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6月20日【常识午餐】

2023-06-20 10:14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 (单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历史-中国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

第二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意思是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这样的人哪有不称王的道理。这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属于儒家学派的观点。对比选项,C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强调了儒家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观点。故二者是一致的。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强调的是统治者要赏罚分明,属于法家思想。法家是中国历史上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主要代表人物有:管仲、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他们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强调以法治国和君主集权。

B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出自《老子》第77章,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对立的矛盾中,都具有同一性。它属于道家思想。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D项:“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出自《孙子兵法》,讲的是如果打仗的时间长了士兵就会失去锐气;攻打城池长期出兵,会导致国力衰竭,无法维持军队的消耗。它属于兵家的理论。兵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庞涓等。

 

2. (单选)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著名言论对应错误的是:

A.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梁启超——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D.曾国藩——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历史-中国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人物与名言对应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大意是:对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对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对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提出了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以表达自己变法的决心。所以这句话是王安石说的,而非曾国藩。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语出《孟子·尽心上·忘势》,这句话是说君子在穷困时要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都保持善性。

B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写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本诗是林则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充军伊犁之前所作。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C项:“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出自梁启超的《呵旁观者文》,意在唤醒中国民众的独立自主之意识。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1895年,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3.(单选)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利用醋酸菌酿醋

B.利用酵母菌制作泡菜

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D.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物医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微生物应用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泡菜是用低浓度的盐水,或用少量食盐来腌渍各种鲜嫩的蔬菜,再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带酸味的腌制品,只要乳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使蔬菜隔绝空气,就可以达到久贮的目的。所以制作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发酵,并不是利用酵母菌。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醋酸菌是一类能够将乙醇氧化生成乙酸的革蓝氏阴性细菌,该菌来源于传统酿醋发酵物中,细胞形态为杆状,单个或呈链。醋酸发酵为氧化发酵之一。是指乙醇在醋酸菌的作用下氧化成醋酸的过程。

C项:乳酸菌是与乳酸分不开的,它是指在利用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时能产生乳酸的一类细菌。酸奶就是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而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的活性微生物。

D项:青霉菌是真菌的一种(真核细胞),属于子囊菌亚门,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散囊菌科,青霉属。常见于腐烂的水果、蔬菜、肉食及衣履上,多呈灰绿色。亦能引起柑橘的青霉病。有些种类如点青霉和黄青霉等可提取青霉素,药用青霉素又称盘尼西林。

 

4.(单选)明成祖登基后曾派郑和出使西洋以加强同海外的联系。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郑和七次下西洋发生于16世纪初

B.郑和下西洋最远曾抵达地中海

C.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晚

D.郑和的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历史-中国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

第二步,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先进入西太平洋,经马六甲海峡后进入印度洋。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郑和七次下西洋发生于1405年至1433年(15世纪初),并非16世纪初。

B项:郑和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不曾抵达地中海。

C项: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故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

 

5.(单选)梯田是在山坡上开辟的农田,样子像楼梯,每一级边缘均筑有田埂。一些历史悠久的梯田己成为受国家保护的文化遗产。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环境

B.传承文化

C.保持水土

D.节约人力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梯田相关常识。

第二步,梯田的修建降低了田地的坡度,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能够达到蓄水、保土、增产的作用。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开始有梯田,现今我国梯田主要分布在江南山岭地区,其中以广西、云南居多,尤其以云南哀牢山和广西龙胜龙脊梯田较为出名。

 

 

6.(单选)关于导体及其导电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B.人体导电,是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和矿物质

C.石墨导电,是因为石墨中含有碳元素

D.酸碱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内含有自由离子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导体及其导电原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每个碳原子的周边连结着另外三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构成共价分子。由于每个碳原子均会放出一个电子,那些电子能够自由移动,这才是石墨能够导电的原因。所以石墨能导电不是因为含有碳原子,而是由于含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的结构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核外电子在原子核的束缚下绕原子核运转。金属内部的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在核外自由运动,从而形成电流。所以金属能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B项:人体组织中含有大量水分、矿物质、电解质,电解质溶解于人的体液中便形成了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于体液内作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人体同样就有了导电性,成了导体。

D项:酸、碱、盐三类物质都是化合物,可溶性的酸、碱、盐在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酸、碱、盐溶液均能导电。

 


6月20日【常识午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