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历史人物岳飞、于谦

2023-06-02 14:31 作者:胡扯中  | 我要投稿

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在一旁看热闹拍手哈哈笑或者跟着一起辱骂谩骂的?

前言:

  年轻人应注意的三个低下现象。虽然说的是年轻人,但是在中老年人中就没有么?

  或者说,你怎么保证在中老年人身上没有以下的现象?

  这三个低下的现象分别是:智力低下、 信用低下、 道德低下。即使是少数个例,也要把这些现象说一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智力低下:

  自己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脑瓜或者是自己说出来自己是聪明的脑瓜。简单说就是总是耍聪明以及总是当大聪明。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看到的事置于知识和理论之上,把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看到的事看的比知识和理论还要高,到处去显摆去宣传去炫耀自己有想法。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显摆去宣传去炫耀自己有想法呢?以抬扛的方式、以凡事简单化的方式、以诸如“不就是这样么?”话语去进行显摆宣传炫耀自己有想法。

  《论语》当中是怎么描述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看过就是看过,没看过就是没看过。了解就是了解,不了解就是不了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问问你身边的人,问问你的亲戚或朋友,总是想着自己是聪明的脑瓜或是总是在说自己是聪明的脑瓜,都是什么样的人?总是自己说出来自己是聪明的脑瓜,这件事本身就是智力低下的表现。

  这样的人虽然是智力低下,但却不影响生活。甚至在生活中还能尽显其聪明的脑瓜。比如说,如果在生活中只是依靠占便宜、算小账、耍聪明,那么即使其智力低下也不影响。

  数学家丘成桐在开讲啦被问难题,使得他只好说:“我们数学家对加减乘除都不大懂的。”

  为什么说如果在生活中只是依靠占便宜、算小账、耍聪明,那么即使其智力低下也不影响。因为就像燕窝鱼翅稀少一样,智力高的人也并不多。因为社会的运行很多时候不是依靠智力为主。什么?这不是胡说么?这怎么可能呢?这个社会……平静!不是天塌了,不是地陷了,也不是搞个大新闻。平静!天没有塌,地没有陷。

  你以为的社会:都是以理论、科学、公正、友善等积极向上的词组成。这些才依靠智力诚信道德等词。

  实际上的社会:有些是以情商、人情世故等不积极向上的词组成。这个情况不仅不是少数,甚至在某些方面它们占到了大多数。这些则依靠的是耍聪明、装逼、装假等词。

  所以,智力低下的人反倒是聪明度很高的聪明人,他们是以经常耍聪明、编瞎话来提高其聪明度的人。

  而且,这些智力低下的人还会成为“社牛”,只要加入一两项调味就可。掩盖在“社牛”“社恐”这些词的背后,是“钱牛”和“官牛”。只要比其他人有一点钱,这些智力低下的人就会成为“钱牛”。因为钱而牛逼,当New money,成为社会上的“钱牛”。只要比其他人有一点权,这些智力低下的人就会成为“官牛”。因为官而牛逼,县官不如现管,成为社会上的“官牛”。如果充斥着大量这样的“钱牛”和“官牛”,“社恐”一词的流行也就不奇怪了。

  你以为的情况:社会是排斥耍聪明和编瞎话的行为

  实际的情况:耍聪明和编瞎话反而是被不少人所接受的,被当作是可以理解的聪明。为什么会这样?除了智力高、诚信高、道德高,显得高高在上。还有一点是,这些都不是很快乐。因为产生快乐的其中一个方式是,通过取笑别人来获得快乐。而耍聪明和编瞎话反而符合这一点。通过耍聪明取笑别人没有自己聪明来获得快乐。通过编瞎话来取笑别人身上的事情来获得快乐。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相声演员通过拿自己和搭档来说笑,使得听众们发笑。

  聪明度很高的聪明人,他们笑你笑我,笑女笑男,笑张三笑李四,笑黄发笑垂髫,笑tom笑jerry,就是不笑他们自己。

  也因此,智力低下的人会轻易地说别人是傻瓜,以此获得显示他们的聪明脑瓜的快乐。别人越是傻瓜,他们自己就越是聪明的脑瓜,就越是聪明得发光冒泡荣耀。因为这背后也是有他们的道理的,这个道理还很简单。那就是在他们的眼里,所有人只分为两类:像他们一样是有着聪明脑瓜的人,以及不如他们聪明的傻瓜。


  诚信低下:

  说的话当成说着玩。说的话总是出现反复。去年说的话,今年就反过来说。上个月说的话,这个月就反过来说。上周说的话,这周就反过来说。昨天说的话,今天就反过来说。总是在换说法,总是在反复。

  说的话当成说着玩。只是说说,从来不按照说的那样去做。说的话只是为了好听,让其他人感觉他也是这样想的,让其他人感觉他智力高,让其他人感觉他也达到了那个境界,让其他人感觉社会上关心的话题他也在关心。

  只是说说,从来不像说的那样去做。不是做了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一,而是一点都没有去做,是零,是ZERO。不去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打心底里就不是那样想的,之所以那么说,只是说着玩,说着玩玩,说着高兴。

  满嘴谎流,信口开河,天天都在撒谎,谓之谎流。拿起话就要说,谓之信口开河。他们是谎话制造机。他们不管知道还是不知道,了解还是不了解,拿起话就要说。说完就不管了。第二天再次随便说,怎么高兴怎么说。

  开挂思想。不仅仅是玩游戏开挂。无论是玩网络游戏还是单机游戏。都要进行开挂、都要进行修改。开挂思想甚至包括其他的事情。比如学外语,也想开挂。恨不得把外国都拿下了,让外国人都学汉语。这样就不用学外语了。多聪明的想法啊!由于有着聪明的开挂思想,所以可以一路大聪明,不遵守任何规矩规定规则,一路开挂到底,一路聪明到底。

  他们也不是完全不去遵守,把来福棒(ライフル管)放在那里,他们就会遵守规矩规定规则。为什么?因为对他们说一千句一万句道理,他们都不一定能听进去一句。至于心里面对遵守规矩规定规则的看法?往往就是遵守NMGB!!


  道德低下:

  这里并不是要提倡完美的道德。提倡完美的道德就会出现完美的人设。

  但是,也不能因为不提倡完美的道德,就大肆宣扬和流行低下的道德。

  说到道德低下,不要就以为干了什么大的坏事才是道德低下。干了什么大的坏事,那属于法律方面的事。道德低下,往往是小事,或者说是不起眼的事情。比如说,缺乏同情心。

  同情心很重要么?

  《论语》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孟子》当中数次提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章句上)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而在西方那里,有人更是把同情心写在了目录标题上,进行一个章节的论述。这个人常被人们提起,他就是亚当斯密。只不过,人们常提起的是亚当斯密的那本《国富论》。但是亚当斯密的那一本同样重要的书籍,人们却很少提起。那就是《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只不过多少不一样。“即使是最残忍的恶棍,最麻木不仁的匪徒,也不至于完全没有这种感觉。”(道德情操论·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

  之所以有的人拿起话就说,看到某个新闻事件就要评价,看到网上说的事就要评论两句。因为什么?因为他们满不在乎。因为他们不是那些事情的当事方。只要看到网上热议什么就加入其中,也不管是否了解以及了解多少,就发表其聪明脑瓜的评论。搞得每个人都是法官,每个人都成了法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同情心较少。

  同情心较少的人,平时一般看不出来。但当他们一说话,说某个事情或评论某个事情,就会显露出其同情心较少。把从网络上看到的从街头上听到的,进行现学现卖(他们把这一行为看作是学习),用自己聪明的小脑瓜给说出来。这看上去像是智力问题,是耍聪明的问题,但也是同情心较少的问题,也是道德低下的问题。

  正是因为他们的道德低下,所以只要认为是和自己无关的事就可以随便乱说。把说话当作上厕所放屁,放完就爽了。还有就是玩梗,依靠玩梗获得快乐。为了获得玩梗的快乐,疯狂的玩梗,每天都要玩梗,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玩梗。因为那些事和自己无关。所以他们可以随便拿来谈,拿来聊,拿来说着玩。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关心在乎那些事,并不是真正的关心在乎那些人。

  对道德低下的人来说,什么事什么人不重要,什么对什么错不重要,他们在乎的就是在别人的事情上说三道四,获得开心、获得快乐。对于道德低下的人来说,他们获得快乐的方式往往不能是书籍和电影等,往往只能是通过别人的痛苦和错误来获得快乐。他们以此为乐,以此为嗨。

  对于道德,他们在一些场合和一些人面前也是会遵守的。他们可以成年累月地装假,即使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一旦遇到牵涉到好处的事,一旦离开那些场合和那些人,他们就会原形毕露。顺便说一句,道德低下不影响他们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如果文明只是别人说什么就附和什么,如果文明只是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那么道德低下的人是会做的很好的。因为他们其实连好坏善恶都分辨不了,也不想去分辨什么好坏善恶。装假式的说话会使他们看上去以及他们自以为自己的道德并不比别人低。同时装假式的说话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聪明人,道德只是需要他们动动嘴皮子,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说说漂亮话就行了。不需要实际做什么就提高了他们的聪明度,眨眨眼睛、动动脑瓜,就混上了和别人一样的道德。

  

  

  智力低下、诚信低下、道德低下,这三个方面往往不是单个的,而是相连的。比如玩战地5网络游戏开挂这件事,通过开挂虐其他玩家,道德低下。都在一个平台而开挂,破坏公共平台,诚信低下。认为不开挂的玩家是傻瓜,其他玩家都没想到开挂,就他的聪明的脑瓜想到了开挂,沉浸在这样的喜悦中,智力低下。

  这三个低下互相关联,相辅相成,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聪明。

  要说明一点的是,智力低下、诚信低下、道德低下的大聪明,在社会上往往不构成大恶,只是小恶而已。

  如果要问怎么以最快的速度去改造智力低下、诚信低下、道德低下的大聪明,那么大概就是换个心换个头了。当他们头脑不开化,你似乎只能用锤子和凿子帮他们开化。当他们心胸不开阔,你似乎只能用锤子和凿子帮他们开化。当他们说话做事不体面,你似乎只能帮他们体面。这听上去很残忍啊。最好的情况难道不应该是教育和告诉那些大聪明,把那些大聪明往好的方面带么?但是,当你苦口婆心地去教育和告诉那些大聪明,说了两三年四五年,最后发现他们只是在装作听懂了明白了,只是嘴皮子上的听懂了和明白了,其实还是和原来一样。也就是说,这两三年四五年说的话,都成为白扯了。白说了,跟没说一样。除了换个心和换个头,还能怎么办?

  以上说这么多,其实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历史。

  哎呀!不对呀!你说历史,怎么没有提到历史事件?怎么没有说历史故事?怎么没有说历史人物?

  因为不少人以为的说历史,就是在讲故事,就是讲过去的故事,就是讲帝王将相的故事,仅此而已。甚至衍生出某某人物的成功学。似乎历史就是这个样子。历史往往看上去很简单。简单到几乎不需要什么门槛。“不就是这样么?”“不就是那样么?”“不就是打打杀杀么?”“不就是改朝换代么?”

  实际上,历史,其实除了要看历史书之外,还要看历史书上所没有的。虽然历史上有很多相似的事情或事件。不过,那也只是看上去的很像而已。例如,政策严苛的相似、革命星火的相似、战争规模的相似、起义建国的相似等等。历史确实是可以用规律来概括诸多朝代更替的。不过,所谓规律是用来辅助了解的。某个朝代所发生的某个事件,还是要具体地去了解那个朝代以及那个事件本身。如果你很喜欢看规律总结,那这样的总结,《三字经》有一大堆朝代的兴衰总结。包括一些历史教科书也是这样,出现一大段大段的总结,只不过其段落是枯涩的、唯物主义式的、现代式的、专有名词式的总结,但都是辅助你大概了解一下。即使你不去看史书,看百度百科上的内容,往往都要比历史教科书详细的多。

  历史上朝代,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的更替,虽看上去相似却有不一样的地方。从相似去看,一个个朝代的覆灭,是由那个朝代当局的不好的政策、严苛的政策导致。但实际上,并不是只要一个朝代的当局制定了不好的政策、严苛的政策,就会导致那个朝代的覆灭,或者是就会出现所谓的革命星火。况且,即使出现了革命星火和起义建国,也不等于就会朝代覆灭。 一个朝代的覆灭不一定就是因为革命星火和起义建国而导致,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所导致。原因甚至都不是单一的。也可能是既有革命星火和起义建国,又有周边崛起和外部侵入的多个原因所导致。而一个朝代的当局制定了不好的政策、严苛的政策,原因不一定都是政策的制定者荒唐或恶劣。如果其制定的不好的政策、严苛的政策是为了应对前面所述的智力低下、诚信低下、道德低下的大聪明民众。我们并不能说政策制定者这样的做法就是对的。我们要指出这样的情况绝不是历史上所没有的,绝不是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不能过度美化当局,但也不能过度美化民众。当一个朝代的当局制定了不好的政策、严苛的政策,带来的有可能是朝代的覆灭,但也有可能是朝代的兴起。因为政策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短期的。而一个个朝代的覆灭,也不一定都是经过很大的战争规模。有的甚至都没有经过战争就覆灭了,和平地覆灭。

  历史的情况往往是复杂的,历史是需要认真看待的。  

  当我们说起历史,不少人总是把它们当成很遥远的事情。既然认为历史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所以常常把历史当作故事、段子和笑梗也就不稀奇了。不过,一千年前离我们很远么?一百年前离我们很远么?十年前离我们很远么?大到靖康之变,小到微信上线。一千年前的事情和一百年前的事情,以及十年前的事情,都会影响着我们。

  还是说,人的记忆只有七年?七个月?七天?


正文:


说到爱国 不能不提到的几个人 岳飞 于谦 杨靖宇 赵尚志

岳飞是被自己人中国人杀害

于谦是被自己人中国人杀害

杨靖宇是被自己人中国人出卖和杀害

赵尚志是被自己人中国人出卖和杀害

杨赵那些是近代历史 二战时日本侵华

但岳于那些人、那些事,他们以及与他们一起参与为保家卫国而进行的伟大战斗和取得的伟大胜利的人们。这些战役这些事这些人往往被遗忘,也无从提起和纪念,似乎是白白牺牲。倒不能说是白白牺牲。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上,这就像吃的哪道饭菜,比如吃饺子,吃了这顿饺子,记不清吃上顿饺子上上顿饺子上上上顿饺子是什么情形的事了。更何况年年有春节,年年吃饺子。(中华古代其实也重视冬至的,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冬至时间,就和西方的圣诞节时间差不多。中华古代的春节是立春,正月初一叫元旦。)

以上这是纵向原因。那么横向原因呢?

横向原因就不只是惦记吃的哪顿饺子,而是除了饺子,还有车子、房子、票子这些。

所以说,多少年前岳飞的事什么样?(绍兴十一年,1142年)于谦的事什么样?(景泰八年,1457年)比起饺子什么样、车子什么样、房子什么样、票子什么样,就显得不是那么主要,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来说。所以岳飞的事、于谦的事,只能是角落旮旯样,也不如先放到角落旮旯里。大部分人的崇高是自己高,大部分人的美好是自己好,所有的正八经精神头都在自己利益上。

但并不是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度就低。对于皇帝的关注度要大于对岳飞于谦等人的关注度。皇帝们屡屡登上荧幕、屡屡成为电视剧中的主角,有光环的主角。功劳是皇帝的,歌颂也是皇帝的;帅气是皇帝的,荣耀也是皇帝的。这其中特别是皇帝的家事、皇帝的生活。对皇帝妃子肚兜的关注度要大于对皇帝发布命令的关注度。

人们对于历史是会遗忘的、忽视的。

 




被自己人杀害,还被埋怨,扣上不好的帽子,扣上有罪的帽子。接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几年或几十年,又开始对他们平反。(平反往往是,老皇帝不在了,上来的新皇帝给平的反。)这就算是道歉了,这就算是正名了,这就算是表彰了。这都是什么?这都算是折腾。似乎形成固定的折腾套路了。

扣上有罪—>杀害掉—>平反

这似乎成了传统。前有岳飞,后有于谦。(传统有好的一面,亦有不好的一面。傳統文化中有正能量,同樣也有歪能量。)这传统对于不好文化的老百姓,就是看看热闹,再接再厉,热闹接力。好文化的老百姓会觉得岳于冤屈,甚至生气;不好文化的老百姓在乎的是热闹是否有意思,能听懂的是算账的多少、好处的多少,只要他自己不饿肚子,什么都好、什么都行。更有甚者,就是刁民们了。而且老百姓的性格往往就是口袋里的钱多少,钱少了是一个性格,钱多了又是一个性格。纵观历史,皇帝不都是热衷治国,关心民生疾苦,比起许许多多饱读诗书的大臣,一些皇帝更接近不好文化的老百姓:一些皇帝们近似耍小情绪的老百姓,一些皇帝们近似胡搅蛮缠的老百姓,一些皇帝们近似横不讲理的地痞无赖。因为皇帝没有管束,皇帝其实就是无法无天,皇帝是最自由的身份。

扣罪—>杀害—>平反  古代扣杀平套路,显得人命很廉价,大臣的命很廉价,有功之臣的命很廉价,保国之臣的命很廉价。当然,扣杀平套路还有一个小步骤,就是追责。但千责万责,责不在皇。千错万错,都是臣错。这也成了传统的一项。皇帝别说命了,皇帝连错都是不廉价的。于是乎,都是有些官员的错,那些是奸臣。而奸臣,也许昨天还被称为忠臣。这个忠臣,其实是忠于皇帝的宠臣。这个忠臣,和忠于社稷、忠于百姓那个忠臣,是两回事。

历史上,有给平反的大臣,就有没给平反的大臣。那没给平反的通常怎么处理呢?至于没平反的。那就按照他们被安的罪名记在史书上。比如孙传庭,《大明劫》那个电影很好,之所以说对于拍历史剧来说是稀少,是说电影选的角度好,主角不是皇帝,不是拍皇帝怎么伟大。电影两个主角,孙传庭和吴又可。孙传庭是官员,吴又可是百姓。所以电影不是在皇帝的角度。影片中,孙传庭被崇祯派去打李自成。孙传庭没有退路了,崇祯没有给他退路。既没有兵饷,也没有援兵,崇祯还担心他拥兵自重。这段历史就属于角落旮旯,被这部电影翻了出来。


对没给平反的大臣,至于他们的罪名是否是“莫须有”,他们是否是做的对,他们是否是冤屈,这些在官方记载中,就可以加以修改或删除。可以用橡皮擦,可以用修改液,可以用删除键,就差设置访问权限了。好在历史上,一个朝代的历史往往是由下一个朝代纂写的。如果上来的新皇帝没有给平反,那么就只有等下个朝代给上个朝代写朝代史时平反。然而,这样的事寥寥。

岳飞和于谦两人不是冤屈大才给平反。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岳于两人身份大,不是老百姓;二是岳于有功,他们是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国家有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特别是岳飞,那是在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时候挺身而出、奋勇抗敌。

但是怎么样呢?岳于他们是被自己人迫害的,是被自己人包围抓起来的,是被自己人安上罪名杀害掉的。

南宋、明朝,杀害掉岳飞、于谦的那些人,包括参与的(或主使的)皇帝。他们脑袋削尖了一般地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处心积虑地不是要女真、瓦刺的将领或大臣的脑袋,他们处心积虑地是把自己人的将领或大臣的脑袋拿下。

对于岳飞,不是女真搞十面埋伏打败岳飞,而是南宋有个对岳飞的十面埋伏。岳飞就义于南宋,不是女真手中。

对于于谦,不是瓦剌搞十面埋伏打败于谦,而是明朝有个对于谦的十面埋伏。于谦就义于明朝,不是瓦剌手中。

问题成了锤子 而解决问题的人却成了钉子  

十面埋伏音乐:


 

岳飞没有笑傲江湖,而是悲感江湖
于谦没有笑傲江湖,而是悲感江湖


   

在历史上 侵略中国的不是只有日本 比如侵略宋朝的女真、蒙古,侵略明朝的满清 这几个都侵略成功了 有的侵占了一半 比如金朝 有的全部都占领了 比如元朝、清朝    民族到了存亡关头之後是什麼?之後有可能民族仍存。当宋朝、明朝灭亡后,民族的大多数人不像岳飞、于谦那样,大多数人仍要吃饭的,即使是吃金朝的饭、元朝的饭、清朝的饭。不但他们要吃,他们的后代也要吃金朝的饭、元朝的饭、清朝的饭。 

所以,

在金朝、元朝、清朝,不要随便骂一个汉族人“漢奸”、“亡國奴”。

同樣地,

在金朝、元朝、清朝,也不要随便问一个汉族人“在侵略者統治下,你幸福麼?”

历史有它糟糕的一面,历史有它无奈的一面。不能指望历史都是有趣轻松又愉快的,不能指望历史都是安慰人的心灵的鸡汤,那样的话,就只能去篡改历史了。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 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 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


 


《小重山》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入京》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谈历史人物岳飞、于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