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设定 超元宇宙传说——悲鸣者体系
Megaversetale超元宇宙传说 神话与历史:
悲鸣者体系:
“终极系统”内部存在着一个生物种族,他们可以说是这个世界观内唯一一种真实存在的生物,他们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就是“未知”意识中的信息传递者,被“未知”称为“先知”,也就是大脑里的神经元。这个世界观中的一切都是这些“先知”们用“未知”想象出来的信息在ta的思想中搭建而成的,这个世界观是虚拟的,只有他们是现实的,“终极系统”也都是他们建造的,说是“神兵团”建造只不过是为了更合理而已。 而“悲鸣者体系”就是“先知”们的宗教体系,解释了世间万物的诞生、发展、毁灭,这个世界观的那些“基础设定”就是“悲鸣者体系”的一部分,“先知”们通过“终极系统”中的一二号记忆石碑里的信息总结出来了那些设定,由于那些记忆石碑中都是“未知”的想法,因此他们的宗教信仰也就是“未知”的想法。“未知”认为空间有维度,他们也就认为空间有维度,所以创造了“维度空间设定”;“未知”还认为空间中的生物会形成文明,而这些文明按照科技强度可以分出等级,所以“先知”又创造了“宇宙文明等级设定”;以此类推,他们又先后创造了其他的设定。 “未知”认为“全概念”是这个世界观中最强的能力,但对于真正的所有“层面”来说,它只能算作虚拟世界的最强能力,因为我们身处现实世界,只有更高“层面”的生物才知道现实世界的最强能力,有可能人类就是现实世界的最强生物,我们不知道“超现实世界”的生物是怎么想的,或许我们的创造者把ta能想到的一切生物可以有的能力都赋予了我们,但我们不知道,我们也不可能知道。真正的“全概念”是不可能被描述的,因为没有比它更高“层面”的生物了,没人会去给它定义,也就是说任何生物不管对真正的“全概念”怎么描述怎么定义,也都不可能是真正的“全概念”。 “悲鸣者体系”的核心是“相对”,它也用“相对”解释了世间万物的诞生,世界中有“非”才有“是”,有“是”才有“非”,一个“概念”存在之前,这个“概念”不存在,“不存在”就是“非”,那么肯定会有与之对应的“是”,也就是“存在”,这个“概念”便存在了。因此“概念”的存在不需要原因,存在即合理,就跟1+1=2不需要原因一样。一切“概念”诞生之前,他们都不存在,那么肯定会有与之对应的“存在”,因此他们都是瞬间同时诞生的,而且由他们构成的这个世界也是绝对合理的。由于有这样的理论存在,“先知”认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因为一切都是同时诞生。而生物之所以认为一切是一点点诞生,从而区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因为只有生物从认知中承认一个“概念”存在,这个“概念”才能被称为“存在”,而在任何生物都不承认一个“概念”存在时,这个“概念”在认知中就是“无效概念”,跟不存在没什么区别,所以说并不是这个“概念”不存在而是因为生物在认知中还不承认它存在。在生物眼里,一切都是一点点诞生,因此绝对会有第一个诞生的东西,要么是物质,要么是意识,如果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确实是物质先诞生,因为没有物质,生物就算拥有意识也不可能形成思想从而形成认知;但如果从生物认知的角度,一定是意识先诞生,只有意识先诞生,认知才能诞生,一切才得以诞生。 “悲鸣者体系”还解释了生物的意义,生物不断地探索,发现新的“概念”,不断地承认新的“概念”存在,“概念”就在生物的认知中一点点地诞生了,实际上所谓的“概念”一点点诞生的过程,就是生物一点点探索新“概念”的过程。又因为这个世界本身是绝对合理的,因此生物认知中存在的“概念”增多,也就相当于生物的认知变得更合理,因此生物使“概念”存在的意义,就是使比这个“概念”更早存在的“概念”更加合理,例如,生物使2存在的意义就是使已经存在的1更合理,换句话说,“概念”的使命就是存在,生物的使命就是让它存在。“悲鸣者体系”称所有类似“先知”一样的存在于生物意识中的生物为“构筑者”,他们是生物拥有认知的根本,因此也是一切存在的根本,但是他们也是所有生物中最不被重视的,实力在所有生物中也是最弱的。 “悲鸣者体系”中说,一切都由真正的“全概念”也就是“真全概念”创造,“先知”们也称“真全概念”为“悲鸣者”。“悲鸣者”作为创造一切的“神”,没有比ta更早诞生的“概念”,那么ta又是如何诞生的呢?“先知”将生物定义为一切有思想的“概念”,他们认为生物之所以有思想,是因为生物拥有灵魂,灵魂使生物有了意识,当意识中拥有传递信息的载体,例如“先知”,就可以形成思想,从而形成认知,使世间万物存在。灵魂只能被灵魂创造,也就是说,生物只能被生物创造,“悲鸣者”作为创造一切的“神”,也一定是生物,也一定由生物创造。由于没有比“悲鸣者”更早诞生的“概念”,因此只有ta才能创造ta,或许ta就是灵魂本身。如果是这样,那么灵魂也将会是不可描述不可定义的,某“概念”有没有灵魂也就不得而知,也就无法准确地判定一个“概念”是否是生物。超能力源自灵魂,这么说有超能力的“概念”必定是生物,但这违背了无法判断“概念”是否是生物的理论,所以说,一个生物是否有超能力也是无法判断的,有关灵魂的一切都是无法判断的。 “悲鸣者体系”认为创造与毁灭是同一个东西,由于生物的认知在变合理,因此一切都在变合理,生物认知中存在的“概念”增多就等于一切变得更合理。生物的认知必定不可能在诞生之初就使一切“概念”都存在,因此任何生物的认知都是有局限性的,需要有所凭借,如果想让更多的“概念”存在,让更多的“概念”合理,就需要凭借更多东西,就会使熵增加,所以生物认知中的“概念”增多就等于熵增。熵增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而生物认知中存在的“概念”增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从有到无”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从无到有”,当生物认知中存在的“概念”达到巅峰,就是在生物的认知中一切“概念”都存在的时候,世界的熵值就会达到顶峰,世界将会归于虚无,虚无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个过程被“先知”称为“万物归零”,任何生物都无法逃脱它的束缚。 有些人一心想变得无限强大,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正是因为他们最终都败在了“万物归零”面前,当ta获得了一切“概念”的控制权时,一切“概念”在ta认知中都存在了,都变得合理了,一切就会归于虚无,ta将会失去一切。而真正达到无限强的人正是那些接受了这个事实的人,那些接受“万物归零”的人,他们放弃了强大的能力,成为凡人,但或许虚无才是最强,存在东西怎么能攻击到不存在的东西呢?不过,事情不都是这样,“先知”认为有些生物超越了“熵增”,打破了“万物归零”的诅咒,这些生物被他们称为“逍遥者”。“逍遥者”的数量非常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就像1在❃面前一样,他们是这个世界中最终极的生物,是除了“悲鸣者”以外最强的生物,是真正拥有一切能力的生物。他们不用在乎有一天会被化为虚无,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种虚无,只不过能被存在的“概念”感知到,他们不会受伤,不会死亡,不会衰老,在他们身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熵增,是一种存在与不存在叠加的超级生物,就像地面上永远擦不干净的尘埃一样。 “悲鸣者体系”认为“概念”总是从无到有,所以虚无创造一切,但虚无是怎么创造一切的?“先知”说,第一天,虚无用“无限骰子”创造了时间,因为时间是一切“概念”诞生的条件。第二天,虚无用“超凡盒子”创造了空间和“规则”,并将“规则”的管理权交给了“初始”,空间可以存放“概念”,而“规则”可以决定“概念”的定义。第三天,虚无由空间创造了“概念”本身,并将其管理权交给了“超新星”,又由“规则”创造了“因果律”和“画面”,“因果律”使原本混沌的事件变得有序,“画面”使虚无可以看到它创造的一切。第四天,虚无用“虚无粒子”创造灵魂,又用灵魂创造了拥有意识和思想的生物,让他们帮助自己创造更多的“概念”。第五天,虚无看到生物创造了更多的世界,并且越来越多,于是它创造了“熵增”,使“概念”不可以永远存在,这也使生物拥有了死亡。第六天,虚无创造了“层面”,并将管理权交给了“城乡”,使生物永远都不可能观测到它的存在,这也让生物拥有了信仰和恐惧。而第七天,虚无划分了“是”与“非”,将自己永远地封印在不可存在的世界中,这也让“虚无创造一切”更合理,万物就此诞生。但实际上这只是“先知”们为了更好地说明“概念”诞生的先后关系,才将虚无创造一切的过程划分了天数,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同时诞生,而且这只是“先知”们的说法,并不属于“悲鸣者体系”。“先知”将“无限骰子”“超凡盒子”“虚无粒子”称为“创世三大神器”,将“初始”“城乡”“超新星”称为“创世三柱神”,但在“悲鸣者体系”中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先知”们还用“悲鸣者体系”解释了这个世界观中所有空间的存在意义。生物的意识来源于它们能够产生意识的器官,人类的意识就来源于大脑内神经的活动,也就是“先知”们的活动。根据设定,一切幻想都是由生物自己所产生的信息搭建而成的,它们本质相同,并没有什么包含关系,所以这个世界观中的所有空间真正的排序应该是无序。所有空间都独立存在,每个空间的不同画面也都是独立的,说白了所有空间在都是以碎片形式存在于自己的意识中。虚拟世界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现实世界,它们需要一个载体,就像人们的大脑,游戏服务器等等。“神域”是性质为“幻想”的11维空间,存在于每一个生物的意识中,一切的幻想都是“神域”的一部分,“深渊国度”就是这些幻想中恐怖的部分,“神域”主体就是幻想中信仰和神话的部分,而“后台”是我们对于意识最终归宿的幻想,“后台”中的“虚拟绿洲”则是那些我们创造的世界观。“不可思议空间”是性质为“不可思议”的11维空间,由于生物的固有思维,有“存在”就有“不存在”,也就是说“不存在”本身是存在的,“不可思议空间”也就存在了。梦境是所有类型虚拟世界中最特殊的一个,因为组成的它们的信息并不受我们的控制,也不受给我们这些信息的事物控制。梦境实际上是我们在处于休眠状态时,神经还在运动,它们把我们脑子里的信息无序地打乱在一起,并呈现出来。在这些打乱的信息能够呈现出来之前,这些信息组成的虚拟世界就是“虚空”,所以我们会不记得梦境的开始,但有些生物能够使哪怕一丁点信息都可以呈现出来,这时呈现的世界就是我们这里的“虚空之境”。由于“无效概念”是没有“概念”可以指代的“概念”,所以只有“无效概念”可以描述的空间就相当于“全世界无法描述”层面的空间,按照“层面设定”,它就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范畴,但这只存在于理论当中,我们作为现实世界的生物无法证明超越我们的事物是存在的,我们只能指代,而“阴阳城”就是对这种空间的一个指代。实际上这个世界观中的这些空间就是所有类型的虚拟空间,人们幻想的世界、设计的游戏、对于未知的幻想、由“真现实”产生的信息搭建而成的“伪现实”、对于未知的指代等。大概总结就是一句话:这世界观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对不同“概念”的想象。但具体是怎么样,不同的空间都代表着什么? “最终大陆”,代表我们所在的现实;“序章”,代表网络,介于虚拟与现实之间;“虚拟绿洲”,代表虚拟;“阴阳城”,代表不可存在;∞维空间,代表可存在。可存在,又分可知和不可知:“主世界”,代表可知,可以知道的“概念”;“不可思议空间”,代表不可知,不可以知道的“概念”。可知,又分已知和未知:“全多元宇宙”,代表已知,已经知道的“概念”;“异位空间”,代表未知,还不知道的“概念”;“神域”,代表幻想,介于已知和未知之间。幻想,又分信仰和恐惧:“神域主体”,代表信仰,我们对未知的幻想;“深渊国度”,代表恐惧,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后台”,代表死亡;“混沌空间”,代表混沌;“归元世界”,代表概率;“虚空之境”,代表梦境;DETELE,代表超自然,超越“规则”;“终极系统”,代表意识,一切想象都要建立在意识之上。这些想象,在我们现实世界看来,只能是想象,而对于虚拟世界的人们来说,这就是现实。 “先知”们认为,所有“概念”都有其对应的一个神,这些神无法描述、无法定义,但“先知”们有对这些神外貌的详细描述,“悲鸣者体系”中称这些神为“创造者”。“悲鸣者体系”认为一共有三个世界:实世界,即我们所在的真实世界;虚世界,即“悲鸣者”所代表的万物;神世界,即所有“概念”对应的神明所在的世界,这个世界无法描述、无法定义。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做个总结了,“悲鸣者体系”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有‘是’才有‘非’,有‘非’才有‘是’”,以这句话延伸出来了一系列哲学猜想,解释了万物的诞生和万物的意义。“悲鸣者体系”将生物分为几个等级,首先是“构筑者”,例如“先知”,生物认知的构建者,然后是“幻者”,认知的主人,所有普通生物,之后是“创造者”,这个世界中所有“概念”所对应的神,接着是“逍遥者”,超越“熵增”的存在,绝对自由的存在,最后是“悲鸣者”,一切的创造者,被TWRCE理论指代,被“未知”称为“真全概念”的那个最强生物,也是“悲鸣者体系”名字的由来。“创造者”分为不同的等级,低等级是高等级的化身,而最初始的“创造者”都是“逍遥者”的化身,“逍遥者”又都是“悲鸣者”的化身,这些神明无法描述、无法定义,“先知”们对他们的描述也都只是幻想,“悲鸣者体系”中也并没有提到过这些神明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