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幽灵舍友同人(12)
戴着高筒毡帽,穿着棕色的风衣,右手是一根有些复古的木质烟斗,左手是一把手杖,德米特里对着镜子左右走动了两步,吐出了一口烟气:“德米特里·福尔摩斯。”
“怎么样?”
德米特里扶了扶头上的毡帽,靠在墙边,双腿交错,抱着手看向了以利亚。
“说实话的...我最近迷上了另一位大侦探波洛...”
以利亚戳了戳手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那个可怜的小个子?!”
“这不像是夏洛克能说出的话,福尔摩斯是个冷酷且高傲的大侦探,而且波洛也很伟大,如果他们相识的话——福尔摩斯也一定会尊敬那个幽默风趣的小老头。”
以利亚摆了摆手,反驳道。
“呃...总之,让我们像个侦探对文学进行抽丝剥茧吧!以利亚·华生医生。”
“当然了,福尔摩斯,我的老朋友。”
以利亚学着华生的语气微微鞠躬。
......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普希金通过平凡的文字和真切的生活感受慰藉了女友...这一段需要圈起来,好好背诵。”
德米特里拿着教学资料念诵着,安排了接下来的学习计划。
“老师,为什么我要背诵这个呢?这看上去没有什么价值。”
“这个嘛...它至少能帮助你在这门课程中拿到A,对于你考上好的大学也有帮助。”
德米特里翘着腿,摸了摸下巴说道。
“文学作品...往往都需要时间品味,其中总是会蕴含着一些对于生活的看法和为人处世的哲理,在生活中,也许什么时候就会用得上吧,再说,这也是对于国家文化认可的一面。”
伊利亚说道。
“嗯...对...文学作品还有...”
德米特里复述了以利亚的见解。
“但是...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的工人,都用不到这些东西啊,他们依旧能够很好的生活,我敢保证大部分要求背诵的内容他们也背不出,他们对国家不认可吗?他们无法进行劳动吗?”
男孩反驳道。
“这...”
德米特里犹豫了许久也给不出答案,只好看向以利亚。
“我有点儿...认可他的说法了...”
以利亚戳了戳手指。
“喔...”
德米特里捂住了额头,一副懊恼的样子。
“好吧,那让我们换一门学科,我猜测放弃一门学科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人的学习方向总是有偏向的——”
德米特里更换了课本。
......
“经济学?”
安东尼走到了李林的身边,看向了他手中的书。
“在错误的环境下,错误的行为也有可能变成正确的,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思考过,出问题的到底是人,还是理论...”
“你的意思是,经济理论有问题?”
“你知道目前所采纳的经济手段——金融理论的原始目的吗?”
“当然,通过货币去管控生产和消耗,使资源的流通更为流畅。”
“假设...我现在要建造一所房子,你觉得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我会调查这个房子建造需要多少材料,需要多少人工,然后再统合材料、人工需要的价格总和。”
安东尼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动,最后回答道。
“看,你把生产的需求品转化为了货币,再转化为了实际的物品,为什么要多次一举呢?”
“...这确实,很奇怪。”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货币是不断膨胀的,也就是说物品的对应货币价格是不断变化的,包括人工的费用,那么转化为资金后,资金基本不可能出现刚好的程度,而在资金无论是充足还是不够...”
“更多的资金投入意味着能够混淆视线进行剥削...不变的投入意味着对材料品质的下降...”
安东尼皱起了眉头回答道。
“发现没有,货币这种计算方式对于生产并没有什么帮助,相反...货币添加了一个没什么用的环节,而过分相信这个环节,只会对生产结果产生不好的影响,建一栋房子,需要的材料和人工有着科学计算的判断方式,这也是唯一的办法,并不能通过货币去简化。”
“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确实能够更好的...”
“生产和消费是两码事,但他们在目前的经济理论中被放到一起了!另外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科技在不断发展,生产力应该在不断提高,为什么总是通货膨胀。虽然人口在增长,但人口增长也意味着劳动力增长,生产应该相对需求增长,而物品大于需求,应该是通货紧缩!”
“资源匮乏?”
“目前为止没听说过人口需要进行限制。”
“...再一点提示?”
“货币有三个尺度,稀有性、作用性以及劳动赋予价值,这三个尺度的表现形式其实是占比。”
“确实...假如强调稀有性的价值,那么另外两个尺度的价值就会下降,就好像钻石的价格如果是十万卢布,那么这十万卢布只要存在,货币总量增加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卢布贬值,这也意味着通过劳动或者发挥作用得到的货币价值变低。”
“那么问题来了,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让三种尺度恰好的评判一个物品的价值,只要有任一一种产生失衡,就总会有一种拥有过高的价值,这也意味着剥削的产生,即便短暂地找到了平衡点,也会因为技术发展很快再次失衡。”
“通过数学家们、经济学家们不断研究调整?”
“怎么调整呢?这三个尺度是没法直接比较的...就像你不能拿一个人的高度去和别人的重量进行比较,只有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因此...货币想要准确被使用,他的价值尺度必然被分开。”
“...等等,让我拿来电脑,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
安东尼有预感,接下来的内容会重塑经济学说,是实现理想的关键。
“我们必须认清很多概念,但目前...先从我们想要的出发,人其实一共可以归结为三种需求——生存需求、精神需求以及进步需求。
生存很好理解,就是人们需要活下去,需要事物、医药等一系列物品。
所谓的精神需求就是在生存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生活的质量,通俗来讲可以归结为快乐,就像是对于美好味道的品味,对于有趣事物的观赏,当然也不仅限于此,人和人的想法不同,有些人也会觉得爱国、保护后代等行为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
而进步需求则是基于精神需求和生存需求的衍生。人们总会有厌倦一切的一天,也会有难以抵抗的天灾、病毒亦或者战争,因此需要不断探索事物,利用事物,发展科技,做到不能做到的事情。”
“你说的没错。”
安东尼手指不断敲击着键盘。
“而需求就是人们行为的动机,任何的行为都可以拆分出这三种需求,行为本身在现实的投射就是劳动。
劳动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已知技术进行的劳动,一种是基于当前认知对于技术或者说结果的突破。
如果用生存需求中的农业打比方,前者就是根据目前已知的种植技巧对作物进行照料种植,确保具有一定的产出,而后者则是通过基因、气候等各方面的研究去提升产出的结果。
而换算成精神需求的话,前者可以看作对于过去已有作品的再次演绎,比如再次演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而后者则是创作出新的作品去满足大众的需求。”
“需求...劳动...我猜测最后一个是反馈。”
“没错!最后一个就是对于生产结果的消耗,人们的劳动就是为了通过结果的反馈去满足需求,为什么要种植作物,因为需要食物去满足生存,为什么要建造各种各样的文化作品,音乐、影视、游戏之类的,也是因为需要这些东西来保证人依旧是人,而不是某种机械,而生产的结果,往往会分为两类,一类是稀有的,以当前技术无法普及的,一类就是技术达到了,可以实现普及的。”
“也就是说,需要构架一个经济体系,确保进步有充足动力的同时,也要保证劳动的正常运作以及劳动成果的有效反馈。”
“就快了...只要再认知阶级、利益、权力这三样东西,普遍认知下,阶级似乎来自于权力和利益的结合。
但并不是的,权力是职业的必备,就像是农夫对于种植拥有着权力。
阶级往往在于利益,对于权力的滥用是另一码事,就像是农夫也有权力不去种植,实现同归于尽,资本家高于大部分群众的原因在于他们享受的东西。
而物品在一定时间段内,是必然具有一定稀有性的,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抹去稀有性,就比如说触屏手机,在一开始,必然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持有,持有他的就是阶级的上层,伴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大家都能持有了以后,这种阶级又消失了,但总会有新的阶级出现,因此阶级是必然不会被抹除的。
但它可以作为动力的一部分...”
“货币拆分成两种?用物品的稀有性作为一种货币,还有一种用劳动性来确定价值吗?”
“不,需要三种,因为精神需求和生存需求还是有着明确的区别,最佳的方案就是,人们通过按照固定技术的劳动按照劳动时间和劳动难度去获得货币,进行精神需求和生存需求的消费,而对于技术的进步,则根据进步的结果去判断应该奖励大致什么层次的稀有物品。”
“货币保障着相对自由且有限而合理的消费,想要成为阶级的上层首先要创造出社会价值足够大的劳动成果...不过...还有很多要完善的,但至少跨出了第一步。”
“是的,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咳咳咳...”
“没事吧...要不去看个医生?”
安东尼按下了保存,紧张地说道。
“没事...能帮我拿一杯温水吗?说得有点多...咳咳咳...”
安东尼连忙起身走向了厨房,见安东尼离去,李林看了眼手中咳出的鲜血,拿起纸巾抹了抹,揣进了兜里。
“来了...”
“谢谢...”
......
“先生,文化这一块的成绩就不能再提升一下了吗?”
男孩的母亲拿着成绩单,有些忧虑地问向德米特里。
“夫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是您的孩子...自己做出的选择,他觉得文化课程没有意义,在其他方面,他其实很优秀,已经超过了当前考核的极限...”
德米特里想了想,按照以利亚给的说法解释给了男孩的母亲。
“但他也没优秀到能放弃大部分文化课程的情况下被大学特别录取,不是吗...”
“好吧...我尽力。”
德米特里耸了耸肩,表示自己了解了。
打开了宿舍的门,德米特里放下了手中的东西,拿着以利亚的笔记本躺在了床上。
“我小时候就一直有个疑问...普遍来讲,教育应该是为了人们未来在社会上的生存而进行的,有些学科根本没有意义。”
“不会啊,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有些时候可能某句话就会成为创作的灵感,也有可能成为你人生的希望。”
“是吗?...那考考你,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物介绍。”
“...这个,我需要查阅...”
“你看,你这样的书呆子也不会刻意去记住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没用啊。”
“但是他的作品在我的学习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启发...”
“哦!我知道了!重点在于,这东西不适合作为一个背诵考核的东西,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是这些文化作品的内核,而非它们的表面,需要阅读,但并不应该作为考核——如果说不是这方面的工作者,我指的是...小说家...诗人...之类的。”
“你说的没错,但目前来讲,教育就是这样的,这么多学者敲定的方案应该不会出错吧...”
“你怎么知道呢?”
“因为将文化课程作为背诵考核的方案是一种规则,规则往往是不会错的。”
“是吗?!那我还说罗马角斗场的制度是正确的呢!你要不要试试看?”
“迪马!这不一样,那是古代落后思想下的产物。”
“有什么区别吗?对于未来的人来说,我们也是古代人。”
“...”
“没话了?...噢...等等,我接个电话。”
德米特里看着无话反驳的以利亚沾沾自喜地说道,随后拿出了电话。
“妈,什么事?...什么?...嗯...我知道了...”
“怎么了?”
“我需要回家一趟...你要一起吗?你的清单上也有回家这一项,也许我们可以一起。”
德米特里询问道。
“我不清楚...”
以利亚有些意动,但又有些害怕...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
“总要试试嘛,你帮了我那么多,我肯定也要好好报答你,就这么说定了!”
“好吧...”