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史》——公元1369年高丽弃元投明:朱元璋的天下秩序
前因
朱元璋称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同年,明朝将领徐达攻克大都(北京),元朝灭亡;明朝取代元朝,和周边国家建立宗藩关系。
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到高丽,给高丽君主恭愍(min)王赠送了玺书和礼物。恭愍王率百官迎接明朝使臣,停止使用元朝年号“至元”,之后派使臣到南京恭贺朱元璋即位,明朝和高丽的宗藩关系就此确立。

称帝前,朱元璋消灭另一支反元力量陈友凉、在江南称吴王时,就派出使者到高丽。称帝后,朱元璋向周边国家派遣使者,告知中原的政局情况,与蒙古人关系紧密的高丽是朱元璋第一个派遣使者的国家。
高丽王朝虽然是元朝的藩属国,但高丽君主恭愍王一直想摆脱元朝的束缚。恭愍王年少时在元大都当了十年人质,他即王位后一直在和国内的亲元派势力作斗争。
高丽大司徒奇辙是元顺帝奇皇后的兄长,是高丽国内亲元派势力的代表。他手握重权,依仗奇皇后的势力在高丽掌控朝政,后来还试图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恭愍王。
恭愍王得知奇辙的计划后,在宫中设宴,召奇辙等人赴宴,暗地里在宫中埋伏武士。奇辙等人刚进宫门,就被预先埋伏的武士击杀,两名随从也一起被诛杀,接着恭愍王令“禁卫四番军士,一时俱发”,搜捕他们的家人和同党,铲除了奇氏一党。
然而,高丽和元朝的冲突并没有消失,双方还因为领土冲突发生过战争。尽管恭愍王迫于元朝压力派兵帮助镇压张士诚,高丽将领权谦率军到中原作战,回国后告诉恭愍王,反元势力越来越大,元朝君臣还在你争我斗。
于是恭愍王下定决心摆脱元朝控制,他很早就派使臣联系中原各路反元势力,其中就包括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
后来朱元璋抗元斗争中异军突起,大败元军,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土崩瓦解,明军攻占大都(今北京)后,元顺帝仓皇北逃。
恭愍王从各方搜集中原政局的消息,高丽官员金之秀从大都返回高丽后,说明朝的水师在通州停泊的船只超过一万艘。

恭愍王意识到明军势力强盛,定鼎中原的大局已定,而且明朝的水师能帮高丽解决海上的倭寇,这是高丽摆脱元朝难得的好机会。恭愍王召集百官,商讨派遣使者到明朝去。
朱元璋登基后也第一时间派遣了使者契斯去高丽,带去了诏书、玺符,还赐给了高丽四十匹织物。因为朱元璋要推翻元朝的统治,确保新政权的合法性,获得周边国家的承认是很关键的一步。
此外,元朝灭亡后,其残存力量组成了北元政权。北元将领纳哈出在辽东金山(今辽宁开原西北)拥兵二十万,对新生的明朝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纳哈出时常向高丽派出使者,试图联络高丽的亲元势力,胁迫恭憨王一起对抗明朝。
朱元璋要想彻底消灭北元,控制辽东,与高丽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与原来元朝用武力手段征服高丽不同,朱元璋一直在通过和平的外交手段与高丽联系,例如将流落在明朝的高丽人都送返高丽。
当时朱元璋并没有向元顺帝那样,谋求对高丽进行政治控制。因此,恭愍王非常乐于见到明朝取代元朝,他率领百官出宫在城门外迎接明朝使臣契斯,停止使用元朝的年号。
恭愍王当时还没有受到朱元璋的正式册封,所以没有采用明朝的“洪武”年号。不过恭愍王很快派遣礼部尚书洪尚载、监门卫上护军李夏生到明朝都城南京,奉表恭贺朱元璋即位。恭愍王在表中表示愿意称臣纳贡。
接着,恭愍王断绝与北元的外交关系,并派遣将领李成桂,进攻北元东宁府(元朝在朝鲜半岛西北部设立的行政区划)。
朱元璋有感于恭愍王的表现,派使者到高丽对他进行了封赐。至此,明朝取代元朝,成为高丽的宗主国,明朝与高丽的宗藩关系正式确立。
后果
朝鲜王朝建立:1392年,高丽权臣李成桂废黜末代君主恭让王王瑶,登上王位,建立了朝鲜王朝;李成桂派使臣到明朝,希望明太祖朱元璋能承认他的国王地位,但直到建文年间朝鲜国王才得到明朝的正式册封。
结论
明朝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是明朝建立后确保统治合法性、建立夷夏秩序重要的一步,也是打击北元势力、控制辽东地区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