移向5-10cm处
②要观察瞳孔变化,报告结果时需描述清楚。
12、气管位置
13、甲状腺检查
①视诊、触诊、听诊:触诊时需让患者配合吞咽;
②注意双侧对比。
③肿大分级:一级为能触到但看不到;二级为肿大局限于胸锁乳突肌内;三级为肿大超出了胸锁乳突肌
二、胸肺检查
1、胸廓扩张度
①手掌呈虎口状,置于被检查者的肋弓处
②嘱病人配合深呼吸
2、乳房检查
注意顺序:外下、外上、内上、内下;最后还要捏一下乳头。
3、肺的背部叩诊
①嘱咐被检者抱肘稍前倾
②要叩出和描述肺下界位置
③注意左右对比
4、胸壁触诊
①胸壁压痛检查
②皮下气肿检查
③胸骨压痛检查
5、肺下界叩诊
①背部从肩胛下角开始叩。
②要描述位置。
6、肺背部听诊
包括三个项目:对比听诊,语音共振,胸膜摩擦感。
7、语音震颤
①注意顺序为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双侧对比
②让病人配合发“yi”
8、前侧胸叩诊——记得左侧避开心脏
9、胸膜摩擦感检查
①屏气
②咳嗽。
10、语音共振
11、肺听诊
12、肺尖叩诊
13、呼吸运动
三、心脏检查
1、心脏听诊
一边听一边报告结果(心率、心律、有无杂音、有无额外心音、有无心包摩擦音)
2、心界叩诊
①做标记时,扳指不能离开,只能侧转。
②量距离时,要用两把直尺!
3、心脏触诊——勿漏心包磨擦感
四、腹部检查
1、肝颈静脉回流——要按压肝脏10s
2、Murphy征——需描述胆囊压痛点的具体位置
3、肝上界触诊
①要描述过程和位置。
②手与肋缘平行,从脐水平开始。
③右锁骨中线、前正中线都要触诊
4、肝上界叩诊——要描述过程和位置
5、泌尿系统检查
描述泌尿系统压痛点:
①季肋点:第10肋骨前端;
②上输尿管点:相当于输尿管第一狭窄处;
③中输尿管点: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④肋脊点:背部第十二肋骨与脊柱的夹角(肋脊角)的顶点;
⑤肋腰点第十二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
6、振水音——听诊位置为左上腹部,而冲击位置为上腹壁(听诊器下方3cm左右,冲击胃)
7、液波震颤
①对应的阳性特征的腹水量为3000ml;
②需被检者配合将手尺侧放在脐部中央;
③需左右对比
8、肾脏触诊
①以左手掌从后面托起右腰部,右手掌平放在右腰部,手指尺侧大致平行于右肋缘向右上腹方向进行深触诊。
②需让患者以缓慢深呼吸配合
③正常人可能触诊不到肾脏
9、双手肝脏触诊
①注意手法——双手触诊法:医师右手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侧腹部,而用左手放在患者右背部第12肋骨与髂嵴之间脊柱旁肌肉的外侧,触诊时左手配合患者呼吸向上推。
②需让被检查者以缓慢深呼吸配合
10、腹壁反射——注意卧位、屈膝
11、腹部听诊——肠鸣音正常值,摩擦音,弹搔音
12、脾脏触诊
①仰卧位与侧卧位;
②被检查者深呼吸配合;
③手与肋缘垂直
④描述脾肿大分度
13、腹壁紧张度
14、腹部静脉血流判断——用手掌背侧静脉进行模拟
15、膀胱检查
①触诊、叩诊——描述排尿前后的对比
②如何判断尿潴留:膀胱有无压痛、叩诊;前列腺指诊;会阴部皮肤感觉情况、肢体活动有无异常
16、腹部叩诊——注意顺序为:从被检者左下开始至右下,再到脐下,再到脐
17、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①注意墨菲征与麦氏点英文的区别。
②示、中、环指并拢压
18、移动性浊音
①要描述阳性结果;
②身体翻转时,扳指不能移动;
③注意流程;
④对应的阳性特征的腹水量为1000ml
五、四肢与神经系统
1、面神经检查——包括运动检查和味觉检查(舌前2/3)。
2、副神经检查
①视诊(有无塌肩、斜颈等)+触诊(施加阻力进行运动);
②支配的肌肉: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3、霍夫曼征(Hoffmann sign)
阳性特征描述:检查时检查者以右手的食、中两指夹持患者的中指中节,使其腕关节背屈,其它各指处于自然放松半屈状态,然后检查者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若出现其它各指的掌屈运动,即为霍夫曼征阳性。
4、三叉神经功能检查
①感觉检查、运动检查(双侧对比)
②角膜反射:取新棉签;需嘱咐被检者眼球转向鼻侧;
③注意与患者的沟通
5、膝反射——叩击位置为肱四头肌肌腱
6、脑膜刺激征——阳性特征描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强直、Kernig征等
7、脊柱检查
①视诊:注意检查生理弯曲,有无脊柱侧弯;
②触诊:询问是否有压痛;
③叩诊(直接叩击和间接叩击):敲的时候要记得数,从第七颈椎到骶椎。
④直腿抬高实验
8、髌阵挛
方法以及阳性特征描述: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拇食两指夹住髌骨上缘,突然向下方推动,并维持不放松,附着在髌骨上缘的股四头肌的肌腱被拉长,当膝反射增高时引起该肌收缩,肌腱继续拉长,髌骨即出现连续上、下有节律的颤动
9、跖反射
①左右对比。②阳性症状
10、跟腱反射
11、肱二头肌、三头肌反射
12、巴宾斯基征(babinski征)
13、肩关节检查
①视诊;
②触诊(包括压痛等)
14、跟膝胫反射
15、下肢肌力
描述肌力分级:肌力一般分为0-Ⅴ级:
①0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且不见肌肉的收缩;
②Ⅰ级:可见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肢体的运动;
③Ⅱ级:肢体可以活动,但不能对抗重力,也就是患者的肢体不能抬离床面;
④Ⅲ级:可以对抗重力,但是不能对抗阻力,患者一般可以勉强抬离床面;
⑤Ⅳ级:肢体可以抵抗一定的阻力,如抬起患肢的时候给予一定的阻力,可以感觉到患者的患肢有一定的抵抗力;
⑥Ⅴ级:正常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