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家权威解读:《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中考命题》

2023-06-14 15:45 作者:北海巴川  | 我要投稿


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中考命题

在6月10日北海巴川学校主办的《新课标 新教材 新高考背景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专家讲座、家长沟通交流会上,新鸥鹏集团广西教育中心-北海巴川学校教育专家、广西自治区课改办首席专家彭运锋教授就家长和广大中小学教师较为关心的广西2023年启动新中考、2024年首届新高考,做了《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中考命题》主题讲座,以下摘录彭教授讲座核心内容:

一、统一中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以省为单位统一中考命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意见里面,就已经明确提出来,要加快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教育部在相关的文件里面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是要确保试题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科学设置试卷难度等。

关于统一命题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坚持:

第一,要坚持立德树人,要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考察,坚持学什么考什么,不出偏题怪题;

第二,要因材施教,所谓坚持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我们的命题必须给出一个导向,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要注意初中、高中学段,也包括小学学段这几个阶段的科学衔接;

第三,坚持一标命题,所谓坚持一标命题,就是命题一定要按照国家统一颁发的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坚持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因为中考有两个功能:一是毕业;二是升学。那么所有题目的设置,整个卷子的结构确定都必须要坚持这样的目标,既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注重考察思维过程。过去我们很多题目只考结果,不论过程。现在咱们是明确提出来,要更加注重考察思维过程,还有就是创新意识,再有就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现全区统一命题的四个有利于

第一,有利于更科学更精准的实施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测量;

第二,有利于落实五育并举;

第三,有利于我们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发展;

第四,有利于促进减负体制。一是要巩固咱们的双减成果,二是我们要朝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和目标去前进。



三、应对小学初中“双减”、高考新一轮改革,围绕五育并举的命题怎么出?

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关注的评价变化有以下几个:

第一,我们的小学初中已经实施了双减,要减负;

第二,从今年起广西实行了全区统一中考命题;

第三,明年广西高三的孩子将进入新一轮高考改革,明年是第一届,那么整个变化的要求都围绕着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让所有的孩子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去发展自身的个性特长。

命题是个指挥棒,这是个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必须要起到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命题的变化首先是理念上的变化,我们出的考试题要确立“三个注重,四个考出来”理念。所谓“三个注重”,就是注重全面考察学什么考什么,不能学完了不考或者没学还考;注重对基础的考察;注重对发展潜能的考察。“四个考出来”,第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考出来;第二是把学生的自信考出来;第三是把课堂表现考出来,不仅仅是背个结果,我们更注重过程;第四是把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要考出来。

第四,要明确的指向核心素养,而不是简单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要坚持六不原则,一是不出超纲的题;二是不出学科竞赛题;三是不出偏题怪题;四是不出难度过大的题;五是不考细枝末节;六是不搞高中知识下放下降。

第五,命题的依据发生变化。命题依据是国家统一颁布的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是2022年国家颁布的标准,跟原来的课程标准相比有这样一些变化。一是提出来完善培养目标这样一个要求。就是要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突出课程育人这样一个作用。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围绕着如何落实五育并举,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在课程标准里面还提出来要一体化的设计道德与法制课程,把劳动课、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单列出来,单独作为一门课程设置,更凸显了这两个课程的重要性。

第六,完善了课程内容结构。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发展,课程标准里面提出了很多关于如何精选课程内容,如何设计课程内容,包括设置了跨学科主题的选取活动。新的课程标准里面明确提出来要设置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活动,而且这个比例占了本学科总课时的10%,目的是强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因为一个孩子一旦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他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可能影响的因素都不是单一的。那么我们如何让他尽快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再进一步能成功地在社会上作出成绩;那么在学校课程设置上,从教学的要求上,就得体现这样新的课程标准,一个是强化了教材编写的指导,同时也对教研和培训提出了具体的强化实施监测和督导的要求。



四、彭运锋:中考命题要回归学生发展,回归教育规律

引导教学回归到学生发展上去,回归教育规律,而不仅仅是为了拼着命的去熬一个分数,别的全都丢掉。

今年中考开始,整个考试架构跟以前相比明显的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部分是笔试 (纸笔测试)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一共9个学科,这9个学科是由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统一命题,实行闭卷纸笔考试。那么其中外语当然还包括听力,它的原则是学完就考。

第二部分是操作考察,不仅仅考结果更要考过程,考孩子学习的过程。涉及到了一是体育与健康;第二是物理、化学、生物这三个学科的实验操作;第三是信息科技(原来的名称叫做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提法叫做信息科技)、音乐、美术、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些科目的考察就由各市负责。体育与健康分开两个部分,一是日常体育教学的过程,二是统一测试的环节。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察放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生物的实验操作考察,还有信息科技的考察安排,是在八年级的第二学期。

第三部分考察就是要考综合素质评价,自治区要求各个市要制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建立全市统一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从去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开始,要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而且档案要逐步成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或者是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包括:一是思想品德,第二是学业水平,第三是身心健康,第四是艺术素养,第五是劳动创造与社会实践。

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我们要重视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不是老师说什么孩子去记什么,然后背什么。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孩子让他去建立他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他自己的学科思维方法。老师要指导孩子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就倾向于考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分析、收集等等各种能力。要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关注学生学习理解能力,以及他如何去想(就是他的思维品质的提升);改变我们以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忽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只关注结果。过去我们的题目也是在考这些东西的多,那么现在我们得转过来,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得弄清楚为什么。要优化作业的设计,就要探索如何把我们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转化成评价指标,探索基于情境,基于真实问题解决,我们要设计这样的作业。



专家权威解读:《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下的中考命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