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未王策四十一 党人

2023-08-16 20:38 作者:freex4  | 我要投稿

四十一 党人

赵策最终平定了发生在临州的叛乱,发动叛乱的丁予(扬才)在逃跑、躲避的过程中被侠客们发现,最终遇刺身亡。朱祥(元异)、诸葛宑(机叔)被俘,他们被关进了牢狱。其余残党悉数投降。赵策便让钟严(伯土)将军率军南下驰援岑中。他自己则护送公主回到灌鄩。一路上,赵策回想起他和凰仪公主在钜京的往事。在那座充满压抑的皇宫院落里,他与公主一样不被人所理解。两人又幸运地相识,相互扶持,分享彼此的快乐,又从对方那里获得快乐。前进的道路上,赵策几次即将被困难击倒时,他想到公主一定也在凰仪宫努力坚持,他才坚持下来。一想到公主,他便沐浴在幸福之中。与公主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他一定要把之前在路途中没有向公主说的话全部说出来。可当他一想到要说出如此重要的话时,他无法控制地不安起来。

赵策竭尽全力想做出什么来弥补,可他突然间发现自己找不出什么理由接近公主。他只能远远地看着公主越发清澈动人,一次又一次地与她擦肩而过,看着也许是特意为自己梳妆打扮一番的公主却只能生硬地行礼,或像日常那样装作什么也没发生简单地寒暄。虽然哪怕是擦肩而过那一瞬他也十分珍重。但不管他自己头脑如何飞快运转也找不出任何谈话的话题。

在曹妙银、曹香农的帮助下,他们曾有几次私下共处的机会,但是每一次赵策都表现的非常糟糕。赵策的身心全部被担心所主导。他不知道该和公主说些什么。在这样天下大乱人们被饥饿、贫穷、暴力时刻威胁的时候与公主说些游玩采风这类事情实在是让赵策觉得有些困难。灌鄩和岑中的新奇事物倒是不少,然而赵策觉得靠一些小玩意儿引起女士注意博得好感这并不是好办法,况且遭受如此诸多磨难的公主此时的心情赵策实在是无法揣摩。诸多的担心之后他与公主的独处便以尴尬的沉闷和无趣草草结束了。赵策最后一次即将搞砸两个人独处时,秦名嬢正好出现。虽然赵策有诸多留恋和不舍,但是他也只能望着努力从失落中站起来的凰仪公主那楚楚动人的神情离开了。

“你在干什么,这可不像司隶大人往日风采呀。”秦名嬢不停地挖苦赵策,“您现在的表现最令女子反感了。恐怕连狗都追不上。”

“没办法啊,相面而坐如同隔世。”赵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看你是把她看得太重要了,你将她奉若神明。”秦名嬢略显妒忌,“谁知道她能不能知道这些呢。”秦名嬢把手中的简书重重地摔给赵策,“我要去钟离无疾(子健)那里,说服他退兵。”

赵策见秦名嬢重新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功业上就十分高兴地答应了她。

自从钟离无疾(子健)率军进犯岑中以来。这座赵策精心营建的要塞都市便充分发挥了它的功能。民众、车队、蓄禽在敌军到来前全部进入城中。岑中城外几十里不见往来。守军立即进驻所有防线。武备装置全部面向敌方。所有相关河流的水门也有序地关闭。城门紧闭。家家户户也紧闭门窗,将上面盖上了防火处理的木板。就连屋顶上也覆盖上类似的装甲。在多次试探以后,钟离无疾决定涉险强渡午河。午河上布置了十二架“八臂水将军”的改进型连发投石机。一眼望去似乎整条河上都是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钟离无疾军在渡致河中间时,水门放开,水位突然上涨。“八臂”将军开始轮转,发射出如同冰雹般的石块。配合守军的弓箭瞬间让整个河面沸腾。河中哀嚎一片。河面如下冰雹一样泛起无数水花。叛军死伤无数。但钟离无疾仍不愿放弃。仍坚持让部队继续前进。浮尸顺着河道漂流而下。仅仅一个时辰之内钟离无疾就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他不得不放弃进攻岑中。就在他撤退时,他又遭到了田授军的截击大败而归,退回长江以南。

钟严将军的援军还没到达岑中时,前线便传来了捷报。但此时的赵策却收到了闻人恭从尚桑发来的羽毛信[1]——河东门阀准备起兵。赵策便催促诸军加快行进。这个时候,如同之前的预言,赵策果然迎来了一位老友闻人穗女士的访问。

“啊!真的是意想不到。为我答疑解惑的老友竟然是您。”赵策虽然心情复杂但还是很高兴,他们真诚地相互问候了对方。闻人穗告诉赵策,她要加入他,成为赵策势力的一员。

赵策:“所以,让我们去掉那些堂皇仁义,作为我的政敌,闻人氏后人为什么要投靠于我?”

闻人穗也非常坦诚:“大哥(闻人师)和二哥(闻人统)投靠了御史中丞大人(姜和)。而我并不看好河东的豪族在四战之地的中原地区能够统一行动,拯救天下。与之相比我们更看好您。我们关注您、认可您,而且我也更了解您。我觉得我可以利用闻人氏的影响力,帮助您夺取中原。至少闻人穗可以尝试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您与河东门阀的分歧。”

赵策:“闻人氏打算如何帮助我夺桑州?”

闻人穗:“我们的建议是您在运用武力之前借助名士的力量争取桑州的民心。这样豪族就如同无水之船。”

事实上这正是向索向赵策提出的建议,只不过他当时指出赵策缺乏名士支持,因此早前提出的桑州东部建设计划才会失败。

“成交。”赵策答应了闻人穗,“在我的大军到达尚桑之前,你们要怎么做?”

闻人穗:“大人可听说过‘党人’?”

“当然。”

“碰巧闻人穗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朋友。”闻人穗随即叫人请来一位神秘人物。他身穿异域人样式的长袍,在见到赵策后缓缓脱下兜帽。赵策仔细一看,这个人自己竟然认识!

“原来是‘八骏’之一的袁少府[2]。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呀。”赵策语义深刻。让在场所有人,包括这位“袁少府”本人都大吃一惊。这位朝中旧臣因为“党锢之祸”隐匿多年,当初他在临州躲避朝廷追捕时,郡县居民明知会家破人亡也争相收容他。因为他而入狱的人多达三千人,郡县因此而衰落。他一度得名为“三千狱”。

虽然曾遭到通缉,但除了朝中老臣,几乎没有人能够认得他。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出眼前这位年轻的司隶校尉看起来对他相当熟悉。

“在下袁筱(本卿)。参见司隶大人。”对方非常恭敬地向年轻的后辈施礼。并且谦恭地等待赵策坐下之后才同其他人一起坐下来。

一直用锐利的目光洞察他的赵策此时则在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少府长期背负‘三千狱’这个名号,向诬陷您的宦官们复仇确实值得理解与同情。但是您的仇人们大多已经在宫廷变故中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三千一百二十七人因我入狱!一千一百三十六个家庭!这当中有十五人死于狱中……”袁筱冷酷沉着地告诉赵策,“但我们更关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致力于找到原因,改变它。”

赵策:“所以便去参与策划袭击皇宫?”赵策所说的袭击皇宫正是他还是凰仪宫卫士时经历的离奇行刺事件。当时皇宫确实潜入了几个刺客,但在他看来他们似乎并没有行刺的意愿。赵策追寻着他们的踪迹一路调查最后发现袁筱正是主要策划者之一!

袁筱:“我们希望促成一次宫廷的变革。当时我们的愿望是促成朝廷内外的广泛对话。”

赵策:“所以你们想再现‘盐铁之议[3]’?”

袁筱:“是的。”

“恐怕不单单满足于盐铁之议吧。”赵策语义深刻,但他也并不怎么关心,“不过无论怎样,现在已经是这样的结果了。”

袁筱:“是的,所以我们想做出弥补。同时也以此感谢闻人氏对我们的帮助。”

赵策:“那么就请袁少府鼎力帮助我们呀。”

袁筱起身拜谢,“有件事我得跟您说清楚,”赵策不经意地告诉了他另一个惊人的消息,“当年在少府寺放过您的。就是我!”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袁筱觉得晴天霹雳。震惊、难以置信溢于言表。对他来说,就像自己亲眼看到已故旧友在自己面前起死回生!当年是有一个刺客闯进了自己的府邸。那位刺客就站在他的面前,而当时他自己却毫无防备。但他不明白那位刺客为什么转身离开了。他注视了赵策好久。胸中的所有复杂心情汇聚成连续不断的细微表情。

“恩公!”袁筱发自内心地再次拜谢。

此时的赵策则十分感慨。自从离开凰仪宫以来,他一直认为正是当初自己的怜悯,导致了高皇后和公主的遇袭。经过刚才的交流他终于能够确认,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社稷倾颓这是大家共同决定的。刺杀袁筱也改变不了时局。这让赵策觉得很欣慰。他收起锐利的目光,变得轻松温和起来,还开起了玩笑:

“所以袁先生一定要更加奋勉呀。拜您所赐,我最终丢了凰仪宫的工作。”

“但是我们多了一位贤能的司隶大人。”袁筱仍然认真地思考,用他的人生经历和对命运的理解回答,“这些皆是必然。或是命运安排,或是自己选择……”

就如同袁筱所说,世上许多事物之间偶然与必然的关系事实上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它们。

袁筱向赵策和闻人穗道别,随后立即前往河东。

“这本可以避免。”赵策在袁筱离开后发出了意味深长的感叹。

袁筱在到达河东后立即利用自己与亲友的号召力在这里替赵策宣传。他们强烈呼予门阀集团不要发动战争。他们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对豪族集团广泛的大讨论。一开始,门阀势力还能够与‘党人’互驳,但是随着争论的深入,话题逐渐从揭露门阀的劣迹引申到议论门阀和士族如何累积财富和他们所拥有的这些权力的合法性。名门望族见此立即试图利用他们的名望和权威转移话题,最为重视美名的韩津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清评[4]贬低袁筱等人,称他们为“党人遗乱”。另一方面快速扶植了一批名不见经传的机会主义者成为名士,壮大舆论。但对门阀的质始终踪存在,并最终演变为学生们在清议[5]时一致声讨世族豪门。从仓州至桑州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主流大众街头巷尾流传着对时政人物的嘲讽和质疑的歌谣[6]。这里面有攻击赵策的,也有嘲讽门阀集团的。民间也流传着各种谣言和小道消息。有人甚至会因为这些信息在酒肆与邻桌争吵、斗殴。

但这些还不足以阻止门阀集团扩大战争。在此之前,以韩津为首的贵族军就在赵策忙于临州战事时,他们集结兵力向洛阳进发,兵不血刃占领了那里。接着又占领的荥阳。现在他们的兵锋直指尚桑。

门阀集团还指使、胁迫各地官府逮捕了数十名‘党人’活跃分子。为了诬陷他们的罪名,他们在狱中对‘党人’进行了严酷的拷打。

就像老子所言“智慧出,有大伪[7]”。历史长河中,不管在哪个时期,只要有愚弄,相对的就会产生开明,他们探索真理,为了捍卫真理。这些人追随自己的意识犹如璀璨星辰。无论老幼、男女、贫贵,他们都牺牲自我、无畏、无私。哪怕四周是绝望的黑寂,他们仍毫不动摇,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

所以,韩津的抓捕行动不但没能制止舆论,反而让公众更加质疑。有鉴于此,元平三十六年五月,门阀势力所控制的郡县官府开始大肆逮捕学生。一时间,从河东到尚桑。不管是太学生还是塾[8]学生,只要公开议论时政都遭到了逮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桑州以及河东境内的学生只剩下十分之一,学校被迫关闭。当自己的学生们都被抓走之后,老师们就亲自上阵,一边抗议一边宣扬教化。他们也立即遭到了逮捕。随后各地名士、公正开明的各级政府官员也加入进来表达抗议。河东名族百里氏甚至向当地官府发出警告不要再继续抓捕下去,否则会引发第三次党锢之祸。

六月,为了避免激怒公众,豪族对反对人士有了一个新的罪名——天道教余党。这就又激起了广大方术士和信奉黄老的民众的不满[9]。以至于门阀和官府甚至分不清到底谁是‘党人’或者‘天道余党’。逮捕入狱的人数不断在增加。六月末,‘八俊’之一的博士袁筱(本卿)被逮捕入狱。整个尚桑及周边地区的人们都自发到狱中看望慰问袁筱及之前被捕入狱的文人名士。一时间衙狱门前如同开了市场,人们带着各种食物和物品往返不绝。对于刚刚目睹临州之变的桑州民众来说,他们感觉到大变革即将到来。也许袁筱事件就是可以引燃整个中原大地的导火索。


[1] 在古代,带有羽毛的信件表示特别紧急。

[2] 少府,这里的少府指的是汉代九卿之一的少府。一人,中两千石。原本尚书台隶属于少府,但尚书台的权力逐渐增大,并直接由皇帝管辖,所以少府的权力逐渐弱化,到东汉末只负责管理如服饰、珍宝、美味佳肴之类的皇宫物品。

[3] 盐铁之议,西汉时期朝中重臣霍光为了争夺政治权力、打击对手,拉拢社会知名学者抨击朝廷中掌控内政大权的桑弘羊派系,与朝廷决策者进行的一场会议讨论。双方对国内经济、政治、外交等全面领域进行了一场大辩论,最后辩论上升到了思想层面。甚至学者开始批评同样身为贵族世家的霍光,这场辩论才被迫中止。但是会议的影响深远。整个西汉社会停止国家化。并开放部分经济领域。民众的呼声前所未有地传递给了统治阶级。并且得到了足够重视,民众生活得到改善。使得西汉免于分裂和内战。

[4] 清评出现在东汉末期,一般由德高望重者对人物的性质特点进行概况总结性评价。对人物的社会影响力和仕途发展具有影响。

[5] 东汉后期太学扩大化之后,上至官僚士大夫下至太学生甚至民间著名人士中出现的一种集中起来或发表品评人物、议论时事的风气,称为"清议"。

[6] 古代,特别是汉朝及以前的各个时期。民间歌谣对于左右民意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民意的体现。有些高级官员会因为民歌里面的质疑、抨击或者举报而被免职。皇帝也会通过民间歌谣了解民意。特别是儿童歌谣,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儿童与上天仍存在某种连接。

[7] 出自老子《道德经》,大意是:人们有了智慧的同时,也有了虚伪。文中将这句话反过来使用。

[8] 塾,古代各级政府以及民间创办的教育机构。

[9] 汉代方术士中有相当多是炼丹术士,他们都是汉末道教中主张服用丹方修仙的金丹派。以现河南省为主的中原核心地区在汉代存在大量信奉黄老的道教和道家人士。函谷关附近更是道家圣地。


未王策四十一 党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