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复习之申论部分——概括专项
一、概括题的两种情况:确定型概括和开放型概括
1、概括归纳题的标志:概括、归纳、总结、概述、简述、整理等,凡是如此字眼,意味着它是一道客观题,不需要主观发挥,只需要简单、精炼的概括提炼;
2、围绕着四大要素:存在的问题、影响意义、原因、对策;
3、如果材料中,问题、原因、对策都有,那就是综合性概述;
4、如果材料中只有问题(或者含原因),那就通通概括问题即可;
5、如果材料中全都是对策做法,那就是概括对策,如果材料中顺便提到该对策做法的意义,那就是概括对策+意义;
6、注意:概述题意味着对材料客观忠实的描述、概括、整理,它是后面所有题型的基础

(一)确定型概括题(单一式概括)
题干中有明确规定,指名道姓概括四大要素(问题、影响意义、原因、对策)当中的某一个或两个(单一式概括);
a、当作简答题来写,不必写成文章,分条列举即可;
b、答题结构为: 存在的问题在于/造成问题的原因在于/导致的影响危害性在于/对策做法
c、包括:(以下分条列举即可) 1、2、3……

代表性题型
1、 概括原因:
(2019 吉林乙级)一、根据给定资料 2、3,概括目前人们处于“闲不下来、难得休息”状态的主要原因。(20 分) 要求:内容全面,语言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2、 概括意义或影响:
(2019 多省联考)问题一:请根据给定资料 2,概括个人信用建设的积极作用。(15 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 200 字。
3.概括对策做法(即在概述题的题干中要求概括相关方面的对策做法)
(2020 公安联考)一、根据“给定资料 1”,概括 S 市公安机关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主 要做法。(15 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 300 字。
(2020 国考申论A卷)一、 根据“给定资料1”,请你概括 L 省在人才的政治引领方面的主要举措。(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020 国考申论B卷)一、根据“给定资料 1”,请你谈谈老马是怎样“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的。 (1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4、重点题型:概括存在的问题
概括指出存在的问题不足,但这里,存在的问题需要作广义的理解,包含原因, 也就是不再区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都当作存在的问题。
(2018 年多省联考)问题一:请根据【给定资料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互联网协同消费经济”存 在的一些问题。 要求:(1)全面准确;(2)分条概括;(3)不超过 150 字。(15 分)

(二)开放型概括题(综合性概述)
概述题的题干要求,没有明确规定,比较开放,要根据材料中的客观实际情况灵活变化,见招拆招。
a、开放型的概括题常见命题方式,整理...简报/汇报材料/情况反映/情况报告提纲、概括主要内容/主要信息、编写摘要;
b、如果材料中问题、原因、对策、意义等都齐全,那就全部概括(综合性概述), 如果四大要素不全,那就有什么,概括什么,见招拆招(单一式概括),没有也不必主观捏造;
c、根据材料,有可能只需要概括四大要素当中的某一个,有可能四大要素都概括;

开放型概括题的命题方式
整理...简报/汇报材料(提纲)/情况反映/情况报告、概括主要内容/主要信息、编写摘要:题干对于概括什么,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根据材料,见招拆招;

代表性题型
(2017 多省联考)一.根据给定资料7,假定你是B市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整理一份关于超前、 速成教育现状的简报,供领导参考。(25分) 要求:(1)紧扣材料,内容全面;(2)层次分明,有逻辑性;(3)不超过 350 字。
(2019 吉林乙级)三、H 市需要向省有关部门汇报休闲城市建设的情况,假如你是 H 市政府的一名相关工作人员,结合给定资料 6,整理一份汇报材料提纲。(25 分)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全面,层次清楚,不超过 400 字。

整理...简报/汇报材料/情况反映/情况报告、概括主要内容/主要信息
如果材料中,问题、原因、对策都有,那就是综合性概述;
综合性概述的作答结构:
一、概括问题的基本表现,并附带指出影响后果 材料指出/据材料反映,在---过程中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引发、导致了----问题) 具体表现为:1…2…3……它们影响到了什么,导致---后果。
二.概括原因(材料中相关人士对原因的看法及相关方面的错误片面做法)
导致问题的原因在于:1、2、3……
三、概括材料中的人物所提出建议措施及相关方面已经采取的措施
对此/针对该问题,政府部门颁布了----政策法规,相关方面实施了----- 做法,国外政府有----经验做法值得借鉴,相关人士建议----做。妥善解决该问题对于什么有着重要意义。

二、概括题当中的总括、合并、分类问题
(一)概括题当中,总括句不是重点,不是必须的,简单的问题简单化
1、即便设置总括句,也是因为某一个点的内容素材较多,可以写个总括句总结一下。但不是必须的,即便设置总括句,也不需要高度抽象和形式化,不需要刻意地整齐对仗,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进行,顺势而为;
2、如果这个点本身,原材料中的内容本身就比较精简,总共才两三句话,就不用什么总括句了,直截了当即可;
3、有时候未必是刻意地写什么总括句,而是自然而然地断句;
4、只有一种情况下,题干中有“分类”二字,一方面需要对已有的内容要点进一步归类,另一方面可以先行总结,然后再展开具体内容。没有“分类”二字的要求,概括归纳题,只需要直截了当、准确精炼,关键是内容描述清楚、准确、 到位。即便设置总括句,也是因为材料中的内容较多,顺着材料顺势而为。

(二)概括题中的合并、分类问题
1、一般情况下,内容侧重点不同要分开,内容明显相同者要合并归纳,在此基础上,内容要点全面,自然而然、顺其自然;
2、即便归纳合并,也是基于内容本身,自然而然的。 比如都属于就业方面的意义或者出口方面,给它合并起来。 但是,不需要刻意的什么制度层面、实践层面、观念层面,一切都是在自然而然中进行。
3、除非题干中有“分类”二字,才需要刻意为之,对已有的内容要点进一步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